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配套性思考

2018-04-04 02:15刘坤其喻海洋
中国应急救援 2018年2期
关键词:器材消防装备

刘坤其 喻海洋

1 引言

消防装备是消防员进行灭火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是战斗力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装备革新迅速,部队配备日新月异,数量基本能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11版)要求,但是配备的装备大多以满足标准为最低要求,以追求高精尖为重要标志[1],以地域需求的单一作战性能为前提,在采购、配备、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各个环节对装备的配套性论证不够,致使现在消防部队的装备五花八门,各种装备之间的不配套性和保障措施的不配套性彻底暴露,严重限制了装备最大性的发挥,战斗力大打折扣。本文充分总结日常管理中装备不配套性的现象,分析原因,探究提高全寿命周期内装备配套性的对策,力求使每一件装备的性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2 现阶段消防装备存在的不配套现象

配套在汉语里面有两层释义,一是把若干相关的事物组合成一整体,二是与一件事物相关的设施。对于消防装备来说一是要考虑装备之间相互作用生成战斗力的配套条件,二是要考虑保持装备持续战斗力的配套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两方面都没有考虑全面,产生了很多不配套现象。

2.1 装备自身结构性能不配套

在装备生产过程中,厂家不懂装备性能或作战需要,在组装时配件论证不严谨,或人为因素产生的随意性较大,致使生产的装备性能结构不配套,达不到作战需求。一是功率不匹配。各类动力装置与作用装备功率不搭,例如消防车发动机与车载泵功率不匹配,车载泵的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流量不匹配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厂家小泵配大炮,造成炮的性能后天性损失。三是底盘与上装不匹配问题。消防车底盘与上装重量要求不符合,厂家投机取巧利用单一底盘生产系列产品,蒙混过关,存在设计缺陷。四是装备与性能参数不匹配问题。在采购回来的装备中,没有一个有效的验收标准和程序,难以确定购置的成批装备跟送检样品的一致性,装备的性能存在达不到参数要求的现象。五是压力不匹配问题。压力的产生、输转、输出容器达不到要求,造成容器损坏。例如水泵进水口没有考虑到耦合供水情况,承压能力过小。水带由于不同的人捆绑导致连接处压力存在差异,有的达不到承压要求。

2.2 同类型装备之间不配套

消防部队每年都会采购装备充实战备,但采购的同种装备不一定来自同一厂家,导致部件之间的连接机构或适用范围不同,不能通用,造成装备配备率高但使用率低不良现象。比如:空气呼气器面罩接口、管路接口不同市面上至少有5种形式;无齿锯的锯片大小、安装轴心的形状大小,不同厂家有差异;液压器材管道的形式、承压能力、接口大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器材上的电路接口五花八门,配套性很差;绳索的直径和滑轮所接受的直径不同,不能使用。这些问题导致很多装备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如果遇到跨区域作战装备联用实现不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另外,也不利于紧急情况下战斗员的逃生和自救。

2.3 装备与维护保养不配套

装备维护保养是保证装备随时使用、提高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而维修的水平则反映了一个单位应急处置的能力,目前,在部分单位还存在维护保养不到位,维修水平低的问题,直接导致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缩短。一是维护保养设备缺乏。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每个中队都需要配备有毒气体检测仪或可燃气体检测仪,但是这类器材需要定期进行数值标定。但是现在中队、支队、甚至总队都没有标定设备,这给设备的维护带来极大不便。一些精密仪器如果不能确保它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实战中就很可能导致事故。二是装备技师流动性大。由于部队没有一套专门的人才保留机制,技术人员很容易流失,而培养一个比较专业的装备技师耗费大、周期很长,刚培养出来就面临退伍,导致很多基层部队装备出现一些小毛病就要报停。三是维修机制不完善,维修周期长。一些进口装备、高精尖装备基层无力维修,也不敢拿到外面去修,一般需要送到有资质的支队、总队的维修中心,甚至返厂,维修时间长,有的甚至长达一年,造成装备缺位。

2.4 装备与训练设施不配套

现在消防部队的装备配备基本能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但是由于经费、场地设施和时间的受限,有了装备没有特定训练场地,或者有了场地安排不了训练时间,消防员不能熟练操作器材装备,装备的应有性能得不到发挥,这种训练设施的不配套会导致人装结合不够紧密,影响战斗力的生成[2]。比如堵漏工具、侦检器材,一般需要到总队或支队的模拟化工训练装置区训练,而且大多数就是简单的演示培训,没有模拟高压、火灾场景,没有实操训练,与实际救援环境差距很大,很难熟练使用;再比如破拆器材,没有专门的汽车或者防盗门进行破拆,真正的救援现场很难找好切入口。

2.5 作战力量编成与装备配备不配套

当前,消防部队积极推行模块化灭火救援模式,每一个模块针对一类特定的灾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装备配备与灭火编成还存在一些不配套现象。一是装备配备与地域火灾形势需求不匹配。有的单位财政预算比较多,为了把钱花出去,在装备配备过程中一味追求高大上,买回来好装备重在撑面子,而忽视了地域性缺陷。例如,某县城购置一辆8吨水罐车,但该地区街道狭窄,出动时基本停在外围等候,没有实质性作用。二是随车装备与力量编成需要不匹配。为了适应火灾形势的发展,很多地区都提出灭火救援力量编队,例如灭火编队、举高编队、供水编队、化工编队等等,但是消防车的空间满足不了编队后需要的器材。例如某支队根据地区的灾害类型现在实行 “76642”编队模式,并按照战术要求列出了这种模式的装备配备,可是部分消防车装不下类似于手台机动泵、排烟机的大型器材,失去了编队的意义。三是装备尺寸与人员需求不匹配。主要是指个人防护装备与人员身型有差异,导致不合身。比如在采购战斗服、战斗靴、手套、腰带时没有分型号,导致装备不合身,穿着不舒服,影响战斗行动。

3 装备全寿命周期不配套主观因素分析

装备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产生不配套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些政策、制度、标准等客观原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其很难改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主观方面存在的原因,力求在主观人为环节研究提高装备配套性的措施。

3.1 厂家和企业设计生产人员经验不足、随意性大,影响装备性能上的配套

商业是以利益为目的的交流活动,厂家和企业对真正的火场并不了解,只是根据消防部门给出的标书的要求制造出合规的产品,在成本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不会去追求性能上的卓越,所以选用的配件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性能组合,而是最佳的价格组合,这就导致最弱的环节限制了装备的整体性能发挥。目前,消防车无专用底盘,多利用商用车底盘改装,但装水与装货物是有区别的,水的晃动性大,商业车底盘能否承受消防车的载重需要时间的检验,有的水罐车在服役不到一年就出现倾斜;少数企业追求短期效应,忽略安全因素,曾发生过举高车大臂断裂和脉冲水枪爆裂的事故,这些其实就是生产商设计不配套的体现。

3.2 装备计划制定、采购人员把关不严,影响装备相互之间使用的配套、装备和地域作战需要的配套

目前,消防部队采购的主流是基层部队和司令部制定采购计划,装备处负责采购,在制定装备采购计划时,有的单位存在一味追求高度最高、扬程最大、载水量最大、流量最大等现象,未形成梯次配置;有的单位采购装备对统筹性、系统性、延续性、扩展性考虑不够,分批采购的装备产地、规格、型号、标准及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消防车辆不能统型,后期维护、维修多有不便;部分单位对供应商不了解,没有限定特定参数,导致低价中标,一些劣质产品流入部队,售后服务没保障,易损配件难购买[3]。

3.3 装备操作使用人员协同配合不熟练,影响装备在训练或实战中的配套操作

一方面,市场许多消防装备是智能化、一体化、综合化的高科技装备,官兵只会一键式操作,厂家现场教学不完善,配的光碟大多是说明书照片,没有讲解操作视频,不直观,导致官兵看不明白,也不愿意看,操作时容易失误或违反规程。另一方面,对一些进口产品,不了解其储存、使用和维护保养要求,违章作业,违规操作,过度使用、带病作业,造成部件损坏、损毁,甚至引发装备事故,影响了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装备维护保养人员专业性还不够强,影响装备与维护保养维修的配套

部分官兵“装备战力意识”不强,有的高精尖装备长期被束之高阁。部分涉装人员对装备器材只懂操作,对装备的性能参数和保养常识知之甚少。装备技术型人才缺乏,装备管理、检验、维修能力不足,有的单位对装备技师的培养使用不科学,作用发挥不明显。

4 加强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配套性措施的思考

针对装备全寿命周期内出现的不配套现象和原因,本文通过查找资料、逻辑推理、总结分析等方法,从政策配套、管理配套、人才配套三个方面研究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内的配套性,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作战性能和持续作战性能。

4.1 全力做好统型工作

统型工作是加强装备建设配套性的重要环节,2015年公安部消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灭火救援装备建设的意见》(公消[2015]280号),提出了“大力推进车辆装备统型”的工作意见,2016年9月,召开的局长办公会议,通过了启动装备统型工作的意见。总的来说可以从源头端、中间环节和销售端三个方面进行有效促进,如图1所示。4.1.1 积极制定装备配备标准型号规格

图1 消防装备统型工作关系结构图

部局已着手制定部分装备的统型标准,但由于地域性差异,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本文认为先要研究统型的权级,明确各级统型的范围。通用型装备在全国层面强制性统型,尤其是关键装备的的配套,要实现跨区域大规模兵团作战的需要;有地域差异的装备可实行建议统型,由部局划分地域,根据地域特点出台统型意见,指导统型工作,定点某个总队牵头负责该地域特殊消防装备的统型方案,报部局批准后可按方案进行实施;对于地区使用较好的装备可实行自主统型,关键连接部位要与全国和地域装备相一致,以便于跨省市作战需求,统型计划由各总队制定,报部局审核,批准后可按方案进行实施;对于极个别使用量极少的装备,可不进行统型,但需向总队级以上单位提交申请,严格控制种类和数量,防止出现大量不统型的装备。通过四种方式同时推进统型工作,能有效保证统型后装备效能,又有利于缩短统型时间,从源头上促进装备的统型。

4.1.2 认证和检验机构促进企业对装备统型

对部消防局要求统型的装备器材,与消防产品认证机构(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和检验机构(主要是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沟通协调,设置消防产品统型检测项目,项目检测费用不由厂家承担,只需要申请。厂家在申请产品强制认证或强制检验的同时,可以选择申请统型检测,也可不申请。对申请统型检测并合格的厂家发放特定的标志标识或证书;在公安部政府网站“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一并公布消防产品申请统型检测的情况,对于申请统型检测并合格的消防产品标注统型检测合格,对于申请统型检测但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标注统型检测不合格,对于未申请统型检测消防产品标注无统型检测。此项工作不做强制要求,完全遵循自愿原则,不影响消防产品的市场化,只是为消防部队采购装备提供参考,从中间环节促进装备统型。

4.1.3 采购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和权级选配装备

在全国统型的装备器材,强制性要求各地消防部队采购已统型的消防产品;地域性统型装备器材,地域内的总队强制性按要求采购,地域外总队选择性采购;区域性统型的装备器材,各统型总队强制性采购,其他总队选择性采购;不统型的装备器材不做强制,个别单位选购,控制种类和数量。另外,采购过程中,对于通过3C或强制检验的消防产品,通过标书明确申请统型检测并合格的有最优先权,申请统型检测不合格的次之,不申请统型检测的最末,从销售端促进装备的统型。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可以有效避免商家在市场环境下进行装备型号竞争的弊端,减少表面和形式研究的精力,刺激商家在统一型号下进行装备性能的竞争,有利于消防部队挑选性能更好的产品。

4.2 加强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与军用自行研究列装不同,消防装备是地方企业根据消防部门的需求进行研发,消防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采购开始,到退役报废结束[4](如图2所示),每个过程有各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管理,才能增强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配套性,具体如图3所示。

图2 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图

图3 消防装备全寿命配套性管理图

4.2.1 采购过程要充分论证

装备采购时,要组织各部门进行协同论证,确定采购计划。基层大中队要对辖区所需装备进行科学评估论证,结合已配装备使用情况、实战任务需求定需求;战训部门要考虑基础设施现状、大规模协同作战需求、最大危险源区域应对能力等因素;保障要提供库存条件、库存需求、库存数量,避免重复采购或质量过期;维修部门要对装备的维修能力、维修配件等情况进行说明,易损配件要随器材配备;装备部门要明确各部门的意图,结合装备统型和体系建设提供最优意见;采购部门根据研究论证结果制作标书,选择产品。按照这种比较科学的论证通过几年时间,逐步淘汰鱼龙混杂的装备。

4.2.2 验收标准要规范统一

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总队级单位进行一致性验收,支队级单位进行质量性验收,验收形式比较成熟,但是验收标准不统一,合格与不合格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在装备统型工作完成之前,各地可以通过购置操作简单、实用有效的验收装备有效规范验收程序;在装备统型取得一定成效后,研究和开发一体化、智能化验收系统将成为消防部队的重要课题,对消防装备的质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2.3 操作使用要科学训练

科学的训练能够使官兵熟悉操作装备,平时训练得多,就可以根据灾害现场的情况快速选择最合适的装备,提高各类器材配套使用的效率。一是要进行装备四会教学,掌握装备的性能特点参数;二是要开展操法训练,熟悉各类装备的配合效果,练习装备的配套使用,练习人装结合能力;三是要组织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训练消防员根据设定情况科学选择有效配套器材的能力。

4.2.4 维护保养要专装专人

对于一些特种装备和精密仪器维护保养比较麻烦,例如一级防化服每半年测气密性一次,有毒和可燃气体检测仪需要定期标定,这类器材就需要专人专管。一是健全维修档案,探索装备电子档案,研发维修保养提醒程序。二是要与厂家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及时掌握最新有效的维护途径和方法。

4.2.5 维修保障要快速专业

维修水平是决定装备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平时要做到精修细检,战时要能够快速抢修。一是要充分发挥战保大队和定点维修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维修国内的机械装备;二是要依托大型保障中心成立进口装备维修点,进行24小时分片维修,减少维修时间;三是与厂家或技术人员签订协议,联合总队或支队定期开展装备巡检,解决技术问题,要求特殊情况厂家能上门服务。

4.2.6 报废程序要简单有效

消防装备的报废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理机构,消防车报废需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拆解,其他装备报废没有明确规定,部分单位报废装备不能及时处理,占据营房空间。所以建立一套简单有效的报废程序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制定流程简单、环节清楚的报废标准,明确各种装备的报废方式;二是要部门联合,提高报废产品的再利用率,例如报废的水罐车可以统一回收,用来模拟堵漏、破拆、救援等多种训练,用来给新装备技师练习拆装。

4.3 多点面培养装备人才

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装备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过程和环节中决定了装备的配套性,因此加强装备人才建设要注重分层次分特点培养[5]。

4.3.1 注重装备技师的培养

初级、中级装备技师一般负责基层中队的全部装备管理和简单的装备维修,总队、支队两级可组织装备夜学、观看视频等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组织装备技师培训班、到装备部门跟班学习、抽调参加装备巡检等方式,提高业务技能;制定优待政策、奖励政策,定期考核,保留优秀的装备人才。高级装备技师一般负责专项工作,可送入专门的院校或单位进行某一领域的系统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4.3.2 注重装备质检员的培养

装备质检员是适应近年来装备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的装备专业人才,在装备验收环节中要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应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实践实训获取经验,每个支队至少配备一个专业质检员,充分利用“传帮带”模式发展。

4.3.3 注重装备助理员的培养

装备助理员需要及时了解消防部队的工作重点,掌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对世界范围内的新消防产品进行跟踪,同时还要把握本单位消防装备建设发展的方向,熟悉消防装备采购、消防装备日常管理等细节环节。工作性质比较综合,需要较长时间的岗位锻炼,可以通过多岗位锻炼、送入相关院校进修学习、招收专业对口人才提高业务水平。

4.3.4 注重装备高工的培养

现阶段,消防部队的装备高工比较少,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后,需要靠自己潜心研究,注重理论推导,注重实验研究,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钻研装备建设过程各种新问题、新难题,实现课题攻关,提高部队创新驱动的能力。

5 结语

国家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行业的发展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消防装备建设中出现的不配套性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职能的演变,装备的不配套性的劣势越来越凸显。本文对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不配套现象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主观原因,从装备统型、全寿命周期管理、人才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对策,在消防装备发展以“配套—体系—规模”为趋势的前提下,做好消防装备的配套性只是第一步,但只有迈好第一步,才能在其基础上规划建设有效的装备体系,进而形成完整有效的作战规模,适应现代灭火与应急救援的需要。

[1] 李本利,陈智慧.消防技术装备[M].出版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230-235.

[2] 书田.加强基层消防车装备器材配置的几点思考[J].安防科技,2011,(6):65-67.

[3] 张亚军.如何更好的发挥消防装备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2):1189-1191.

[4] 张岩.城市消防站功能区布局与装备配备优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41-45.

[5] 刘振,徐学文,彭军.实战化教学模式下的模拟训练装备配套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5-87.

猜你喜欢
器材消防装备
《消防界》征稿启事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防晒装备折起来
漫画说消防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消防也幽默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