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写作在考试时所占的分值并不高,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是往往一带而过,学生的写作练习也通常只存在与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平时也不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面对写作题目时即使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和基本的词汇量,但是如何实用英语遣词排句形成文章,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接下来笔者将综合的谈一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当如何进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篇好的初中英语作文是由近百个英语单词组成的,好的词汇量对写好一篇文章大有益处。但是,仅仅学会了单词是不够的,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英语语法,如果说单词是一块块砖石,那么语法就是手巧的砌墙。一个个独立的单词在语法巧妙的串接下变成一个个完整的句子,而一个个句子在学生的写作思路下形成文章。所以,语法对于初中英语作文写作也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背单词,垒好每一块砖 单词方面,要把单词放到具体的有情境的句子中讲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记住单词的中文解释,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句子中感受这个单词的词性和用法。如在学习单词“duty”时,为了使学生看到“duty”就联想到中文解释“责任”,我使用了一个句子“Ten students are on duty.”十名学生值日。这个句子除了“duty”以外不存在学生不认识的单词,制作使用这个句子的原因是班级每天都有十个人值日,清扫教室卫生,所以清扫教室卫生的任务就是这十个人的责任。学生在看到“duty”这个单词时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责任”了。在制作讲解单词的句子时,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句子描述的情况也是学生日常可以接触到的情况,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好单词了。
2.学语法,砌好每一面墙 语法是枯燥的理论,学生很难记住,也没有充分的兴趣学习。就汉语来说,我们可能说不出来汉语的具体语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使用汉语进行流利清晰的表达,原因就在于我们处在汉语的语言环境,练就了非常好的汉语语感。所以在进行英语的语法教学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方式是,讲解语法的例句尽量使用包含着学生日常生活的句子,要贴近学生,形象有趣。如在区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时,我使用了“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和“I finished my homework last night”前者是现在完成时后者是一般过去时。为了让他们区分这两个句子我向学生提问了两个问题“昨天我留的作业做完了么”和“我昨天留的作业什么时候做完的”让学生从两个英文句子找对应的答案,在找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理解到了一般过去式只表示过去的动作、状态,与现在不发生关系,而现在完成式是过去发生的事对现在造成的影响,他完成了作业,所以不会被我惩罚。通过句子培养语感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的就学会了语法。
英语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难点中的难点,很多学生怕写作,对写作不感兴趣。而教师在教学中,多数不会像语文作文教学一样细致的教给学生如何写好一篇英语习作,只是教给学生诸如把字练好、用一个公式化的高大上的句子作为开头的这种应试技巧,学生写作水品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把范文背的有多好。
1.反复练习 英语是学生直到大学毕业、考研都要学习的东西,教师在学生应试压力不大的初一和初二阶段,把英语写作教学作为教学日常,进行合理有序的练习,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益处。而判断练习是否合理有序的尺度就是练习的频率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我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是让他们每天都写一篇一句话日记,记录自己今天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甚至是“I ate a very good ice cream”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周末的时候以我的一周为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不必在乎他这么说对不对,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就可以。这样日积月累的练习之后,学生就有了丰富的实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经验,应对考试中的作文也不在话下了。
2.针对练习 在每次英语考试结束教师评讲卷子的时候,讲到作文的部分教师都会一带而过,把范文给学生让学生看一下就结束,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英语教学应当重视起作文的教学,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写作文时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例如,在学生进行一句话作文和周记练习期间,我就有很多机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就可以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去纠正他们的表达,这些教学活动都放在初中低年级进行,除了教师有更多空余的精力外,也有助于学生在一开始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变成了人需要终生去学习的一门语言,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夯实英语基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尽管在初中阶段,英语写作看起来没有十分重要,但是鉴于本阶段学习对于今后英语学习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也应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增加精力。
[1]胡美翩.初中英语写作策略的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2]俞海姣.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29(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