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臻
1.教学方式程序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往往都遵循固定的方式: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不断的在说、在做,然后让学生机械的跟着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动作进行不断的模仿练习。课堂基本上都是运用“讲解—示范—练习—防止与纠正错误—巩固与提高”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这种呆板的课堂已经失去了兴趣,整个课堂呈现的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程序化,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也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创新思维。
2.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只会注重学生的体能是否提升,最终成绩是否达标,不会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是否薄弱,过程是否努力,这在目前来看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照学照做,而缺少互动和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教学所存在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弊病如果不能够加以纠正,势必会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现状。而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际体育教学课堂中,成为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1.小组合作学习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即小组合作,是形成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同质小组为辅”的合作形式,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新型的学习模式,而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下位概念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根据学生个人技能、体能的不同,或者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个人需求将学生分为“异质”小组与“同质”小组,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
2.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学习的价值
(1)让体育学习者的互助依赖性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互助依赖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演绎的更加显著。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开心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2)让体育学习者的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合作的价值,而过分强调竞争的作用。过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角逐,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心态、造成学习氛围的紧张。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在多数情况下是与竞争同时存在的,在集体或对抗性项目中,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的合作都是为了对抗其他小组,合作与竞争的这种同时存在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合作的意义与合作的最终效果,同时也从情感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分组标准 传统体育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自由小组和自然小组,随机性、随意性很强,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课堂秩序容易混乱。为了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分组的不足之处,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论和层次需要理论,提出异质小组和同质小组,以此来达到课堂的优势互补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主要以异质分组为主,同质分组为辅进行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2.发挥初中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体育教师科学合理的调控与分配,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保障。所以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体育教师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调控,多走到学生群里,耐心、细致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打探分组模式对学生的利与弊,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课堂节奏、练习密度等进行补救,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和督促,做到扬长避短,及时阻止不利因素的发生。
3.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创新、积极参与的推动力。首先现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从自身做起,对新鲜的、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感染学生;其次,在最初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由浅入深,逐渐把学生带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并喜爱上这种教学方法;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多运用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尤其是在学困生方面应多给予关注和帮助,把学困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增加课堂的气氛。
结束语:本文经过细致的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对传统体育教学弊病的分析,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应用价值的领悟,论证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日益丰富,它的实践价值日趋凸显,这对于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