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外3科,内蒙古阿拉善750306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及尺骨、桡骨上端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以及桡尺近侧关节[1]。该文着重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技术应用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5例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40.05±12.34)岁;病程2~3个月,平均(2.51±0.45)个月;左侧僵硬24例,右侧僵硬26例。参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17~62岁,平均(41.32±11.34)岁;病程1~3个月,平均(1.85±0.56)个月;左侧僵硬20例,右侧僵硬2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参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技术康复治疗,方法为:根据每位患者肘关节运动受限方向以及解剖结构,对骨折一端加以固定,分别于上尺桡关节、肱桡关节、肱尺关节等关节面之间进行关节松动术训练;具体手法为长轴牵引、分离牵引、前后位滑动、旋前后滑动及桡尺侧滑动,尤其注意肱尺关节的分离牵引手法,训练应达到关节终末端,以患者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存在张力为准,并在此状态下维持5 s,配合牵伸动作;15~3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5周。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予持续静态牵伸训练,方法为:使用该院JAS支具,选择肘关节部件。患者取坐位,身体放松,肱骨近端使用仪器上端固定,前臂远端使用仪器下端固定;选取合理初始角度,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伸肘、屈肘训练;上臂模具处于上臂中心位置,并使用绑带固定,使其成为主要固定点,皮肤与模具之间间距不超出1.5 cm;关节轴心点与肘关节尺骨鹰嘴处于同一垂直线;将患肢手臂置于器械上,治疗旋钮位于内侧,屈肘、伸肘交替进行;随后使用旋钮调节器进行角度调整,以患者感觉舒适、无痛为准,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逐渐加大牵伸角度;同时注意保护皮肤,避免仪器挤压肌肉过度形成压疮;30 min/次,2次/d,5d/周,持续治疗5周。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根据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评分标准:最差:<60分;较差:60~69分;一般:70~79分;良好:80~89分;优秀:90~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使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评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佳。关节活动度测量标准:以肘外侧肱骨为中心,采取量角器固定手臂与肱骨干平行,随后活动手臂使其与桡骨纵轴平行,以此测量出活动角度[2]。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研究组HSS、ADL评分分别为(50.24±8.75)分、(76.35±9.36)分,参照组分别为(51.46±10.35)分、(76.78±12.41)分;治疗后,研究组HSS、ADL评分分别为(77.34±12.23)分、(93.25±6.74)分,参照组分别为(65.47±11.27)分、(83.25±10.42)分。两组治疗后的HS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3.24±20.73)、(105.27±16.72)°;参照组治疗前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6.45±21.42)、(96.37±18.76)°;两组治疗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大于参照组(P<0.05)。
肘关节可做后伸、前屈运动,也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相连,是协调前臂、肩关节及腕关节的一个重要关节,同时也是人体最容易发生僵硬的关节之一,具有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等特点[3]。肘部脱位、骨折是导致其僵硬的主要原因,一旦患上肘关节僵硬,则对患者工作与生活均带来不利影响。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是根据组织应力松弛特性及蠕变效应的原理,通过非暴力持续静态牵伸动作来达到增强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可有效减少因临床治疗导致的二次损伤[4]。在操作过程中,牵伸程度根据患者耐受力为准,可适当增加或减少牵伸的角度及力度,应力松弛程度越大,则关节僵硬程度越小;应力松弛程度越小,则关节僵硬程度越大。关节松动技术是在患者关节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具有较强针对性,属于被动运动范畴[5]。通过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训练,可有效预防肘关节挛缩、粘连。两种不同训练手法配合运用,可有效增加治疗效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持续静态牵伸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技术应用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临床疗效良好。原因分析为:肘关节是人体上肢活动功能的主要参与者,由其来完成手臂屈伸及旋转等动作,若肘关节功能丧失则会导致手部运动受限。持续静态牵伸训练是根据组织应力松弛的特点进行动作训练,以此达到预防关节挛缩的目的;关节松动技术是通过轴向牵引、分离、滚动、滑动等技术刺激关节生理运动功能,进而达到改善肘关节僵硬的目的。两种训练均在术后无痛或微痛下进行,让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可有效避免继发性粘连及关节活动度再次丢失。每次要求患者肘关节活动达到屈曲和与伸直的最大范围,促进肘关节挛缩软组织蠕变,进而改善肘关节僵硬。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例数的限制,关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持续静态牵伸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技术应用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张鑫,刘波,刘辉,等.持续静态牵伸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技术在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231-233.
[2] 李克军,蒋拥军,袁海花.功能性磁刺激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7,29(5):7-9.
[3] 郭超,王宇,刘欣伟,等.关节镜下松解术在肘关节僵硬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5):327-330.
[4] 郭秀珍,高斌礼.蜡疗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11):104-106.
[5] 张玲,曾珍,邓明月.肘关节僵硬镜下松解术后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