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温度与生命的气息中探究
——《汉字的故事》教学实录

2018-04-08 01:32滕闽军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仓颉造字祖先

□滕闽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样的活动,探寻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神奇之处和特有价值。

2.体验汉字的无穷魅力,感受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为祖先的智慧而自豪。

3.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假想,汉字跑跑跑

师:同学们,假如有一天,所有的汉字都“逃跑”了,消失了,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生:微信、QQ、邮件都用不成了。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没法写了。

师:汉字“逃跑”了,交流沟通就困难了。

生:逛街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购物需要一家家商店寻找,找得好辛苦啊!

师:汉字“逃跑”了,给生活带来了麻烦。

生:发生的事没有记录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

师:汉字“逃跑”了,历史将是一片空白。

生:作家、记者、书法家都要失业了。

生:失业的可能还有老师。学生也将无所事事。

生:没有汉字的生活太不方便了,太单调了,太落后了!

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教学意图: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汉字,虽熟悉但也“熟视无睹”。眼中的“汉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他们缺乏对汉字的重视和热爱。活动“假想,汉字跑跑跑”,引发了学生的想象体验与换位思考,他们基于生活列举了因汉字消失而造成的困难和麻烦,在假想中深刻认识到汉字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汉字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寻,汉字变变变

师:汉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生:(大笑)这是不可能的。

师: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

生:我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黄帝有个史官名叫仓颉,他有四只眼睛。他抬头看见月亮时圆时弯,低头看见鸟兽的脚印各种各样,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师:好神奇的传说。请小组讨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

生: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是不可信的。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我想,传说中讲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

生;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汉字的字形和事物的样子是很相似的,就是象形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汉字那么多,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仓颉是造汉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

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史实。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寻找到了汉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在后人的浇灌下,“树”不断“分枝”,长出“绿叶”,发展成为今天的汉字。创造汉字的祖先不是仓颉一个人,汉字也不是在一个时期内创造完成的,是我们的祖先历经千年,共同创造出来的。直到今天,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人类为什么要造字呢?

生:我想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电脑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这是人们通过考古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如果你是考古学家,请推测一下古人的记事方式。

生:古人为了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住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以此类推。

师:你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

生: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就记不清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生:我来推测“刻木记事”。在木头、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方法不能对事情本身做记录,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而且也不能一次性记得太多。

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

生:画图记事太慢了,能不能简化一下?

师:你与古人真是不谋而合了。(边讲解,边演示)就拿“牛”字来说,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得那么细致,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将牛头用简化的线条替代,创造了“牛”字。从画一头牛到创造“牛”字,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的产生、演变的历史。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汉字由图形变为简笔画。

生: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

生: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

师: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改变着最初造字难写、难记的特点,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教学意图:提出有关“仓颉造字”可信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民主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敢于争议,为这一思辨活动创设了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学生得以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师生在交流、述说、碰撞中不断生成“活资源”,使得教育内容更为广博。学生以“考古学家”的角色,在探究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

活动三:研究,汉字猜猜猜

师: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课前,同学们了解并收集了关于古人造字方法的资料。现在,请各小组研究课件出示的这四组汉字,找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造字法。(课件呈现四组汉字:人、木、羊、册、眉;本、上、从、刃、中;从、休、暮、歪、掰;噪、澡、躁、燥、操)

生:第一组汉字“人、木、羊、册、眉”很像实物。“人”像一个侧身的人。“木”像树木,上有枝下有根。“羊”像羊头。“册”像用绳线编结竹简而成的书。

师:咱们的祖先真聪明,对于易区别、易勾勒轮廓的物体,往往是画实物的整体;对于复杂又易混淆的物体,往往是画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替整体,比如“羊”。

生:“眉”为了显示眉毛,还加上了眼睛。

师:这是将连带有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称为象形法,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法(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请大家找出与这些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

生:对应的现代文字就是课件中的第二组汉字。

师:是的,当我们的祖先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时,就用符号替代,这就是指事造字法。

生:老师,我发现第三组汉字是由几个字组成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说明这些字的意思吗?

生:(边做动作边讲解)两人一前一后跟随,就是“从”。我是大树,一个人靠在我身上闭目养神,就是“休”。两只手把物体分开,就是“掰”。

生:太阳落到草丛里,就是“暮”;“不正”就是“歪”了。

师:真有意思,我们的祖先将几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拼在一起就造出了新字,这类字称作“会意字”。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啊!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交流需求,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观察第四组汉字,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生:这组汉字只有偏旁不同,其余部分完全一致。

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可以组成很多新字,叫“形声字”。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个识记口诀吧!

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因干燥,跺脚是烦躁。

师:你还能找出一组组类似的形声字吗?

生:睛、晴、清、请。吗、妈、骂、码……

生:通、桶、痛、捅。逃、桃、跳、挑、眺……

师:据统计,形声字约占汉字总量的90%。除了以上四种造字法外,还有假借造字法、转注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创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是我们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教学意图:汉字造字法博大精深,但又有规律可循。通过对四组典型汉字的探源,学生“耳濡目染”了象形字的逼真、指事字的抽象、会意字的巧妙、形声字的音律等,了解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特点。此时,汉字不再是枯燥繁杂的点点画画,已然演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学生在还原象形字、寻找指事字、演绎会意字等活动中,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立足于生活,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勇于实践、充满创新的精神和智慧,由此升华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对祖先的敬佩之情,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

活动四:感受,福字解解解

师:(出示“百福图”)都说中国的汉字是有灵性的,一个“福”字竟有一百种写法。这一百个“福”字形态各异,无一雷同,都表达了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请各小组展开想象的翅膀,解解不同“福”字中的奥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生:图1的“福”字,上面画的是谷子,代表谷子满仓,丰收就是“福”。中间的图案代表有窗有屋顶的大房子,有家也是“福”。下面的图案像是一条宽阔平坦、直通家门的大路,交通方便是“福”。

生:图2的“福”字像个迷宫,象征着生活道路充满坎坷、波折,但只要能跨过坎,走出困境,就能获得幸福。

生:图3是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看来,家里有了孩子就是“福”吧!

生:图4多像一个老爷爷在哈哈大笑呀,长寿就是“福”!

生:图5中,左边是如意,右边是祥云,吉祥如意就是“福”!

生:图6是群山下有房子和田地,自耕自足就是“福”。

生:图7画的是竹子,大概表示做人应该像竹子一样正直、坦荡,这是人生高尚的“福”。

……

师:同学们解读的“福”都很有意思,汉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太神奇,太好玩了!

生:太有趣,太美了!

师:汉字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它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还有情有义!细细读它,如同一段清新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它,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它,仿佛走进了多彩的画卷……

(教学意图:汉字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源于它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汉字的表意特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解福”活动是学生运用初步掌握的造字方法,在思索、想象、创意中感受汉字神奇、有趣、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文化逻辑与文化意蕴,开展这个活动是一次快乐的精神之旅!)

拓展作业:实践,和汉字有个约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汉字的前世今生,可谓一场汉字的盛宴。但汉字还有很多的奥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发现。课后,大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赛一赛。开展与某个汉字有关的“成语接龙”,比比谁的词汇量大。

2.讲一讲。讲讲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深入了解神奇的汉字。

3.做一做。编写一张以“汉字的故事”为主题的小报,分享汉字的知识。

4.读一读。阅读有关汉字的书籍,如《图说汉字》《汉字树》等。

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一定会走进更加广阔、神奇、有趣的汉字世界,去揭示更多汉字的奥秘!

(教学意图:四十分钟的课堂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片段,学生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实践中践行。以课堂为中心,以汉字为载体,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和拓展,多方的交流互动能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在追求“为了学生、基于学生、发展学生”的品德生本课堂教学,即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基于学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开发;通过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汉字的故事》这课的教学设计中也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一、教学目标因“学生自由”而灵动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并升华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对祖先的敬佩之情,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因此,我立足于高远和开阔的中华文化背景,从历史、审美和情感的维度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想象、比较、观察、思索、交流,探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在教学中,我与学生组建起“学习共同体”,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这种“自然、自主、自由”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去探究,在层层深入的发现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重、热爱之情,提升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因“学生建构”而丰盈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是零散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例如“解福”活动就是对教材创意性的“补白”。这不是填补,更是引导学生亮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对教材富有创意的解读。“解福”是一种顿悟的高级智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经验、情感、品行的基础上重新过滤、重新组合,完成自身德行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和创造,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祖先的智慧!这就是留白的“溢出效应”,实现了教材、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构与发展。

三、教学形式因“学生参与”而多元

一见《汉字的故事》的课题,我就提醒自己在教学形式上须跳出故事教学法的定势。于是,我围绕汉字设计了“猜想,汉字跑跑跑”“探寻,汉字变变变”“研究,汉字猜猜猜”“感受,福字解解解”四个主题活动和四项课后实践作业,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学生通过辩论“仓颉造字”的可信度,提高了思辨性。学生合作探究,自行发现、归纳汉字造字的规律,并采取举一反三的方式进行拓展,充分经历、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而精心设计的前置性学习和课后实践作业,更是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

生本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乐学善学的课堂,是自主自由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去追寻这种充满魅力和温度的课堂吧!

猜你喜欢
仓颉造字祖先
仓颉造字的传说
祖先与吹牛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结绳记事
说仓颉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隋文帝造字
咱们最初是啥样
字圣仓颉“走进”维也纳联合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