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珍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是祖宗智慧与心血的继承。古诗词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情感陶冶和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途径。古诗词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能不能快速地把学生引入诗词的意境中,导入是最关键的,它关乎着一节课的整体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成功的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和反思,归纳了几种较为实用、便于操作的古诗词教学的导入方法。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在进行新课学习前,教师对课文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历史时代、现实的社会、自然和政治环境的介绍,会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情景。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可以这样导入: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作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封建、殖民黑暗统治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936年2月陕北高原的一场大雪,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子呢?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渡河前,恰逢大雪。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这样以故事结合背景介绍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魄。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方,常用为之,卓有成效。
在习近平主席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了“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我教学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爱国忧民诗词时,我会先联系到当前的国际形势,经济强,国才强;国强,民才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面对别国的挑衅,我们国家不落他人圈套,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平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学习爱国忧民思想的同时,也要选择怎样的方式爱国。此法,时用常新,应有奇效。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古诗词教学是师生共同古今穿越的生活经历。诗即生活,生活即诗。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融入到诗词之中,让学生去体味诗中意境,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学《约客》前,我会故意迟到,而后这样导入:你们有没有等人等到抓狂的时候呀?你们有没有被别人唾弃过不诚信、不守时?然后在“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让学生学会诚信与守时。诗词中蕴含丰富的做人道理,联系生活的导入,既能学到许多知识,又能学如何做人。此举,用心为之,一举多得。
例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激起学生对作者的极大兴趣。白居易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名早有所闻。据说他十五六岁时就怀揣诗稿来到京城长安,渴望拜见大诗人、学者顾况。顾况名气太大了,来访和求见者常常门庭若市。顾况见今天来见的是个清瘦少年,带着疑问口吻问:“你是?”“晚生姓白,名居易。”顾况拈须笑道:“居易,居易,不过,长安米贵,‘居’下去不‘易’啊!”但当他吟哦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眼睛一亮,连连称赞“妙绝!妙绝!”改口说:“你写得这样的好诗,在长安居下去,也不难了。”作者这样的故事,自然听得大家兴趣盎然,羡慕起诗人的才情来。怀着崇敬、羡慕的心情学诗,会很快入境。此招,尝试用之,应该不错。
古诗词大多可以配乐吟唱,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开课前,自唱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比如我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事先自己学好唱熟这首歌,戴上耳麦扩音器,来到教室门口,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缓缓而入,学生掌声鸣动,以唱代读,动听的旋律让学生跃跃欲试,强烈要求我教他们唱,我当然乐意为之,唱熟了不就背熟了嘛,一举二得,何乐而不为呢?音乐开课,可以使课堂充满乐趣,营造轻松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例,大胆为之,收效颇丰。
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因时、因人、因诗词而定,适合教师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的导入方法就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讲话
[2]中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