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举
1.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政策法规来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战略》中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题,重点是“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响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号召,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创新性的科目,在几何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解答数形结合的题目时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论和能力上得到双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继续深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学生的课程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因此,如何在短暂的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关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以人为本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上课的严谨性和流畅性。其次,在上课之初,老师可以拿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游戏,例如,拍手游戏。通过课前预热,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最后,多提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不用自己去动脑思考,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新的问题就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丧失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多提问,抛出问题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纠正。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知识没有明显的界限,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用汉语来当作载体,物理中抛物线的学习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实验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甚至英语和历史科目都有数学知识的渗透。一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数学技能,还要对其他的知识有所了解,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首先,老师可多参加座谈会,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举行跨学科交流会,并对老师进行综合测评,督促老师加强自我管理。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课堂上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加大,知识更加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课本知识,机械地把数学公式和图像拿到课堂上来,将课本和实际生活分离开,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公式和图像产生疑问,在心里对数学产生抵触。针对这一现象,数学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例如,讲到三角函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拿斜坡作为基础来构建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就比较感兴趣,在学会三角函数之后,学生每次见到斜坡都会联想到三角函数的知识,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复习。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主动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4.对学生进行鼓励 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心理,在这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加以鼓励。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都很敬畏,这种敬畏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有问题不敢提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平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老师对于学生的批评方式要恰当,不可过分批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或者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时,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例如,使用“你们太棒啦,要继续努力”、“表现很好”等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新。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