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对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

2018-04-04 09:28赵琳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

赵琳

摘要: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本文简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对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改革开放;指导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在认识论上的伟大变革,就是把科学实践观纳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于什么是实践做了科学的说明,指出实践是“客观的活动”,是“能动的”、“革命的”活动,并且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毛泽东在《实践论》等著作中,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思想,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强调实践是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做或行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实践,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第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还表现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早在1845年就明确肯定:“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总之,真理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还要通过实践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

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基础是实践。首先,要“求”到“是”,即客观事物的规律,关键是要实践,必须参加生产斗争的实践,各种科学实验的实践。其次,“求”到“是”之后,去改造客观世界,必须继续实践。

粉碎“四人帮”之后,“两个凡是”形成新的思想禁锢,我国社会方方面面出现了徘徊的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在全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由此才能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才能平反千百万冤假错案,才能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面对苏东政治巨变的冲击,西方国家对华“制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们对于姓“资”姓“社”的争论等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新理论,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极大的鼓舞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指导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一项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

首先,鼓励试验,大胆地闯,勇于创新。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个很大的试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其次,要善于总结经验,不要怕犯错误,发现错误及时改。他指出“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哪一步走得不妥当,就赶快改。”“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小错误难免,避免犯大错误。”

最后,提出不争论,但允许看,一切让实践去检验。邓小平指出:“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爭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勇于实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摸着石头过河”,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取得经验后再推广的方法,走了一条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毛泽东:《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