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得长者言》中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

2018-04-03 12:50张静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长者教化君子

周 斌,张静倩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安得长者言》是明朝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的一篇具有教诲、规劝和训诫意味的家训。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历史反思,分析了其现代价值。

一、陈继儒家庭伦理教化思想的时代背景

《安得长者言》是陈继儒意欲训诫子孙的一篇著述,书名取自《汉书·龚遂传》中一段对话。“……既至前,上果问以治状,遂对如王生言。天子说其有让,笑曰:‘君安得长者言而称之?’ ……”长者,往往指年高德劭之人。该书是陈继儒从四方名贤游历时写下的,完成此书时,他已是耄耋之年,遂以《安得长者言》名之。《安得长者言》的内容,一是节录了众多儒家经典中的格言警句,二是作者的心得体会,虽然仅是只言片语,但折射出睿智灵光。《安得长者言》也是陈继儒针对晚明时期的种种世风而有意为之的。

首先,晚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享受当下,生活上追求奢靡。这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而且这种风气自上而下蔓延开来。面对金钱的诱惑,有些人背信弃义。针对这样的风气,陈继儒极力提倡戒奢崇俭。他认为奢侈会让人只会贪图享乐,最终丧失自我,甚至导致家破人亡;相反,节俭朴素则使得人们内心宁静,不被欲望所驱使。

其次,在官场上,当时以东厂、西厂为首的宦官佞臣,扰乱朝纲,政治腐败,统治者大失民心。刘世龙曾说:“今天下刻薄相尚,变诈相高,谄媚相师,阿比相倚,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糜然成风。”[1]陈继儒正是有感于此而进行劝导,以教化世风。他认为人们应该修德向贤,而不能成为追名逐利的“小人君子”。

再次,整个士人阶层也受到影响。尽管士人熟读儒家经典,然而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下,士人变得圆滑事故、谄媚迎合、不知廉耻,追名逐利,甚至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些为官之人贪污行贿,滥用职权。此外,晚明山人群体也与传统隐士不同,晚明时期的不少山人则借隐逸之名行干谒权贵之实,从而获得利禄。沈德潜说:“山人之名本重,如李邺侯仅得此称。不意数十年,来出游无籍举,以诗卷遍达观,亦谓之山人。”[2]很多人对当时士风腐败,山人变质的风气表示批判。陈继儒也对这种以隐获资的行为进行了批判。他说:“迩来大雅道丧,游名大人者如飞鸟投兔,面目可怜。”[3]他在《安得长者言》中,阐明“慎独去欲”的思想。他认为金钱、名利让人变得自私、贪得无厌,因此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高尚的情操。他对俗人、小人的厌恶常常溢于言表,直斥怒骂。

在陈继儒看来,扰攘尘嚣的“市朝”,拘谨庸俗的礼数,都是“地狱苦海”。他所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人生、高迈超脱的审美人生。但他不同于一般的归隐者,虽身归林下,却心系社会;也有别于晚明的山人群体,虽奔走于豪贵间,却是为民请命,因而被称为“山中宰相”。《安得长者言》强调慈爱、仁厚,往往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反映人性的善良。如:“有穿麻服白衣者,道遇吉祥善事,相与牵而避之,勿使相值。其事虽小,其心则厚。”[4]24

二、陈继儒家庭伦理教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继儒编撰《安得长者言》的目的是为了训诫子孙。他在《安得长者言》序中就表明了写作意图:“余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辄掌录之。已复死心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时,弋一二言拈题纸屏上。语不敢文,庶使异日子孙躬耕之暇,若粗识数行字者,读之了了也。”[4]6它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主要表现如下。

(一)倡导行善积德、惜福报恩

明清时期,随着善书(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的广泛流传,劝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因而不少家训反复向子孙强调积德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善积德。《安得长者言》倡导行善积德、惜福报恩。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开篇指出:“吾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吾本薄德人,宜行惜福事。”[4]6这句指出了行善积德、珍惜福泽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去行善积德呢?

首先,要有善恶报应之信。陈继儒认为:“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4]13从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他认为善恶信念自有因果报应,训戒子孙必须做到坚持善念,摒弃一切恶念。

其次,行善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安得长者言》中云:“宰相日日有可行的善事,乞丐亦日日有可行的善事,只是当面蹉过耳。”[4]32他认为不论是位高权重的宰相,还是沿街乞讨的乞丐都必须做到天天行善。应该如何将行善付诸行动呢?陈继儒认为应从助人、感恩两个方面着手。从助人来看,陈继儒强调助人为乐,做人要时刻想到帮助他人。引用朱熹的话来说明。朱熹认为:“天地一无所为,只以生万物为事。人念念在利济,便是天地了也。”[4]32从感恩来看,陈继儒认为感恩也是行善的表现之一。他说:“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4] 28他认为真正的君子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一旦接受他人的恩惠,心中会永存感激。

(二)训喻修德向贤

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中特别重视个人品性修养,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陈继儒也希望人们成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俱全的谦谦君子。

陈继儒认为君子即积极向上、修养品性极高之人。他指出:“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4]8这里明确说明了君子的品性。同时,陈继儒指出贤人君子一心扶助公道,他提出:“贤人君子,专要扶公论正易之所谓扶阳也。”[4]9在他看来君子还要凝重内敛,他作比喻云:“火丽于木、丽于石者也,方其藏于木石之时,取木石而投之水,水不能克火也。一付于物,即童子得而扑灭之矣。故君子贵翕聚,而不贵发散。”[4]13这句话也是他对君子品性的诠释。

此外,陈继儒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明确的区别。他认为:“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4]42即令天下人都信任的人,终究是君子;令天下人都怀疑的人,终究是小人。那么人如何成为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呢?陈继儒强调应该结交真正能够帮助自己的贤人君子,好的朋友让人受益匪浅,朋友的鼓励扶持对于自身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他说:“大抵做向上人,决要士君子鼓舞。只如此塔甚高,非与诸君乘兴览眺,必无独登之理。”[4]7同时,还提出交友的一些原则和道德要求。首先,他强调人自己必须心灵纯洁:“欲见古人气象,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4]30其次,要有选择:“泛交则多费,多费则多营,多营则多求,多求则多辱。”[4]30再次,陈继儒指出消除意气用事的毛病:“后生辈胸中落‘意气’两字,则交游定不得力落……”[4]45

(三)提倡戒奢崇俭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在历代家训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安得长者言》也格外突出节约的重要性。他指出一般人往往不愿过清苦的生活:“清苦是往事。虽然,天下岂有薄于自待而能厚于待人者乎?”[4]10但铺张奢侈会招祸:“广志远愿,规造巧异,积伤至尽,尽则早亡,岂惟刀钱田宅。若乃组织文字,以冀不朽,至于镂肺镌肝,其为广远巧异,心滋甚,祸滋速。”[4]12古人所谓俭以养德,又说骄奢淫逸的结果必定会败家,能够放下对于身外之物的过度追求,这个人德行一定高尚。从心上讲,放下对五欲六尘妄境的贪求,五欲即财、色、名、食、睡;六尘即色、身、香、味、触、法。俭和德是相通的,一个人如果生活简朴就不会有过多的欲望,也就不会被物质所奴役所驱使。但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奢华,就会衍生出无尽的欲望。人一旦被欲望所掌控肯定会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就更别提成为有德行的人。由此可见,俭能兴家,侈必败家。此外,他认为奢侈行为也是暴殄天物:“奢者不特用度过侈之谓,凡多视多听多言,皆是暴殄天物。”[4]14

(四)崇尚中庸处事

中庸处事是陈继儒倡导的一个重要做人原则。陈继儒认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辱,懂得节制就不会失败。他引用鲲鹏的例子:“鲲鹏六月息,故其飞也能九万里。仕宦无息机,不仆则蹶。”[4]14陈继儒认为事物发展到顶点就开始跌落:“初夏五阳用事,于《乾》为飞龙。草木至此已为长旺,然旺则必极,至极而始收敛,则已晚矣。故康节云:牡丹含蕊为盛,烂漫为衰。盖月盈日午,有道之士所不处焉。”[4]16这实则涵盖了中庸的思想,即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中庸处事表现在日常中,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情绪方面要适中:“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多言多失体。”[4]46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做到适可而止:“嗜异味者必得异病,挟怪性者必得怪证,习阴谋者必得阴祸,作奇态者必得其穷。”[4]46再次,待人方面也要做到中庸:“待富贵之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之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4]47此句涵盖了这样的做人态度:即见富贵之人能做到不去谄媚巴结,并做到大方得体;对贫贱的人不可做出骄傲的态度,因为轻贱别人就是轻贱自己,对他们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施加恩惠。

(五)主张宽容待人

陈继儒倡导子孙要宽容待人,宽容待人是他的处事准则之一。他认为:“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使人恕我。”[4]43陈继儒还提出,要善于接受他人正确的建议,会使自己心胸扩大,更要能包容人:“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4]68善意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凡奴仆得罪于人者,不可恕也,得罪于我者,可恕也。”[4]37宽以待人还体现为要懂得肯定别人的优点,谅解他人的过失:“凡议论要透,皆是好,尽言也,不独言人之过。”[4]19陈继儒甚至认为待人宽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福气大小:“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4]10

(六)劝诫慎独去欲

慎独去欲是《安得长者言》中的很重要的思想之一,那么如何做到慎独去欲呢?提出以下做法。

一是反省。陈继儒强调反省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反省才能知道自己行为的得失,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他提到:“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4]

二是慎言。陈继儒认为必须要慎重思考后再发言,因为话多就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嘴巴可以大吃大喝,但不可以放纵言谈。陈继儒指出:“《颐》卦:慎言语,节饮食。然口之所入者,其祸小,口之所出者其罪多。故鬼谷子云:口可以饮,不可以言。”[4]2

三是正确对待富贵名利欲望。陈继儒认为慎独修身的核心是去除名利欲望,名利腐蚀人,人一生要慎对虚誉和浮华。他说:“名利坏人,三尺童子皆知之。但好利之弊,使人不复顾名,而好名之过,又使人不复顾君父。”[4]9“富贵功名,上者以道德享之,其次以功业当之,又其次以学问识见驾驭之,其下不取辱则取祸。”[4]93

三、对陈继儒家庭伦理教化思想的评析

1.《安得长者言》中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它具有现实批判性。《安得长者言》在晚明清初有巨大的影响,揭示了晚明人的心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陈继儒不仅对晚明山人群体干谒权贵,“欺世获利”提出了强烈批评,而且对晚明充斥着门户之见、党人之争的讲学之风进行了批评。陈继儒写道:“讲道学者,得其土苴,真可以治天下,但不可以专立,道学门户使人望而畏焉。严君平卖卜,与子言依于孝,与臣言依于忠,与弟言依于弟。虽终日谭学而无讲学之名,今之士大夫恐不可不味此意也。”[4]83此外,针对理性空谈和名利竞夺的士风,陈继儒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陈继儒虽然是一位隐逸之士,却有济世之心和经世致用的能力,积极用世。其次,它具有易于宣教的特点。《安得长者言》的伦理思想与深藏于名作经典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把圣人贤士之教倾注于家训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之中,这样更容易被社会大众学习领会,有利于促进家族的雍睦和伦理化处世哲学的形成。《安得长者言》的伦理思想深入人心,无形中使得广大民众自然地服从社会意识,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安得长者言》伦理思想是主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团结相恤,宽容待人,有助于强化民众对自己家族的认同,起到了维护家族长治久安的稳定功效,一定程度上塑成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稳定的政治结构。

2.《安得长者言》对于现代家庭教化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睦家庭,对个人德性的培养都有启发。陈继儒是有意识地编撰此书以训诫子孙,书中关于日常道德修养的条目便更为多见。“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等修身格言指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劝善规过的意味浓厚。在当今时代,一个家庭中的长辈通过学习领悟,会明白教子之方、持家之道,懂得如何善用家庭生活琐事开展思想教育;子女通过学习领悟做人之道,明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进而学会管理未来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陈继儒自身也具有示范效应。他隐逸山中,但不绝然尘外,心怀济世热肠,却又屡辞征召,以布衣身份自如地周旋于隐逸与济世、清高与世俗间,这充分体现了陈继儒接物处世的圆通。

3.由于受到封建社会君主集权统治思想的影响和明末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安得长者言》的伦理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时代的局限。他的伦理思想无处不显现着守分安命、明哲保身的人生观。重人轻物思想也有片面性。人和物是构成人生价值层面的两个基本要素,人和物相互依存,同等重要,并不存在一方凌驾于一方上面,而《安得长者言》伦理思想认为人本身的价值是高于名誉和财物的。“高堂华服”“规造巧异”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要求放下对身外之物的艳羡追求。《安得长者言》还充满了知足知止的理念,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盖月盈日午,有道之士所不处是”,“大直若曲”等等。《安得长者言》还融入了更多避世求安的思想,立足于全生保身的角度,消极地看待人对物质的追求,这些会淡化人的进取之心。

猜你喜欢
长者教化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