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琼 汪士忠 成吴霞(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进入2000年后,日本教育面临着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教师疲惫、学生厌学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乱象。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论研究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经验来论证和完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的典范。近年来,我国的日语教学也面临了相似的问题,虽说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但是多为理论上的探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没能进行进一步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1]。从笔者所在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日语课程的学习效果来看,学校近年的日本语能力考试(1级和2级)通过人数与十年前相比大幅减少。因此笔者认为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到《日语泛读》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日语泛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语言知识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同时也是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职业核心课程。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都不够,核心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并不核心。
《日语泛读》课程是相对于《日语精读》开设的一门课程,但人才培养方案上《日语精读》课程的课时数设置较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以单词和语法学习上,致使学生认为精读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课都是专业副课。另外,传统的泛读课程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随着难度的增加更显得枯燥无趣,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多以应付为主。
近些年各大出版社加大了对高职高专教材的开发力度,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新教材。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近些年生源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学生的日语学习水平总体进展缓慢,甚至有倒退的情况。高职高专教材大多由本科院校的教师主导编写,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水平和学生学习习惯了解不够,在泛读教材的编排上出现了与学生水平不相符的情况。尤其在课程开课的第一学期,教材内容普遍偏难,教师很难安排课程进度。另外,泛读课本身是门较枯燥的课程,学生就更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代日语教师也在学习和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但由于受学校的硬件设备以及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限制,日语课堂使用最多的也仍是传统的PPT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虽然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但大都集中在自己授课的内容上,其它没有太大的改进。从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还普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习惯上,教师之间缺少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机会,即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有课程团队建设环节,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也难以落实和执行。因此长期以往教师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下降,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而现代大学生对网络等科技手段运用娴熟,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很强,因此若教师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学习习惯。
佐藤学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也是“学习共同体”的创始人。他是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曾走访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亲密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笔者在学习他的研究理论的同时,认为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对于我国的日语教学课程改革有普遍适应性,给现在面临的语言教学难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佐藤学认为公共教育学校的使命就是在于实现民主主义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借助“民主主义”构成的社会,因此学校也必须成为个性交响的场所。在这种学校里,学生、教师、校长及家长,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和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并且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也都应受到尊重[2]。
“个性张扬”这是90后学生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对2016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90后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特征的调查结果显示,90后群体独立、有主见。另外,从教学过程来看,相比以往的80后学生群里,知识领悟能力参差不齐,考试成绩也呈现两极分化,尤其是学习成绩处于后段的学生比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3]。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已经成年,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协助,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和考量,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上需要多下功夫。
共同学习也是互惠学习,学生在以往学习中获得的片段经验在小组学习中可以串联起来,可以保障后进学生的参与机会,并且认为在共同学习中即使有一时不理解也没关系,其有意义经验的积累也可为后来参与挑战准备好机会。佐藤学还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对教科书的处理,而在于在课堂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寻求的不是传授教科书知识的效率,而是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的效率[4],同时还能兼顾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另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90后群体在独立、有主见的同时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习惯。因此大学阶段的共同学习实践既是对以往学习习惯培养缺失的弥补,也是对这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新社会人职业素养的培养。
佐藤学认为,学校内部发生变革的最大原动力就在于教师作为专家构筑起亲和与合作的“同僚性”(collegiality)[5]。共同体学习不仅包含了学生群体开展的团队学习,也包含了教师的团队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通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种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是课程深层次改革的动力所在,因此,同课程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探讨和研究尤为重要,是课堂教学改革最有利的推动方式。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因此教师只关注自己教了多少、课上得如何,已成为最落后、最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要求。作为零起点的日语专业,要在大一阶段尝试打破课程类别限制,通过模块化教学来整合各分项能力学习,需要日语专业老师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因此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教师间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教师团队,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攻克课程改革难题,在专业团队建设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完善,最后走向成熟。
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就是这课程改革的具体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学校层面需要大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学校各部门间通力合作。首先,相应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在学校制度上做相应调整,做一线教师教学改革的坚强后盾。其次,必须加大教改资金投入,购置或改造现有配套教学设施,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学习活动。另外,改变现有的教师考核方式,在年终考核时适度增加教师教学改革的评分比例,提高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借用佐藤学一直追求的教师最高精神境界——“三忠诚”来做总结:忠诚于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忠诚于教材的发展性;忠诚于自身的教育哲学[6]。这种教育境界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是龃龉不合的,也注定了课程改革不是个一帆风顺的过程,注定是一条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但唯有不折不扣的寻求教育真谛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开拓学校与课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