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祥
引言: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其健康成长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农村中小学生作为较为庞大的群体,其健康安全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新形势下,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对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促使农村社会安定、和谐。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具体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1.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在师资、教学软硬件条件上明显逊于主要城市。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缺乏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兼顾着学科教学工作。同时,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少,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导致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农村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口逐渐增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由于老人的观念相对落后,而孩子的意识也相对薄弱,二者在安全意识上较为欠缺,不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应对意外事故,不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成长。
2.安全教育缺乏创新 现阶段,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单一说教上,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活动缺乏实效性,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忽视对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致使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持续升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在自我保护方面,学校疏于教育和引导,致使一些离家出走、被拐卖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在安全教育方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很好的契合,导致安全教育网络存在漏洞,发生“断链”现象。
1.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安全意识 在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网络。学校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开展家长会,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在校教职工参与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其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环境的营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优势和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在校门口设置安全标语,提醒中小学生注意道路安全,也可以在楼道墙壁上张贴安全宣传图片,通过生动、鲜明的校园板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利用广播、横幅等宣传安全教育。
2.完善安全管理课程,加强管理 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方案是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安全教育课程化。首先,中小学在制定安全教育课程方案时可参照中小学科课程方案。中小学科课程方案的建设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安全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突出安全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安全教育课程既与学科课程相似,又有其特殊性,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在制定安全教育课程方案时,要根据安全教育课程的性质,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各方面资源。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专业人员、征求教师、学生的意见,确定每个年级安全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拓展安全教育途径。
3.创新安全教育,促使全员参加 农村中小学应当在安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在时间、形式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保证安全教育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常规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例如,某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的自习课时间组织开展安全知识与技能课程,通过专门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了解各类交通安全标识,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学校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等,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和竞赛。
综上所述,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教育缺乏创新,对此,为了保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就应当以制度机制为保障,以教育宣传为载体,加强农村地区群众的安全意识,打造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学安全管理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