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青年学生亲和力路径探讨

2018-04-03 21:01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理论课政治

何 艳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天津 30190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新时期下,对于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训班开班式强调,要做好“三进”工作,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抓好教育的一件头等大事,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把握大局,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从性质上来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高校要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在高等学校传播和贯彻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体现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从作用上看,是是国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贯坚持“立德树人”,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课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特别是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关于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足轻重的倾向。新时期新形式下,每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领会这历史使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学科自信和课程自信,做到守望“主渠道”、筑牢“主阵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路径,提高课堂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二、 深入分析,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党中央批准并领导实施的我国高校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即“05”方案,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必须深刻地意识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许多困难和挑战。

1、社会视角——社会环境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化,世界利益格局多级化的发展,多元价值观念的形成,一些功利性思想、个人主义等价值理念直接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上自媒体的信息的碎片化和便捷性,使得大学生受众能在最快的时间获取社会的负面新闻、垃圾信息,有些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很难辨别真假、美丑、善恶,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直接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2、主体视角——师生均存在重专业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存在亲和力观念淡薄、针对性弱的问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存在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轻视德育工作、关注自身学术研究看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参加会堂忽视课堂等等现象,表现在课堂组织上缺少人格亲和力和情感互动,责任心不强,授课过程不严谨,对学生也缺乏关心、爱心和耐心,不能与学生换位思考,主动交流沟通不够;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无心听”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淡薄,理想信念缺乏,不关心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媒介素养不高,不积极参与教学。

3、内容视角——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对刚性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理论化较强,联系实际不够等问题,重方向性和政治性而缺生活性,多科学、严谨地文字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是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集中排课、学生连续听课,易疲劳等现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教法教具的应用比较单一,教师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转化为教学话语,不关注社会热点,教学内容不接地气,教学的吸引力、针对性不强。

4、载体视角——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新载体利用不充分。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老师教学方式手段陈旧单一,在教学中不能够有效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新媒体教学以及社会实践调查、课堂互动讨论、热点案例教学等教学载体,每学年的实践活动方案反复使用、校外实践基地也长久不变,不能真正做到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学生缺乏的获得感,从而导致学生上课内驱力不足,参与感不强。

三、 精准发力,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1、不断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刚性要求和政治教育亲和力。思政课的“因势而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教学规律,大学生群体内在成长成才规律,把握当下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刚性要求和政治教育亲和力渗透融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针对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训班开班式强调,要做好“三进”工作,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教育系统的一件头等大事,提出“三进”任务,即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在课堂教学中要具体做到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从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深度与理论高度,形成专题,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指引当代大学生群体不断学生增强三个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同时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情况,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形成核心教学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引领和帮助,既做知识的传播者,又要做思想的引路人。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增强教学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因事而化”,就是要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 实事求是的剖析当代大学生群体所面对的新问题,有效的指导大学生学会自己去思索,做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既要饱读书卷,深刻学习领会理论知识,又在社会实践中去锻炼,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要积极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和校内外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不断的探索还未知的领域,同时把在实践中所收获的知识与不能解答的的疑惑问题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学习讨论探索,在空间上确保占领、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增强教学针对性。

3、利用网络教学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创新话语体系和教学体系,让教材真正活起来,做到作用和效果相统一,载体上要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平台等新媒体、新技术,利用网络媒体具有丰富性、直观性、形象性、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等特色,打造一些政治主题鲜明、思想内容向上、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如利用互联网+、手机直播、微信微博微平台等新思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论题,利用 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形,搭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新桥梁,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及时互动沟通,进一步拉近大学生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距离,还要拉近大学生与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距离,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亲和力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