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三项主要指标解读

2018-04-03 07:57郑杨王春芳吴春晓杨群娣施燕付晨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慢性病纲要死亡率

郑杨 王春芳 吴春晓 杨群娣 施燕 付晨

摘要: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健康上海建设的主要指标,其中特别新增了市民关注、体现健康水准的三项指标: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三项指标的提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增强对上海市民综合健康水平、健康服务与保障等领域的综合评价。三大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更需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多部门参与,全社会动员,全面行动。

关键词:健康上海;健康预期寿命;过早死亡率;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566

引用格式:郑杨,王春芳,吴春晓,等.《“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三项主要指标解读[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1):11-14,20.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2030 Plan for Healthy Shanghai” ZHENG Yang,WANG Chun-fang,WU Chun-xiao,YANG Qun-di,SHI Yan,FU Chen(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 200336,China)

Abstract: The “2030 Plan for Healthy Shanghai” clearly proposes the main indicators of healthy Shanghai construction,especially adding three new ones about healthy life expectancy,premature mortality of mai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and the proportion of diagnosis stage Ⅰ in common cancer cases.The new indicators are based on mature theories and reliable experiences,promoting synthetical evaluation of the Shanghai citizens health level,health care and health insurance.There are great challenges ahead of the new indicators,thus explicit goals,suitable policies,multi-departmen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re needed.

Keywords:Healthy Shanghai;healthy life expectancy;premature mortality probability;the proportion of diagnosis stage Ⅰ in common cancer cases 《“健康上海2030”規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发布,未来十几年,上海市居民健康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为量化评价健康发展水平和建设目标,《规划纲要》作为推进全国以及上海的健康和卫生建设的行动纲领,对标我国各个城市,从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和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五方面,提出了23项建设主要指标[2]。其中,不同于以往的卫生政策,特别新增了市民关注、体现健康水准的3项指标,包括: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到2020年≥70岁,到2030年≥72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0年≤10%,2030年≤9%;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2020年≥30%,2030年≥40%。

1 健康预期寿命

健康预期寿命,也称为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HALE),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指一个人在某个年龄不受疾病、死亡和机能障碍的影响,有望在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数[3]。该指标是在寿命表的基础上,将人群的功能状态、活动能力和死亡状况等一系列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它在评价人群健康水平时,不再简单以“死亡”作为评价终点去反映人群生存时间的长短,而是综合考虑了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包含了死亡、疾病和伤残等一系列信息,从多维度反映人群健康状况。

健康期望寿命已被WHO、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纳入健康主题,列为衡量各国/地区人群健康、卫生系统公平性和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期望寿命概念最早于1964年由美国学者SANDERS[4]提出,20世纪70至80年代相关研究与应用推广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得到蓬勃开展。2000年,WHO在《世界卫生报告》[5]中采用失能权重计算健康生存年数,并首次公布了191个国家的健康期望寿命,推荐将健康期望寿命作为评价人群健康的综合测量指标。目前,WHO已正式把健康期望寿命列为评价世界各国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并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和使用。2015年9月,联合国提出了17个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三个目标为“确保健康生活,促进所有年龄段福祉”[6],人群健康将受到更高程度、更长期持续关注。而健康期望寿命指标作为综合反映人群整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作用将日益突出[7]。

健康期望寿命能更好地体现上海市民的健康水准。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8]显示:本市2016年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3.18岁,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2005—2010年,期望寿命由80.13岁增长至82.13岁,5年增长2岁(2.4%);2010至2015年的82.75岁,仅增长0.62岁(0.7%)。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健康状况日益改善,2010年后,本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可能在反映上海卫生发展和改革对人群健康状况贡献方面,其指标敏感性逐渐降低。因此,在期望寿命指标基础上,需要建立并完善更多指标以加强对人群健康的整体综合评价。《2013年世界卫生报告》[9]发布了2012年全世界388个国家健康期望寿命,中国为68岁,排名第44位;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76岁,日本75岁和塞浦路斯74岁;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70岁,英国71岁,法国72岁,韩国73岁。据文献报道,上海居民健康期望寿命2015年为74.3岁,自1990以来呈增长趋势[10]。《规划纲要》特别新增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健康上海建设主要目标之一,不仅能反映市民整体健康水平,还能分析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或危险因素,为寻找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信息和依据。

健康期望寿命测量指标尚无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理论上讲,有多少种健康的定义,就有多少种健康期望寿命指标,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健康评价标准。目前,健康期望寿命指标体系主要基于1989年成立的健康期望寿命和伤残进程国际网络(Réseau Espérance de Vie en Santé/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Health Expectancy and the Disability Process,REVES)的指标分类。代表性的两大测算方法为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期望寿命,两者各有优缺点,反映的侧重点不同,两个方法计算得到的健康期望寿命值不宜直接比较。若两指标结合使用,对于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分析疾病和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具现实的指导意义。2002年,WHO研制了世界健康调查表(World Health Survey,WHS)[11],提出了较全面的健康综合测量指标,目前主要用于计算评价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但如何选择具有可比性和可持续性的测量指标来长期评价上海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进一步探讨。

2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premature mortality probability),通常被称为慢性病早死概率,是指年龄在30 ~70岁(不含70岁)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无条件)概率[12]。类似于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慢性病早死概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区域间进行比较。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是反映健康服务与保障的主要指标之一,已被WHO推荐为评价区域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得到高度重视。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已被纳入各项重要慢病防治规划目标中。WHO 2014年的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12]:2012年全球共死亡5600万人,其中3800万(68%)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600万(42%)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中,为过早死亡;而82%过早死亡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据预测,全球今后10年因慢性病过早死亡约损失7万亿美元。2012年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控制目标[13]:2010—2025年期间下降25%。随后,瑞典、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相继发布了慢性病早死概率及控制目标。2015年联合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203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降低1/3[6]。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2030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概率比2015年降低30%[1]。在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也将此指标作为重要规划目标[2]。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测算方法,主要根据寿命表法计算。其实际含义是当年30岁的人群,如果预计以当年人口中30 ~69岁各个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类慢性病的死亡概率存活到69岁,其因为这四类慢性病死亡的总体概率[12]。国际上选择30 ~69岁作为早死年龄域,一方面是考虑大多数人群在30岁开始死于上述四类慢性病的风险从非常低的水平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全球除非洲外的其他地区30岁人群的期望寿命均超过70岁,即70岁之前发生的死亡被认作过早死亡,而且7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不明原因死亡比例增高,共患病现象增加,以及在死亡和人口资料中年龄误报增多,这些原因会导致69岁以上人群的死因别死亡率估计的不确定性增加[12]。早死年龄域的选择可能会根据评价目的和人群健康水平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考虑指标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的可比性,上海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建议采用国际统一方法或较为稳定的早死年龄域进行测算。

上海市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下降空间有限,实现目标难度大,不可放松警惕。根据上海市居民死因登记库计算结果,2015年本市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0.07%。同期北京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1.11%[14]。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全死亡数据2015年测算结果,上海市居民慢病早死概率低于北京、香港、澳门和浙江等地,位居全国最低水平[15]。与WHO公布194个国家2012年结果相比[12],本市居民慢性病早死概率低于英国(12.0%)、美国(14.3%)等发达国家,与瑞士(9.1%)、日本(9.3%)、澳大利亚(9.4%)、新加坡(10.5%)接近。本市慢性病威胁日益严重,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广泛存在,慢病防治任务重大,更需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多部门参与,全社会动员,加大力度执行,以达到控制慢性病早死概率的目的。

有效控制慢性病影响因素是降低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影响慢性病早死概率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有害饮酒、过量摄入食盐、缺乏体力活动、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12]。为大幅减少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上海已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制定全面行动规划,减少烟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现象,并提供全民卫生保健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干预,促使人群危险因素水平下降,最终降低全市居民慢性病早死概率。

3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是指常见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诊断时被判定为I期的比例。計算公式为: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Ⅰ期病例总数/所有明确分期的病例总数)×100%。常见恶性肿瘤一般定义为区域内某年度发病率前10位的恶性肿瘤。疾病诊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作为分类依据。肿瘤期别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恶性肿瘤TNM分期》或类似方法进行判定,可分Ⅰ、Ⅱ、Ⅲ、Ⅳ和不详5个分类[16]。该指标可综合反映市民健康意识、肿瘤早期发现防治干预成效和临床诊断水平。

近十多年来,本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正在稳步上升,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具有一定差距。本市常见恶性肿瘤目前确定发病病例数居前10位瘤别为肺、结肠直肠、胃、乳腺、肝脏、甲状腺、胰腺、前列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及食管恶性肿瘤,作为常见恶性肿瘤进行统计分析得到,2013年该比例为24.2%。根据本市居民肿瘤登记报告与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对2002—2012年本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Ⅰ期比例进行估算,诊断时Ⅰ期比例正在以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国内相关数据报道较少,且多为以医院为基础,而非人群基础数据,缺少代表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登记项目提供的同期同一统计口径的Ⅰ期比例为26.83%,略高于本市,但是其不详比例仅为11.73%,远低于上海的50.31%。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纳入健康上海建设目标,意义重大。长期的医学观察证实,恶性肿瘤诊断时期别越早,预后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越高。该指标的确立能够推进临床和居民对于肿瘤早发现和早诊断的重视,促进临床诊断的规范化,提高诊疗水平,对于进一步改善预后意义重大[17]。通过该指标可以评价至少以下3项内容:(1)评价肿瘤诊疗医院,在临床上诊断恶性肿瘤的规范程度,应对新发病例予以分期,并明确书写在病历之中;(2)评价肿瘤登记管理系统收集相关信息的可及程度,以确保该项信息收集的完整可靠;(3)在数据收集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以更完整可靠的数据,对居民恶性肿瘤诊断的及时性进行评估[18]。本市将该指标作为健康上海建设主要目标之一,将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对肿瘤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对肿瘤的有效防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

[2]“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Z].沪委办发[2017]26号.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LE) at birth.In: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GHO)[EB/OL].[2017-11-21].http://www.who.int/gho/mortality_burden_disease/life_tables/hale_text/en/#.

[4]SANDERS BS.Measuring community health levels[J].Am J Public Health,1964,54(7):1063-1070.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report 2000.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R].Geneva:WHO,2000.

[6]United Nations.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Millenium Summit.United Nations,2015.

[7]徐勇,赵露,吴婵,等.健康期望寿命的应用与发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1):81-86.

[8]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上海市卫生计生数据[EB/OL].[2017-11-12].http://www.wsjsw.gov.cn

/wsj/n429/n432/n1488/n1490/u1ai141465.html.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report 2013:research for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R].Geneva:WHO,2013.

[10]周脉耕,李镒冲,王海东,等.1990—2015年中国分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1):1439-1443.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urvey 2002,individual questionnaire[EB/OL].[2017-11-12].http://apps.who.int/healthinfo/systems/surveydata/index.php/catalog/78.

[12]WHO.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4[EB/OL].[2016-08-09].http://www.who.int/nmh/publications/ncd-status-report-2014/en/.

[13]WHO.65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closes with new global health measures[J].Central Eur J Public Health,2012,20(2):163-164.

[14]李刚,苏健婷,韦再华,等.北京市2010—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9):1268-1271.

[15]曾新颖,李镒冲,刘世炜,等.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3):209-214.

[16]莱斯利·索宾,玛丽·高斯伯德罗维兹,克里斯坦·维特金德.恶性肿瘤TNM分期[M].7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12.

[17]ZENG H,ZHENG R,GUO Y,et al.Cancer survival in China,2003-2005:a population-based study[J].Int J Cancer,2015,136(8):1921-1930.

[18]吴春晓,郑莹.《上海市肿瘤登记管理办法》解读[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7):523-524.

猜你喜欢
慢性病纲要死亡率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