◎黄晴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求知欲,同时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普遍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心理发展方面。所以教师就需要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中真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学生和教师的努力直接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成功。另外,课外阅读活动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真正实现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课外阅读还能促进语文德育教育,最终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性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在语文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理念,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课外学习,尽量消除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学习负担。总体来说,教师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好榜样,起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正面的影响下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而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3.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 一般来说,课外阅读是没有局限性的,学生在选择时只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阅读材料就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视野和完善学生语文思维,课外阅读活动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会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其实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要把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促进小学生社会意识的发展,要想提升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就要建立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上,课外阅读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把写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写作中体现社会意识。
1.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读物。对于学生来说,应该要选择语言水平比较高的读物,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言文,其中丰富优美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且名言诗句不仅历史悠久,还具有不同的深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领悟能力。例如:在学习“锄禾”“悯农”等诗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非常有助于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灵。
2.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贴近学生心灵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倾向于趣味性的故事类作品,例如:“潘宫的秘密”等一系列故事类作品,这里面描述的故事都是作者幻想出来,虽然里面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却能带给学生希望,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需求,自然就更能牢牢抓住他们的眼球。科幻类的课外读物更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他们喜欢探索一些未知的事物,并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贴近学生心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结束语: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