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桃
1.教学内容分析 《严也是一种爱》是人教版初二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当代社会中的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充满高期待,因此对其严格要求。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很难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亲子关系问题成为了不可规避的社会问题。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使其学会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以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
2.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随着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常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对父母和自己都造成了伤害。本课立足于基本生活区—家,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相处,然后教会其更好地与同学、教师、社会成员相处,有利于培养其感恩意识,成为孝亲敬长之人。
1.知识目标:知道严厉是一种爱;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危害,辩证看待逆反心理。
2.能力目标:形成与父母交往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改善错误的行为,克服逆反心理;运用入则孝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
1.教学模式 体谅模式由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学家麦克菲尔及同事创立,在欧洲深受人们欢迎。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对本课进行了创新设计。
2.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感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呈小组团队的形式坐,老师为主持人,运用亲子矛盾中的典型事件使学生体会父母严格的爱。
情境导入: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个和母亲针锋相对,并数次离家出走的孩子,他说从小到大自己不过是父母的提线木偶,而母亲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授课:
环节一:《设身处地》
【播放视频】
母亲:他三年级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老师跟我说:“你儿子这篇文章可以在优秀作文上发表。我觉得儿子能够写的更好,所以我没同意。
儿子:你觉得打击大不大?一个小学生听到老师说你的文章可以发表。但她一口否定了,我根本没有辩解的余地。
旁白:你明白妈妈为什么不同意吗?
母亲:我说你可以写的更好。
儿子:老师都同意发表,你却不同意,你叫我是怎么想。
母亲:我还叫你继续写啊。
儿子:一直以来你只考虑你的心情。
母亲:那我让你继续写,你怎么不写啦?
儿子:第一次就被拒绝,我还有努力做第二次的信心吗?
【主持人】假如你是母亲,你会这样做吗?假如你是儿子,你会怎么做?
【主持人】学生将答案写出,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并分析不同答案的利弊,最后自己做出判断。
【主持人】在母亲看来,自己只不过是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儿子看来,母亲的做法是对他幼小心灵的摧残,他无法理解妈妈的做法。于是,矛盾激化了。
【播放视频】
儿子:朋友来家里时,我们不敢房子里面到处转,他们总会告诉我要防着别人。出门时,他们会把他们那间门会完全反锁。
旁白:为什么呢?
母亲:他交友不慎。他的朋友就是嘻嘻哈哈地笑,一点都不上进。
旁白:可孩子们在一起不就是嘻嘻哈哈的吗?
母亲:我希望他交对他比较有帮助的孩子。
旁白:妈妈认为,朋友之间在一起是应该互相学习的,她看见你们在一起玩闹,就是不上进。
儿子:她只站在她的立场,而不是我的立场。
【主持人】“交友事件”凸显鸿沟,母亲和儿子各有道理,但他们都没有体会对方的感受。妈妈希望儿子积极上进。儿子对父母却很反感,那么逆反心理有何后果?
【播放视频】
旁白:(父亲出场)他说,儿子无数次地离家出走。
旁白:为什么离家出走呢?
爸爸:闹了一点意见就走了。
儿子:我父母亲问我愿不愿意勤工俭学,我说可以,她说卖报纸,我以为只是普通的卖报纸,当我看那个报纸标题就很气愤。
旁白:为什么?
儿子:标题说一个很贪玩的孩子被父母教育之后,知道社会残酷,然后去卖报纸。
旁白:为什么报纸上会出现这样一篇文章?
儿子:我妈一个朋友在报社,当时被拍了个背影,他们就是说自己很成功,把一个顽童教育到知道这个社会很现实。
旁白:文章里面有你能接受的吗?
儿子:就接受我卖报纸那一点,她确实想让我勤工俭学,了解这个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但我不承认什么顽童什么被父母教育到什么。
旁白:现在标题都下的重一点。
旁白:离家出走后,你去哪儿了?
儿子:睡公园,睡厕所,睡天桥下面,我都不愿回这个家。身上二十多块钱,我过了一个星期,最后坚持不下去了,我才回来,但是他们总觉得你屈服了。
【主持人】逆反心理有何危害呢?
【学生】总结回答。
【主持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儿子离家出走,这既伤害了儿子也伤害了父母。
环节二:《理解深沉之爱》
【主持人】呈现以下问题:
(1)你的判断:母亲的教育误区以及儿子的错误想法。
(2)她的责任:说出社会、法律、道德、生活中对父母的要求。
(3)你的利益:说说父母为了谁的利益,为什么要这么做?
(4)你的职责:讨论自己的责任。
【学生】通过价值判断,得出结论。
环节三:《你会怎么办?》
(1)【播放视频】孝老爱亲典范—孟佩杰
1991年,孟佩杰出生于山西省交口县。五岁那年,被母亲送于刘方英领养,但三年之后,刘方英瘫痪在床,父亲离开了家,于是养母绝望自杀,但被佩杰发现了,她哭着说:“妈妈就是我活着的希望。”从此,她用弱小的肩膀撑起了支离破碎的家。这个八岁的小女孩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洗衣服、为妈妈洗尿布、涂药膏等;当养母无端责骂时,她还要讲笑话逗笑;当养母闹肚子时,一天得换四、五次尿布,有时拉不出来,她就用手挖出来。
十二年来,佩杰让养母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当她即将上大学时,背着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继续服侍养母。寒暑假时佩杰会赚钱贴补家用,给妈妈买肉、买新衣服。在最爱美的年纪,佩杰远远的躲在人群之外。多年来,她却没有一次迟到或者缺课,生活中的她乐于助人,下学后总会拿着十几个充电器帮同学充电;在养母免费治疗期间,她主动给病友洗衣、打水。虽然她长相普通、家境贫寒,但她却是至善至美的天使!
【主持人】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佩杰诠释了孝顺的完整含义。但有人却是这样做的...
【呈现案例】工地上的父亲和爱慕虚荣的女儿
(2)呈现标准—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主持人】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也许忽略了我们的感受,但我们,也需要遵循《弟子规》标准,理解他们。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成为父母,才可以理解他们的期盼。
1.教学设计的过程与反思
(1)从教学目标看:首先,本课教学设计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了具体化和全面化设计,内容全面。其次,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当地中学生入学考试的考查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再次,本课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并具有可测评性,并且在生活中,学生行为的改变可以得到家长的反馈,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最后,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设计时我选取《金牌调解》中的一对母子,使学生在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是非观。
(2)从教学模式看:第一部分《设身处地》是通过一对母子的矛盾,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辩证分析亲子间的对错。
第二部分《理解深沉之爱》由案例凸显出母亲严格的爱,而儿子却不以为然,这个过程使学生站在从社会背景角度理解父母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责任。
第三部分是《你会怎么办?》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行为,唤醒其感恩意识。
2.给学校,教师,同学的建议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重视感恩教育环境的价值,完善感恩教育的氛围,多开发德育方面的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明确提出一些学生守则,将感恩教育的考核纳入学生的成绩测评中,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其次,教师应道德高尚,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感恩教育完美结合。第二,教师要用生动形象易于感染学生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第三,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采用专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四,教师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感知父母恩”的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弟子规》影片和讲解视频,开展《弟子规》和自身结合的事例讲解等,使学生活动中唤起感恩意识。总之,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结束语:作为未来的思想品德或者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应该夯实理论基础,多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第二,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形成较强的教学技能。第三,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张晓瑜.体谅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06).
[2]冯增俊.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