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卫, 陈德志, 张志斌, 朱丽明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本文以广州市五区44名,年龄12.1±0.3、11.7±0.6岁青少年业余体校男(以下简称男运动员)、女(以下简称女运动员)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表1 青少年业余击剑运动员基本情况
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ElSEVIER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体能测试与评价、击剑体能测试与评价等方面的文献与研究,充分掌握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就击剑体能训练及评价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向体能训练专家、体育科研人员和专业击剑教练进行了专家问卷。
通过对比赛和模拟训练的分析研究,选取效度高,最能代表击剑运动基础体能特征的项目进行现场测试。
将广州地区男、女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结果,与国际通用基础体能测试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运用SPS19.0对实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逻辑法和归纳法,对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析。
3.1.1第一轮问卷
根据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意见,从美国体能协会(NSCA)《体能训练概论》(Essentials of strength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等文献体能测试方法中选取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并设计专家问卷。对15位击剑教练、科研人员、教授和体能训练专家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发出15份,回收14份,回收率93.3%。
3.1.2第二轮问卷
将第一轮问卷专家初选的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进行整理,两个月后对原问卷专家进行第二轮问卷,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表2)。
3.1.3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指标的确定
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的速度、灵敏等测试技术与评价均按国际通用测试方法与标准进行。考虑到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均为12岁左右的青少年,采用国际通用的1.5英里(2400m)距离过长,经过专家咨询决定采用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颁布的《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中青少年击剑教学训练大纲的有氧耐力测试项目。
3.2.1动作模式FMS评价
3.2.1.1通过对表3的分析发现:在动作模式FMS筛查中,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总平均分高8.25%、优秀率高10%、不及格率少20.9%、良好率基本持平,显示女运动员动作模式的合理性较男运动员具有明显优势。
3.2.1.2通过对表4的分析发现:女运动员在下蹲模式、弓步退让模式、仰卧抬腿模式、肩关节旋转模式、旋转稳定等五个动作模式得分更高,男运动员在抬腿模式 、俯卧撑等两个动作模式较女运动员得分更高。
表2 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指标
表3 研究对象动作模式筛查FMS等级评价
表4 研究对象FMS筛查得分
P<0.05*
3.2.1.3通过对表4的分析发现:女运动员仰卧抬腿模式得分均值标准差为 2.86 ±0.36,男运动员均值标准差为2.30±0.82,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07<0.05)。
3.2.2核心稳定能力评价
3.2.2.1通过对表4和图1、图2的分析发现:男运动员八级腹桥测试达到七级合格标准的占男运动员的12%,完成八级优秀标准的占8%;女运动员达到七级合格标准的只占女运动员的5.26%,完成八级优秀标准的占0%,及格率男生比女生多6.74%,优秀率男生比女生高8%;完成五到六级的男运动员为56%,女运动员为42.7%,男运动员多13.3%;完成到一级到四级的男运动员为32%,女运动员为47.4%,男生比女生少15.4%。
表4 研究对象八级腹桥等级评价
图1 男运动员八级桥分数分布图
图2 女运动员八级桥分数分布
3.2.2.2通过对表4的分析发现: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和等级分数设计方法(一级得分1分,八级得分35分)等原因,呈现数据离散程度较高,样本男、女运动员八级腹桥得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 0.311.>0.05)。
3.2.3灵敏能力评价
3.2.3.1通过对表5分析的发现:男、女青运动员变向灵敏和动作灵敏能力均较强,男、女运动员及格率均在70%以上;女运动员PRO变向灵敏测试优秀率47.3%,男运动员PRO变向灵敏优秀率4%,女、男运动员良好率分别为52.6%和48%;男运动员六角形跳动作灵敏测试优秀率达80%,女运动员动作灵敏优秀率68.4%,女、男运动员良好率分别为84%和62.7%。
3.2.3.2现场技术评价表明:广州地区男运动员体重较轻、踝关节纤细,踝关节爆发力较强在动作灵敏测试(六边形)占优势,但髋、膝关节灵活度差,影响了在变向灵敏测试的表现;女运动员普遍大腿修长,动作灵活性较好,体重较轻,在变向灵敏测试(pro)中占一定的优势,但普遍踝关节爆发力差,影响了动作灵敏测试的表现。
表5 研究对象灵敏测试评价
3.2.4速度能力评价
表6 研究对象速度评价表
3.2.4.1通过对表6的分析发现:男、女运动员身体移动速度能力均较差,男运动员不及格率高达92%,女青少年运动员不及格率高达78.9%,男运动员40码良好等级以上运动员为0人,女运动员良好只有2人,优秀为0人。
3.2.4.2现场技术评价表明:广州地区男运动员冲刺时呈现伸髋幅度不足、双手摆动主动性不足,双腿交换频率较慢的技术特征;女运动员冲刺时呈现屈髋能力弱,踝关节扒地动作不积极,核心控制明显不稳的技术特征。
3.2.5爆发力评价
3.2.5.1通过对表7的分析发现:男、女运动员爆发力均较弱,尤其是全身爆发力,男青少年运动员全身爆发力及格率只有12%,女青少年运动员全身爆发力及格率只有10.5%;男运动员下肢爆发力优秀率为20%,女性下肢爆发力优秀率为42.1%,优秀率人数明显高于男运动员,男女击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不合格率均在40%以上。
3.2.5.2现场技术评价表明:尽管广州地区男运动员有踝关节围度小,速度快的优势,但下肢爆发力测试表现出伸髋不全、速度慢、上下肢协同效能差的技术特点,全身爆发力测试尤为明显;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测试表现伸髋较为充分、肩关节灵活、上肢摆动幅度较大的技术特点,但全身爆发力测试则明显表现出力量不足,核心稳定性差的弱点。
表7 研究对象爆发力评价
3.2.6功能动作灵活性评价
表8 研究对象SFMA功能灵活性评价
3.2.6.1通过对表8分析发现:广州地区男、女青运动员功能动作灵活性处于整体及格状态,各主要功能动作灵活性整体及格率在71.7%,平均优秀率14.6%,女运动员平均及格率比男运动员多5.2%,优秀率多2.1%。男、女运动员在功能灵活性方面差异不明显。
3.2.6.2现场技术评价表明:男运动员整体髋的屈伸灵活性处于平衡状态、髋内旋功能比外旋功能差。可能由于专项特点的原因,多数男运动员多环节屈功能好于多环节伸,但对男运动员胸椎旋转影响不明显。
3.2.6.3现场技术评价表明:女运动员伸髋灵活状态分布不均,与屈髋灵活性全部处及格状态相比,伸髋功能优秀的运动员一般都表现出较好的核心稳定性(见表4);女运动员整体髋内旋灵活性优于外旋,髋内旋优秀的运动员一般表现出柔韧性好,臀中肌力量不足的特点;女运动员多环节屈的优秀率远高于多环节伸,多数运动伸链力量薄弱,与屈链相比抗击功能受到抑制,影响到了胸椎和上肢关节的灵活性。
3.2.7有氧耐力能力评价
3.2.7.1通过对表9分析发现:女运动员有氧耐力不合率高达94.8%,及格率仅为5.2%,整体有氧耐力水平极差;男运动员优秀率25%,及格率15%,不及格率60%,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分布,说明有部分运动员有氧耐力基础扎实,但不及格面积也较大。
表9 研究对象有氧能力评价
3.2.7.2现场技术评价表明:女运动员整体表现出呼吸节奏混乱,肌肉力量耐力差,身体姿态稳定性差的特点;多数男运动员前半程动作协调,节奏有力,后半程心肺功能和肌耐力差,出现速度大幅下降,有氧耐力优秀男运动员表现出呼吸均匀、整体动作协同出色,蹬摆有力的技术特征。
4.1广州地区女运动员在FMS总平均值、优秀率方面均高于男运动员,部分动作模式男、女运动员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MS动作筛查整体表现出女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在动作灵活性(髋关节、肩关节和胸椎)上占优势、男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在核心稳定控制上更出色的特征;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男、女运动员动作模式均值水平略高于15分的及格线(男运动员15.26±2.97、女运动员16.52±1.69),动作效能不高,存在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
4.2广州地区男运动员在核心稳定控制上较女运动员具有优势,但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男、女运动员核心稳定能力均较差,平均及格率不足10%,多数运动员由于核心稳定控制能力不足妨碍了动作效能发挥,存在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
4.3广州地区男、女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灵敏素质较为出色,充分体现了广州地区踝关节围度小,爆发力强、动作协调性好的运动特征,为其在比赛中发挥动作敏捷、应变能力强的技战术特点,展现广州地区“灵、快、准”的技术风格提供了有力的体能支持。
4.4广州地区男、女运动员移动速度水平和全身爆发力水平均较低,作为击剑运动体能的核心构成要素短板明显,不足以支撑广州地区击剑运动“灵、快、准”技术风格与特长的发挥;广州地区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近半的优秀率,表现出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具备一定的优势;男运动员下肢爆发力优秀率虽然较女运动员低,但也表现出广州地区男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应有水平。
4.5广州地区男、女运动员功能动作灵活性呈现整体及格率高,优秀率低的特征,说明男、女运动员功能动作灵活性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女运动员整体髋内旋灵活性优于外旋,提示多数女运动员存在臀中肌力量不足,髋关节稳定性差的特点。女运动员多环节屈优秀率远高于多环节伸的现象表明女运动员运动伸链力量薄弱,与运动屈链相比抗击功能受到抑制,影响到了胸椎和肩关节的灵活性,增大了肩背部运动损伤的风险。
4.6可能由于训练过程对基础体能重视不足或业余训练受时间局限的原因,女运动员整体上偏重技战术训练是造成女运动员整体有氧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4.7广州地区男、女青少年击剑运动员除灵敏和下肢爆发力外、其他如动作模式、核心稳定、速度、全身爆发力、有氧耐力、功能灵活性与国际通用标准均有相当大的差距。
5.1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加入动作模式矫正训练,提高男运动员髋、胸椎和肩关节灵活性、腰椎段动态稳定控制能力,以提高动作效能,减少腰椎的运动损伤风险。
5.2女运动员要高度重视核心动态控制能力、臀中肌力量的训练,提高在激烈的对抗中身体姿态和盆骨的稳定控制能力。
5.3击剑运动作为以速度和爆发力为核心竞技能力的运动,要充分利用10~13岁阶段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在重点加强动作速度和神经节奏训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移动速度与爆发力水平。同时在选材过程中要将后备运动员速度与爆发力能力的评价放在体能选材的首位。
5.4女运动员要重视运动后链神经肌肉系统的运动感知与激活训练,改善身体多环节屈、伸肌群的力量平衡,更好地发挥身体其他关节功能的灵活性,提高技术效能,减少运动损伤。
5.5部分男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有氧能力出色,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注意爆发力和有氧能力的兼容问题,尽可能多采取HIIT训练模式,在继续提高有氧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爆发水平。
5.6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发展不必急于求成,要紧扣着速度这个核心素质,根据运动能力发育的先后顺序优先发展敏感期素质,既突出核心要素又促进有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18
[2] Gray Cook.动作-动作功能系统[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293-306
[3]Tomas.Beachle体能训练概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153-182
[4]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7-18
[5] 田麦久,等.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7-18
[6] Phil.Page.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imbalance[J].The Janda Appraoch,2009(2):77-89
[7]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释义和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7(2)
[8] Gray Cook. Athletic body in balance [M].Human Kinetics,2003:7-16
[9] Steven Plisk, Functional Training, www.nsca-lift.org
[10]张英波.功能动作训练在竞技体育的前沿实践[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2):1-4
[11] Mark Verstegen核心区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