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胜 王发俊 彭浪萧
教师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可以说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学,教学的关键在教师。而要搞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以来,部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不高,甚至陷入了职业倦怠之中,本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应对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如何调动农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潜能,开展好教学教研工作,以研促学,成为农村学校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近两来我校各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的观察,发现影响学校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的因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人本身的需求是发展主体最根本的动力。”主体发展的内需不旺,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大杀手,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与教师的刚需无关联 所谓刚需,就是教师最切身的利益需求。即工资待遇、身份地位、受尊敬的程度等职业尊严的需求。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最大的理想就是能评职晋级,领份可观的工资,一是贴补家用,二是找回一点职业尊严。根据评职文件要求,必须取得得县级以上的表彰和县级以上的优质课、示范课。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容易拿到的。一是农村中小学偏远,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到达;二是制度缺失,缺乏对老师客观、综合的全面评价。久之,教师在工作中开始懈怠,慢慢失去了那份刚正与不阿。
2.工作重复繁重,枯燥无味 “简单的工作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教育何尝不是这样的简单与重复?但在这简单而重复的工作中,我们真能用平静的心态去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去精批每一份作业……?在这简单而重复之中,每天的工作,就像仓库里的货物一样,搬走了一批,接着又来了一批,生活得就像那土堆里的蚂蚁,忙忙碌碌,只为别人眼中的一只死苍蝇而劳碌一生。我们开始变得麻木,在麻木中慢慢积怨,在积怨中慢慢怀疑人生,在怀疑中慢慢泯灭那份激情。如同嚼蜡一样,索然无味。最后只剩下那一份活着的简单而原始的内需。是教师敬业精神的缺失了?是制度缺失了呢?还是要去相信“简单的工作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工作简单而重复还是我们简单而重复地去复制昨天,让灵魂跌进深渊?这样的简单与重复,不正如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所饰演的工人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中形成的惯性动作?最终只会变成工作的工具罢了。
教研的主旨是:增长教师业务知识,增进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然而,部分农村学校的教研仍停留在只研不用的的阶段。即,教研只是为了应付,只是为响应。偶尔在教与研的过程中碰撞出的火化,也如黑暗里的一丁点星火,瞬间被这无边的宽阔的黑夜隐去,留下的那短暂而美丽的一闪即逝的光的弧线。这就让人想起一个故事来:从前,有一个人很爱学习。他为了学会一种特殊的本领,带了很多钱,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杀龙本领。过了三年,他学成回来了。人们问他学会了什么,他一面高兴地回答,一面把杀龙的本领指手画脚地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呀?”这时候,这个人才明白,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种东西,他的本领当然也白学了。因此,只研不用的教研活动不正如这学习杀龙的本领一样吗?这样的教研偏离了教研的主题、偏离了教研的主旨,哪还能激起教师心中对教研的向往与热情?
那么,如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才能激发教师参与,最终实现教研活动卓有成效的目标呢?
首先,还教育一个尊严。
只有当我们的职业有了尊严,我们的工作才能凸显出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我们的老师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去体会那份独有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育不是用制度去画一座看似平静的牢笼,而是用心去唤醒。教育本身就有其特殊性,它有着不同于其它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在短期里能看得到成效,在短期里能发芽开花结果。一味地拔苗助长,最终遭殃的是教育本身。而酿成这样的苦果,谁才是最终的凶手?是一线教师?教育部门?还是这浮躁的社会?……
其次,还教师一个清白。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老师被迫捆绑在这伦理道德这棵大树上,无以动弹。老师,几时成为了这些所谓的“狗”,开始来管很多“闲事”?你这灵魂的工程师,那瘦小的身体何时能挑起这负承重的担子?你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有谁能取代你用高尚的人格去教化原始的蛮荒,有谁能取代你用纯净的灵魂去唤醒沉睡的东方巨儿?……
再次,还教育一片净土。
净土,勿需扰。勿要将教育净土变成一片死水,像闻一多先生笔下那索性泼下残羹剩菜的死海一样,别让它蒸出些铜的翡翠,铁的花瓣……若让给了丑恶来开垦,它又将会是怎样一个世界?
最后,让教学成为教研对象,让教研为教学服务。
研,是为了用。为何研,实质上就是为了解决教学困惑。因此,教研,是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既定了方向与目标的一个教学研讨过程;是一个在理论指导下寻求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实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目标是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成果,然后将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检验成果的意义和价值,最终推广与普及。即研就是为了用,是为教学服务。
因此,只有肃清教育环境,维护教育职业尊严,明确教与研的关系,我们的教研才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为教师所接受,才能激发其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