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光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正如常人所说获取成功靠“三份智商,七份情商”。研究发现: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削弱。研究者分析发现,原因不在于课程任务大,而在于教学过程中的限制太多,弄得学生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难怪叶圣陶先生早就感慨:“从小学至中学,十几年竟然有的学生连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不会写。”因此,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得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就某一问题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哪怕学生犯错,也不要声色俱厉地去呵斥学生,而应循循善诱,讲道理,晓是非。其实这样做,我们保护的不只是一个孩子,更是所有孩子天真大胆的心灵。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则更简洁地指出:“创造始于问题。真正的知识就存在于疑处。”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面对学生的质疑,做教师的不能采取漠视或压制的态度,要给予这一行为充分的肯定,并激励其进一步思索。问题意识其实是主体意识的一个突出方面。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即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通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对要学的课文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认真阅读课文,积极进行思考,把自己认为的课文重点、难点和疑点划出来,记下自己的感受;最后用各种工具书和先导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将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掉。学生掌握了这套自学方法,在进行自学的时候就会有条理,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练习等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效果。教师还要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教给学生知识,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却不到位,只有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才能有效地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为主导,要引导有序,点拨适当,加强方法的传授,向“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前进。
(1)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语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文本进行解读、探究、体悟,教师要少讲,尽量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遇到瓶颈的时候适时地加以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情境教学。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给学生建立良好的情境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思维的活跃,在这种情境学习中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我成就感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我们正是在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正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自然会产生更强烈的成功欲望,激发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4)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由“学会”变为“会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如,教师可在单元复习中,让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激发学生内需冲突,变“被动”为“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传授学生方法,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社会淘汰的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知识的人。因此。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启示学生要有放矢地拓展知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并且让学生更多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越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4.积极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在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收”“放”自如,力求做到“引”要得当,“放”要得法。要给足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积极鼓励学生“人自为学”。在“收”的环节,教师在关注学习效果时,也发现“自主”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在“放”的环节时,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的观点等。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往往答案的切入点不同,解决的方法也有差异。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培养意识,让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完善和优化,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