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慧廷 王 佳 吴志玲 冯鹏羽
(绥化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多数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等构成,期末考试则以试卷形式进行理论部分考核,采用这种考核方式的课程数量所占比重高,规模大;少数则采用提交论文、答辩、社会调查报告、网上考核等等形式完成,虽然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但是这部分课程数量所占比重低,规模小;大部分课程考核方式还是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任课教师使用统一命题和统一标准答案的试卷,在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能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更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就必须科学地构建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能够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引导作用的,以实践能力测试为主,以理论能力测试为辅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来实现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同时具备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
(二)构建过程性的课程考核体系。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在保留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会引进新的应用型专业和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但往往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学科领军人物,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有限,对专业课程考核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考核往往对理论知识考察较多,对实践能力考察较少,理论部分考核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偏大,在没有切实可行的实践能力考核模式下,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结果而轻过程,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造成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考核效果不佳。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针对应用型专业的特点,一方面在教学运行过程中,课程考核可以采用分阶段地、不间断地、多种考核方式相组合的形式进行,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地归纳和总结,采取这种过程性考核的方法,重点在于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表现以及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既平稳紧张又能阶段兴奋的波浪形学习态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不惧怕考试,也不过分担忧和紧张,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创新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三)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由于传统考核评价主体相对单一,通常只是任课教师本人,从教学、考试到评价,都是一个人把关完成,考试的公平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所以在多元化、过程性的课程考核体系中,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本人,而是要充分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有效利用地方企业和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让地方企业人员和社会团体人员积极参与进来,根据实际需求参与评价,也可以让更多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参与进来,比如学生、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等,考核评价可采用分次累积的方法,各方面内容按照比例综合评价,避免单一指标[1]。
(四)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优势,以地方企业行业资源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匹配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学习锻炼,提高所学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立足于区域产业,借力企业资源引进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将工作过程中的岗位技能要求、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纳入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格局,培养具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技术学科群,进而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需根据自身办学情况出台一系列关于课程考核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全面优化现有的教学管理规定和考试管理制度,为课程考核改革项目提供政策扶持和经费保障,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考核改革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机关行政部门和相关后勤辅助部门需转变观念,建立起能够支撑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保证其稳定运行。
(三)积极建设和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学校人事相关部门需制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引进力度,努力建成数量充足,专业匹配,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保证日常教学的稳定运行,同时支持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学业深造,提升学历,提高教师整体学术科研能力,鼓励部分教师走出象牙塔,走进企业和工厂车间,在一线岗位上工作和学习,让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跟上时代步伐,适应行业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专业领域前沿课题,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和探索建立与时代特色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形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不仅有利于推进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还可以引导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加快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学科和专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保障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
(二)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摒弃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考核体系,才能有效反馈教学信息,检验教学效果,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将充分调动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对于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