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
生物实验教学是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组织结构学等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门科学,对生物学教学有积极的指引作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模式,对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生物知识系统化形成都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考中也加大了对探究性实验的考察力度,在日常教学中更应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以探究性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深入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另外,生物探究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性实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物现象,提出能够合理解释现象的假说,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基础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生物抽象性和现象性方面的知识。第一,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基础性知识,学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则很不利于教师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环节。第二,实验设计对于很多学生也是难以下手,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独自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更是成为实验教学难点。第三,班级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差异的,对于知识水平低的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实验;而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但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却难以实施,在实践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1.组织学生多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和课外探究性活动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扩大课外教学的途径。生物是一门自然实验学科,在常规教学中要多接触自然环境,在实践中汲取生物知识,感知生物现象。在假期或休息日,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走访、采集数据、分析现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记忆课本基础知识。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倡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真正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技术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自己书写实验材料、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最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2.有效拓展教材中的创新性实验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常规教学中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拓展创新性实验是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更适应当前高考改革的教学方向。其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创设实验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生物知识。在特定的创设情景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求知好奇心,教师可以对传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进行创新,完善课本中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有效拓展教材中出现的创新性实验。
3.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要想大幅提高学生高考中生物成绩,必须提高自身的生物教学水平和充实自身的相关生物知识。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定期举办生物教师实验教学的培训学习,为教师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同时要提供生物实验教学的材料和相关实验器材,保障生物实验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大对生物探究性实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够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
[1]陈玉兰.浅议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30)
[2]周克丰.浅议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3]孙婷婷.新课程下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教师,2011.
[4]刘智宇.新课改理念下的生物实验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