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平
初中学生身心快速发展,脑重向成年人看齐,基本能够从事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视觉、听觉甚至超过成人,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越来越较高,不仅能观察事物的细微处,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意义识记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多数初中生有独立探索的心理要求,也具备独立探求的生理机能。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灌输知识,也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为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没有思想,语言表达就是一种机械式复述,就谈不上有意义的交流。
初中语文大纲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阅读时要能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写作时要能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我们要充分领会新大纲着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部署思维训练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在语文教学中狠抓思维训练的意识,积极进行思维训练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要特别注意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影响。客观地讲,为了中考、为了名次,在越来越多的统一考试氛围里,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以试卷和教学参考书为准绳,用标准的答案限制了本来就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保持相对独立的清醒,在完成应试任务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未来人才更强调能力、更强调创新的大局出发,想方设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提高教学开放度,训练学生发散性思考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广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模式,会让学生有兴趣学习下去。学生获得老师鼓励和兴趣的刺激,会建立一种循环的学习激情。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会趋于发散性,这种发散性,让他们触及到更多新的知识,新的发现,这就满足了中职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通过熟练的应用这些手段能够寓教于乐,融合教学中的种种高科技手段,一堂本来枯燥无味的课程,在先进多媒体技术的武装下,会变成一堂非常完美欢快的课程。
3.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学生思维的情感性 良好的语文思维也应该是情感化的。语文教学应处处体现一个“情”,透射出一种“情感美”。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过程,是课文创作者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才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的迁移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离开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这也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崇高的情感品质,这种情感品质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是病态的,而是健康的;不是低沉的,而是昂扬的。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动于中,意溢于海”“人我如一,物我两忘”。
反对肢解文本。对语段词语及语法结构的细致分析,固然必要,但离开了情感,学生是决然难以对名篇佳作心领神会的。要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读课文,畅所欲言的议内容,真真切切的悟情感。要让他们能体会感知这表面呆板的方块字底下的鲜活人物的音容笑貌,一处处风景场面的历历在目,要能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体会内在流动的情绪,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
开启善感之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天空、大地、雷电风雨、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乃至黑板、课桌、书本、钢笔等等的声音、感情、思想,当然,还有人的、社会的。如能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吗?肯定不会的!这时的学生定会直抒胸臆,或借景以言志,或触景以抒情,或缘情以布境,定会“运笔如飞,一挥而就”。
总之,“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