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难点 减少错误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拓展研究与实践反思

2018-04-08 10:51张小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位数计算题竖式

□ 张小燕

“三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从计算法则上来看,可以从前面的学习中进行迁移。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对于相乘时出现连续进位的现象,学生的错误还是相对较多,因为进位时,需要形如“□×□+□”的口算,对于一些口算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呢?除了可以加强类似的口算训练之外,还可以减少或者想办法避免在计算中出现“乘加”形式的口算。笔者依据由张天孝老师编写的“智慧计算”系列中的方法,在“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复习阶段,安排了一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拓展课。

一、教学构想

(一)分类比较,沟通联系

我们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了分类,根据研究的需要,把它分成了以下的四类:第一类是“不进位乘法”,如432×2;第二类是“最高位进位的”,如523×3;第三类是“三位数中间有0的”,如803×7;第四类是“个位、十位有进位的”,如873×7。前面三类计算题由于没有出现“乘加”的口算,因此,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相对较高,最后一类题目由于需要进位,尤其是连续进位时,出现的错误就会较多。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一类题目也转化成前面中的某一类题目来进行计算呢?张天孝老师在编写的“智慧计算”中给出了一种算法,如右图。仔细观察这个式子,实际上是把476分成了406和70,这样就变成了“三位数中间有0的”与“整十数乘一位数”,把口算的难点分解了,可以减少那些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错误,这种方法被形象地称为“踢十法”。

(二)选择时机,拓展方法

那么,这种计算方法应该什么时候引入呢?哪些题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这一个单元的新课教学结束之后,把这种方法作为一种拓展,让学生体会到用之前的方法解决第四类问题正确率不高,作为一种需要,介绍这种方法。同时,在介绍了这一种方法之后,我们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要在第四类情况时选择使用,至于前面的三种情况,则不建议使用。因此,要求学生养成计算前进行审题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节课教学我们做了如下构思。首先进行课前调查,出6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组计算题,其中以上四类的前两类各1题,后两类各2题,并且请学生课前作为预学作业独立完成。学生上交作业后进行批改,统计每1题的正确人数,并选择其中的一些典型错例进行展示。预设学生在第四类中出现的错误会较多。这时,教师因势而为,把第四类中的其中1题分成“三位数中间有0的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请学生再计算出和。接着再请学生尝试把它转化成竖式。然后请学生把余下的1题进行计算。最后再出4道题目(每一类1道),请学生审题:哪一题用新学的方法算比较合适?

(三)制订目标,规范学习

本节课中“踢十法”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到了一种新的竖式计算方法,而且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这样的思考,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难点,感受改进算法的需要。

(2)通过比较分析,从题目的联系中体会到改进的策略与方法,并能够用新的竖式来计算。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养成计算前先审题的习惯以及优化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的构想,我们以“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拓展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实践,落实与完善教学构想,达成与改进教学目标。

(一)统计辨析,提出问题

在课前,请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以下的6道计算题:(1)432×2,(2)523×3,(3)803×7,(4)603×3,(5)873×7,(6)683×3。对各题的计算错误人数进行统计,具体如下:0人,0人,1人,1人,13人,9人。

教师展示以上的统计数据,并提问:看了上面的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能够自然地发现后面2题的错误人数较多。这时教师出示第(5)小题学生中出现的一个典型的错例,请学生进行分析(如右图),发现错误的原因是出现了连续进位时,在口算“ 7×8+5”或“7×7+2”时不正确,所以出错。

教师进一步追问: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减少这样的错误呢?

生:可以进行验算。

生:多练习“ 7×8+5”这样的口算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后,请学生观察前面的4题,问:那么前面的4题为什么大家做得这么好呢?是因为验算与多练习吗?

学生分析后自然地发现都没有出现“□×□+□”这样的乘加形式。教师进一步追问:能够让第(5)题在计算过程中也不出现这样的形式吗?

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三位数乘一位数”第四类题目的难点所在,以及可以转化的方向,为拓展新方法指明了方向。

(二)比较分析,拓展方法

如何让学生能够自然地想到用“踢十法”计算呢?在课前的计算题中已经做了充分的铺垫。

此时,教师同时出示“803×7”与“873×7”这两个竖式进行比较:比一比,这两道计算题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你能够从“803×7”的竖式计算中,再添上一些计算步骤,得到计算“873×7”的新方法吗?

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补充和完善,让学生经历了“踢十法”的再创造过程。

(三)练习巩固,养成习惯

用“踢十法”计算第四类计算题时比较简便,但是如果用这种方法计算前面三类题目,显然是画蛇添足。因此,养成审题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编制了以下两种计算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58×7= 796×4= 613×3= 506×8=

请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反馈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特别是后面2题,请学生说一说具体的做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发现,前面2题,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踢十法”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但是,对于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前面2题也会选择用原来的方法计算,教师同样要肯定这些学生的计算。对于后面的2题,在反馈时提醒学生可以直接口算。

2.解决问题。

社区商场有四种型号的羊毛衫,国庆期间销售情况如上表,求出各种型号羊毛衫的销售金额。

由于有前一轮的经验,在解决问题时,试图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总价。培养学生计算时审题的习惯。

3.创编互测。

经历了以上的两轮计算,学生已经意识到,依据题目的特征合理选择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为进一步梳理与明确四类计算题的特征,顺势而为,让学生自己创编这样的一组题目,然后与同桌交换计算,再相互批改交流。最后,请学生谈一谈在编题与做题时的体会。

三、教学反思

作为竖式计算方法的拓展课,其学习目的不仅在于掌握一种新的竖式计算方法,更多地在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体验。因此,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方法的优化,都是学生自我发现与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创新意识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足

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数学核心概念之一。创新起源于人类不满足现状,寻找克服各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第四类计算题,固然可以通过验算来发现错误,也可以通过专项练习来提高速度与正确率,但那只是做到了“熟练”,但不能够“生巧”。因此,当教师追问:能否把第四类题的计算过程,也可以做到如前三类题目那么简单?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需要对第四类计算过程进行重新探究,创造出新的竖式计算方法。

(二)创新思维源于洞析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关系”与“形式”都需要通过观察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猜想与验证等活动才可能被发现。“踢十法”作为一种可以避免出现口算“□×□+□”的方法,是与“三位数中间有0的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找到联系。学习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发现两类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创造出新的计算方法。

(三)创新体验源于新旧方法的实践比较

为什么需要改进原有的方法?改进后的方法如何灵活地运用?需要在解题实践中逐步体会。同时,就“踢十法”而言,既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此,并不需要所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都用这一种方法计算。我们在练习时,安排了3次题组计算,逐步养成先审题后计算的好习惯。

计算是数学基本技能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要在培养基本的计算技能的过程中,努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成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三位数计算题竖式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摆三位数
竖式填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调换数字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摆三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