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显国
引言:在初中数学的授课模式中,老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和趋势,对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进行及时的剔除,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这样的情形下,师生互动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它不仅仅是一种老师讲课的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的先进理念,可以让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达到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1.通过师生互动,帮助老师制定学习计划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地运用“师生互动”模式,要求老师还必需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使老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以便使老师可以更好的制定下一个步骤的交流学计划和方案,此外,通过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还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共同的难点进行把握,分清教学计划中的难点,对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深入浅出,帮助学生们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
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老师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主要采用板书的形式,让学生一边对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把知识写下来,让学生进行记忆的重现,在老师书写的过程中,一般还要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使这堂课的重心在学生们的心里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比如老师在对一次函数这节课进行总结的时候,就能够运用这样的方式一次此函数的概念是什么?他的表达方法是怎样的以及他的图像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还要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纵向来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以此更好的对函数的分类进行掌握和了解,还能够学习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老师在进行对课程的回顾过程中,也要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进行精神上的鼓励,以便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让自己的头脑积极的运作。
1.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授课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牢牢的把握初中学生精力旺盛,对各种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的特点,提出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问题,这是在数学授课中运用“师生互动”模式的前提条件,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同位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通过把一些奥运会上的体操运动员引入课堂,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活有趣,在体操的比赛中,不少体操的运动员都会做一字马这个动作,在运动运做一字马这个动作的基础上,运动员的身体会向一方倾斜,这个时候,运动员的身体就变成了类似于三角形的形状,这种方式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的直观和清晰,让学生能够对抽象复杂的难题迎刃而解。
2.引入探究性问题,进行师生互动 老师和学生在进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进到课堂中来,使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老师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个章节的时候,可以构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如,一个建筑队由于工程建设需要,要对阻碍进程的一个大石头进行原地爆破,导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8cm/s,点火工人跑开的速度是5m/s,安全区在离点火地110m外,那么导火线至少需要多长才能使点火工人安全到达安全区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手段,最终老师对各个同学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以此来选择出最好的施工办法,所以,老师在对探究性问题引入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中的一些不足,老师可以就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们的记忆更加的深刻。
3.因材施教,平衡互动 老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问题进行互动,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对平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能够调动他们思维的问题,对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要提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他们进行思考,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加入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程度都大大的提高,以此使初中数学的学习质量也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这种办法也是对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进行改革的最富有成效的方式,能够养成学生和老师之间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蔡秋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成功(教育),2011,(1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