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实效调查研究

2018-04-03 21:03钱珍珍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宿舍高校学生育人

李 倩 钱珍珍 徐 兰(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住宿区域由传统的宿舍转变为如今的学生社区。学生社区除了能为大学生提供住宿场所之外,也逐渐被赋予了一系列重要的育人功能,如思政育人功能、专业育人功能和同伴育人功能,这些都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是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打破传统的住宿职能,重新定位学生社区的功能,树立学生社区育人新观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顺应十九大的号召,开启教育新征程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社区育人功能实效调查与现状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在发挥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方面都有所实践,然其效果不尽相同。为了解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水平,确切评估大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完善大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社区育人效用,笔者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两条途径,用广泛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528份,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高校学生社区在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和同伴育人三个方面的功能实现情况。

(一)思政育人方面

高校学生社区中有规律开展思想教育宣传活动的占53.28%,很少开展此类活动的占41.8%,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4.92%。学生社区内设置党员服务站的占73.77%,有过辅导员或者关工委老党员教师进社区交流活动的占25.41%,学生在社区内进行过思政方面实践活动的也仅占25.41%。可见,各高校学生社区思政方面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备,基本上实现党员工作站覆盖学生社区,同时也适当地在社区内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未能深入进行思政教育,未能把思政教育做“精”,没有把握好学生社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缺少资历丰富的关工委老党员教师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学生也缺乏相关实践,使得党员服务站虚有其表,未能完全发挥其存在价值。

(二)专业育人方面

各高校学生社区内基本实现社区自习室全覆盖,覆盖率达77.87%。然而,有过线下授课活动的只占34.43%,有过专业导师进入社区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只占36.07%。由此可知,高校学生社区仍是停留在硬件设施建设阶段,忽视了学生社区的软实力提升,制约了专业育人的功能发挥。

(三)同伴育人方面

认为宿舍关系对自己影响“很大”和“比较大”的学生共占80.33%,认为影响“较小”甚至“没有”的仅占19.67%,存在“一名先进同学带领其他宿舍成员一起学习”的现象的占比76.23%。同时,问卷还调查了学生社区对优秀宿舍和先进学生个人的表彰力度,87.7%的社区对先进宿舍和个人进行宣传。同时,认为党员示范宿舍的设立对其他宿舍有“很大”和“较大”引导作用的大学生共占65.58%,“有一点”作用的占25.41%。可见舍友之间、同学之间的良性关系是发挥同伴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二、制约高校社区育人功能的原因与分析

由问卷调查的数据可分析得出,大部分高校对其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开发尚处于萌芽阶段,其表现为只注重传统的设置党员服务站、社区考研教室、社区自习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为硬件注入“活力”,缺少活性,育人功能被大大制约。

(一)思政育人方面

虽然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社区均设有党员工作站,但实际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基本上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部分社区布局规划不合理,社区工作站地点较偏僻,难以引起学生注意,或是工作站建设规模和所在的位置不便于开展活动。第二,开展活动的各个主体缺少思政育人的理念,如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社区相关负责人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等学生对社区育人功能不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社区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1]第三,缺乏党员的介入。部分党员服务站没有党员切实入驻进行值班工作或开展党日活动,学生社区缺少关工委老党员教师、辅导员等富有资历的人员进入社区交流,传播思政育人思想

(二)专业育人方面

大多数高校只是将社区作为生活场所,没有重视其教育功能,缺少“卓越导师讲堂”“青年社区学校”“导师零距离辅导”此类活动。其原因大致在于:第一,社区初期建设缺乏前瞻性,未能将“导师介入社区”等富有创造性的设想考虑在内,因而社区内部缺少举办此类活动的场地,导致专业型育人活动在社区内无从开展。第二,缺少有关师资力量。高校学生基数大,而教育方面的人才匮乏,学生与导师的师生比例不协调,使得高校导师分身乏力。在导师需要兼顾数门课程、众多学生的前提之下,更难去组织线下授课与交流。第三,多数高校社区未能很好地将科学技术引入学生社区,让科学技术与育人功能结合。

(三)同伴育人方面

根据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室友关系是大学生最满意最重要的要素,宿舍学习文化是我国大学生特有的学习组织范式。此次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同学认为宿舍关系对自己影响“很大”和“比较大”,且有超过七成的同学宿舍内存在“一名先进同学带领其他宿舍成员一起学习”的现象,由此可见,同伴育人功能确有发挥。但由于宿舍成员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室友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时有暴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其次,高校内一部分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不够强烈,容易为外界事物所诱惑、摇摆、沉迷,进而影响自身学习与成长。[2]此外,高校管理者未能有效关注到同伴关系对学生成长成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未对社区文化加以重视,而是更多地将眼光放在显性教育,从而忽视了隐性教育,致使社区内无法完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凝聚力和宿舍向心力。

三、完善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实施路径

(一)学生社区建设前期完善育人场所

在学生社区建设初期,高校管理者应当具有更加前瞻性的眼光,考虑到学生社区的各项育人功能,在设计学生社区时,给予社区足够的空间,合理安排社区的结构设计,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和同伴育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场所保证。西方名校大多采用的是“住宿学院”的模式,社区拥有大学提供的各项资源,可以在社区内学习、休息、锻炼、社交等等。虽然我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照抄这一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吸收其精华,借鉴其中适合我国高校的部分,例如,除了赋予社区原有的提供住宿的职能外,建设党员办公室、党支部活动中心、社区学习交流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场地,为社区发挥各项育人功能提供场所保证。[3]

(二)提高师生比,加大学生社区投入

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名存实亡”的症结在于,一方面,缺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没有党支部入驻,缺乏富有经验的党员干部进入社区干实事。同理,专业育人活动无从开展,也是缺少活动场地、活动设备以及导师力量介入社区。要想切实开展育人活动,第一,高校管理者应适当加大师资力量,扩充教师团队,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导师制,适当提高师生比,让学生获得学业、品德、行为等全方位的辅导。较高的师生比是推行导师制的关键因素,较高的员工与学生比是能够对学生有效进行全方面服务的前提条件。第二,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区的投入,提高师资、物资注入,安排班主任定期下社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组织安排专业老师定期下社区开展专业辅导交流,提升学生社区专业育人功能实效。

(三)完善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制度,完善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组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由学生担任社区长、楼长、层长、宿舍长。社区,说到底是学生的社区,只靠高校和社区来管理和维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先进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责任心,让学生带领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4]通过一个宿舍到一个单元到一个社区,由小到大层层管理,层层服务,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学生链,实现学生内部的自我提高和共同进步。学生是否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主意识,是否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是社区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四)关注室友关系,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和学生生活状态的缩影,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应真正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积极进取的社区文化,每年有规律地开展学生社区文化节,组织开展各类集体活动,从而在学生社区内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增加宿舍成员共同拼搏、齐心奋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在社区内定期对优秀宿舍和先进学生进行事迹表彰和经验共享,发挥优秀学生和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辐射影响作用,让学生在优质的环境中不断熏陶,在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之下,能够坚定自己努力奋斗的信念,从而达到社区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宿舍高校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热得快炸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