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设置适应辽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2018-04-03 08:57迟新兴
关键词:辽宁设置院校

迟新兴

(沈阳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辽宁 沈阳 110136)

一、辽宁高校专业设置应该坚持的主要原则

高校专业设置要考虑七大原则,即:市场导向原则、为地方经济服务原则、科学规划原则、特色性原则、集群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前瞻性原则,这七大原则综合考量毕业生的未来。其中市场导向原则和为地方经济服务原则最为基本。我们培养人才首先应与市场吻合,被社会接受,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条通道,使其顺利地走向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就业,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出的人才可以顺利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按照这些原则设置专业虽然有点急功近利,但却是必须的,不可忽视的。

1.市场导向原则

专业设置要考虑职业性。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作为高等教育必须顺应职业规范,考量职业与就业的顺利衔接,并作为高等教育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以及办学的前提。设置专业依据市场导向的全部内涵就是按照职业类型、职业人群规模和职业发展趋势去考虑专业走向。所以,作为高校按照市场的需求去培养人才无可厚非,不然,我们办学就将走向死胡同。

以辽宁省为例,辽宁要坚持走工业强省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者互为补充,紧紧跟踪世界潮流,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有两大依靠必须抓牢,即依靠改革开放及科技进步,辽宁必须培养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对传统产业要尽快升级,增加科技含量。为此,人才战略不可忽视,抓住了人才就是抓住了未来,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设置专业不能不考虑辽宁的经济特点,不能不考虑辽宁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到辽宁的劣势,机会不可错过。作为高校就要瞄准需求,看准市场,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面对市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把高科技从校园带到企业,带到需要的地方,发挥其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各种优势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为地方经济服务原则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更明确指导;“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为高校专业设置指明了方向,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性。辽宁各高等院校应深入学习,认真理解其精髓,并化为自己的行动,为辽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学校必须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所以,应研究辽宁的产业结构、产业优势、经济特色、人才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面前的状况,理清发展趋势,得出专业设置的依据,然后实施,方向要明确。目前辽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三大产业,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尽快把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新型产业基地和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推进县城经济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为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三大产业共同发展。作为高等院校只有贴近辽宁区域社会,贴近地方经济,贴近企业,特别是骨干龙头企业和点多面广的中小型企业,设置和调整专业,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人才,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高校专业设置要符合辽宁地方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向

产业结构是辽宁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结构状况,并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决定了辽宁经济未来的走向。但同时应该看到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决定未来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这就成了高校专业设置参数、依据。因此,辽宁的产业结构直接决定辽宁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目标。由于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它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辽宁生产、管理的需求。同时,辽宁产业结构和地方支柱产业还可以反作用于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调整,换句话说,辽宁的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及专业设置的风向标。因此,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及支柱主导产业的大局出发,专业设置应服从大局,服从经济社会的引领。

如辽宁装备制造业比较突出(沈阳市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有的高校灵活地设置专业,力求培养出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的战略,围绕装备制造业领域及其服务业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把培养目标放在装备制造业上,对这些产业进行技术支持,输送人才,按照这一模式确定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应当看到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受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设置主要因素要考虑为区域经济,培养目标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毕业生找到就业的机会。所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考虑专业结构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的现实与发展,既要看到长远,又要看到现实,不看现实就会失去机会,不看长远就无后劲,既服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又要优化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结构,这才是设置专业的根本所在。

院校专业设置应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关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要求。为此,教育研究者必须深入社会、行业做好细致的调研工作,综合分析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高校提供参考性意见。高校以此为依据,及时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紧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为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辽宁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加强高职院校与辽宁经济、社会之间的信息、知识、资源的双向流动,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及设置处于不断的调整过程中,有的放矢、目标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辽宁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所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二者紧紧相连,从而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办出高职院校专业的特色,适合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结构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和发展方向,区域经济影响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改革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起到决定性影响,院校培养目标主要依据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与提升,区域经济是个晴雨表。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专业设置没有与区域经济发展挂钩,主要表现为:

(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错位,人才不对口,与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造成人才荒废与流失。有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调研,凭着过去的经验,想当然设置专业,没能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数专业都是原来优势专业派生出来的专业,不符合市场需要,没有开辟新的专业领域,缺乏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分析和预测,造成不科学的设置,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所培养的人才不对路,从而造成就业率严重下降。

(2)有些高校专业设置重复雷同,缺乏前瞻性。许多职业技术院校只重视专业申报审批工作,只考虑简单从事,只会按照习惯做法,缺乏对专业建设的思路和长远规划,在设置上目光短浅,专业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没有统一的合理布局,使得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3)有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局面。有些学校对热门专业出现了扎堆设置现象,不够科学。在辽宁,管理类、财经类、文化教育类出现了人才过剩。而农林牧渔、材料能源、轻纺与食品以及制造业大类专业发展缓慢,反而出现人才缺口,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沈阳经济区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目前已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视,产业、资本、技术会加速向沈阳转移、聚拢,发展空间很大,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沈阳市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已成为东北地区领军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沈阳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按照沈阳经济发展的需求,瞄准沈阳的支柱产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沈阳经济发展。

三、对高校调整专业设置的建议

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重复与陈旧,缺乏学科的前沿性和国际性,课程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教材比较陈旧,落后于教育学科的发展,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中外教育史、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学生心理学等基础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教材缺乏更新,内容亦显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也影响了专业的设置,影响到未来学生的就业;必修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到以后的就业。针对以上的情况对高校专业设置提几点建议:

1.构建高校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

充分考虑到辽宁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辽宁的市场进行调研。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整体办学水平。然而,现今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市场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引入危机管理、信息管理和预测学等研究方法,及时、准确、全面评估和判断专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程度,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专业危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开展多种调研形式,拟定方案,定期走向市场,了解市场的动向,了解市场的缺口,得出第一手资料,为设置专业提供依据。

2.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课堂内容

针对辽宁的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课程结构,选修课程可以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爱好,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度增减选修课的比例。另外要适时地调整课程内容,做到理论课程与科研实践紧密相连;要适当增加自然学科方面的内容,做到文理交叉、相互渗透;另外,力争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互为借鉴,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发展自我。

3.设置一些方法论课程学习

在区域经济发展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到为经济服务的宗旨,在课程设置上多增加学科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一些方法论课程的学习,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效地运用知识,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发现真知,寻求真理,充实自我,成为行家里手,这对未来就业大有好处。

当然也提倡跨学科学习,有计划地涉猎自己专业以外的专业,不拘泥于自己选择的课程。在选学的过程中,提倡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加强双边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将来变得与市场对路,为就业提供机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 论

辽宁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得高校不得不调整专业设置,因为在设置专业,有的学校专业充满局限性,有的学校只顾眼前利益,投资大的专业就少设置,投资少的方便的就多设置,这就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与辽宁本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匹配,或者说学业与实际脱离,造成学不对路。随着辽宁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大量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是有所不同的。作为高校必须认真研究专业设置,避免大学毕业生人才外流的情况,提高大学生在辽宁省就业的机会,为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服务。总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突出社会职业需求,同时还要具备超前眼光和国际化思想意识。

猜你喜欢
辽宁设置院校
辽宁之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辽宁舰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