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丽霞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大连 116000)
罗马最初只是第伯河上的一个蕞而小邦,到公元前1世纪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罗马的发展壮大,军队始终是它对外扩展的利器,而正是罗马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从一个务本俭朴的陆权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积极扩展的海权国家。罗马人第一次注重海上霸权建设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统治者因地制宜地组装了“乌鸦”,将海战变为陆地白刃战,凭借着自己谦虚务实的古罗马传统,仿照敌人的战舰,在船头又安装了撞角。在当时最先进的武装战列舰以及古罗马自古以来就训练精良的公民兵队伍,打败了海上强国迦太基,统治了西地中海。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前罗马人的海上霸权意识薄弱,此时罗马正在进行征服意大利半岛的战争,是陆军建设的强盛期,海军还没有应用到罗马人的征战中,即使比较强大的海岸城市那不勒斯、塔伦特姆都是通过陆上防卫。有资料显示在布匿战争之前罗马海军的发展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在公元前310年,一小股罗马分遣队在坎帕尼亚登陆去反抗努凯里亚联盟而失败。在公元前394年一艘罗马战船运送一位大使前往特尔斐,途中被利帕利人截获,并把他们带到了利帕利岛,因为当地法官的介入才化解了误会。此后利帕里人放了使节,并护送他们去了特尔斐,然后又返回罗马,当时学者对利帕里人护送罗马人的举动形象地比喻为警察护送小姑娘。[1]
波利比乌斯说在公元前260年罗马人已经有了作战的舰只,并且在此时罗马人修建自己的船只已经有了一个多世纪,但是以防御为目的的战舰的大规模建设在这以前是没有的。“尽管罗马人第一次修建了自己的船只,但是他们的船员仍然对五列桨战舰的建造一无所知,这暗示着波利比乌斯知道罗马人修建了自己的战舰并付诸实践,确实共和国拥有自己的船只是在公元前338年时安蒂乌姆的舰队。”[2]
显而易见罗马在公元前3世纪海上事业的发展还很缓慢,而意大利半岛的地形状况是三面环海,这样就很容易受到敌国的侵袭尤其是海盗的袭击,而此时罗马对海岸的保护措施,据史料记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建立海岸殖民城市、与邻国签订合约共御外敌。
建立海岸殖民城市。古代在地中海的防御是困难的,近海的国家不仅要防止邻国的侵袭还要防止零星海盗的伺机来犯,古代生产力低下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地建造大型的战列舰,而建立海岸殖民城市被认为在当时是最经济有效的保护措施。罗马第一次确立海岸线是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他们在台伯河口建立了自己管辖的产盐区,他们遇到了海岸保护的问题,在那时第勒尼安海安的海盗非常厉害,李维记录了公元前349年西西里海盗入侵罗马海岸,然而罗马人不愿意自己建造海军,公元前350年在台伯河口建造了海岸殖民地。
与同盟城市签订合约。罗马在与皮洛士的伊比鲁斯之间的战争没有利用舰队从意大利南部登陆作战,而是主要依赖一些与罗马签订合约的意大利同盟城市来保卫国土。罗马与其他南部意大利城市的条约包括这些城市不应该让任何敌人进入,并且防御掠夺者,罗纳河的马西莉亚长时间地从事着一个相同的保卫高卢里维埃拉的任务。[3]迦太·基与罗马签订的几个条约也规定了彼此要互相照应,共同打击海盗和外来侵略者。如公元前279年的条约规定:“如果皮洛士侵犯任何一方领土,双方将互相援助,但是如果意大利本土受到皮洛士侵犯时迦太基需提供舰只,从海上帮助罗马。”[4]
但是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到了公元前3世纪海军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帝国境内的海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西西里的战略位置的诱惑(从上古时西西里就是出名的粮仓)。再者地中海繁荣的贸易市场让迦太基独霸了几个世纪,而罗马与迦太基签订的几个条约也将其围困在意大利半岛不让罗马有任何喘息的机会,扩展势头正旺的罗马急需要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面对的危机和困俊,战争一触即发。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时罗马因时制宜地发明了被称作 “乌鸦”的接舷吊桥,这是一种安装在船头的作战装备。吊桥的一端有钩子,一旦靠近敌船,接舷吊桥就会落到上面,紧紧钩住敌船,让士兵从这里冲过去,在甲板上展开罗马军团最拿手的白刃战。由于乌鸦头重脚轻的缺点,罗马多次遭遇了海难,国内的船只几乎消耗殆尽,罗马当局放弃使用乌鸦,用另一种更加稳妥的被叫做“撞角”的作战器械。撞角是一种安装在船头的不易生锈的青铜撞击物,撞角的设计独特,为了避免和敌舰接触时插进对方的船身,前端铸得比较钝。由于撞角是安装在吃水线附近的,所以一旦对方的船身被撞角撞破,马上就开始进水,当然就失去战斗力了。
迦太基是地中海的商业霸主,也是海军强国,罗马当机立断,在极短的时间里建造了一百只五帆的船和二十只三帆的船,船员都是临时征集的意大利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了加速战事的进行,在造船的同时,又在陆上训练划船手。公元前260年在执政官盖乌斯杜伊里乌斯的统帅之下,罗马舰队在米雷海角附近和迦太基舰队相遇,迦太基人被击溃而逃跑了,并丧失了五十只船。公元前256年为了打破西西里岛的僵局,罗马当局决定进攻迦太基的战略大后方-非洲,在埃克诺姆斯海角两强相遇,从规模上看此次战役可以算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罗马战船排列成楔子形状,冲入了迦太基舰队展开的防线,但立刻被迦太基的舰队从四面八方包围起来。罗马战船再次发挥了乌鸦吊桥的优势,把海战变成了战船上的陆地战,最终,迦太基损失了100艘船,其中被击沉的有30多只,被俘的有60只,而罗马仅仅损失了20只船。
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人的胜利而告终,罗马控制了在意大利、西西里和西班牙之间的盆地,即第勒尼安海和撒丁里亚海,迦太基散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汉尼拔为了一雪前耻,决定出兵意大利,为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即翻越阿尔卑斯山,南下罗马。
汉尼拔在出征之前实行了几项重要的措施,他把他的兄弟哈斯杜路巴尔留在西班牙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分给他相当大的陆上和海上的兵力;为了保卫非洲,他又留下了一大部分的兵力。汉尼拔有先见之明地把伊伯利亚的军队派到非洲,而把主要的利比亚人集中在西班牙,他打算用这种方法更加稳当地掌握非洲和西班牙。[5]汉尼拔和他的司令部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出征意大利的困难,军队和粮食供应非常复杂,波利比乌斯写到:“当汉尼拔想要从伊伯利亚向意大利出征的时候,军需的筹办是做大的问题,而汉尼拔的一个朋友说必须教会战士们吃人肉,并且注意到要他们预先习惯这种食品。”[6]。而汉尼拔加强非洲和西班牙的驻守也是为了可以在两地获得粮食、军队等后勤的供应。
罗马在战争之前也做了一个详细的作战部署,规定同时打击西班牙和非洲,公元前218年的一位执政官普布里乌斯·科尔涅里乌斯·斯奇庇奥的任务是渡海到西班牙,另一位执政官提贝里乌斯·显普洛尼乌斯·隆古斯的任务是以西西里为根据地,在非洲登陆。罗马人意在封锁汉尼拔和哈斯杜鲁巴与非洲后勤增援通道,持续破坏汉尼拔后方补给,使汉尼拔前方与后方严重脱节。迦太基要打败罗马,最稳妥的方式就是进攻罗马的权利中心—意大利本土,而这就需要迦太基必须拥有坚固的战争基地和一条稳定的交通运输线,迦太基政府预先计划了两条可能的路线,一条直接通过海上,另一条则迂回穿越高卢,第一条路线为罗马的海上力量所封锁,第二条经过汉尼拔转战15年,并最终由于罗马军团占据西班牙北部而被截断,所以说只有控制了海上局势,占领才成为可能。而这两个中心位置罗马却都占据了,即罗马本身和西班牙北部,他们之间通过一条轻便的内部交通线以及海洋加以链接,这就使得相互支援能够得以持续不断地进行。[7]
正是因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散失了大部分地中海的制海权,迫使汉尼拔不能从海上发挥自己海军的威力,翻越阿尔卑斯山南下意大利,而罗马人则筹划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作战计划,持续骚扰汉尼拔的海上后勤补给线以及迦太基本土,使得汉尼拔前方与和后方严重脱节,最终输掉了本次战争。
[1]J.H.Thiel.a history of roman sea-power before the second punic war.[M].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54.
[2]christopher J.Dart and Frederik J.Vervae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aval triumph in roman history (260-29 BC).[J].Dr.rudolf habelt Gmbh.
[3]Chester G.Starr.Jr.Coastal Defense in the Roman World.[J]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43.
[4]polybius.History.Translated by Ian Scott-Kialvert.New York:Penguin,1979,165.
[5]科瓦略夫,王以著译.古代罗马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298.
[6]科瓦略夫,王以著译.古代罗马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301.
[7]马汉.大国海权[M].北京言实出版社.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