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国女足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历届大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涌现出孙雯、高红等一批广受世界瞩目的球星。但进入21世纪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明显下滑。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教育、文化大省,其教育事业中体育运动发展政策在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中有着独特地位,由于受到社会关注度低、训练竞赛水平低等诸多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安徽省新一代女子足球人口规模及密度普遍偏低,所以本文认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应高度普及到女子足球领域,这对推动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女足运动训练体系中缺乏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普及,大部分校园虽然在体育课程体系中加入了足球选修课,但该运动项目的开展局限于男生,这也是导致当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竞赛体系发展滞后,各地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发展水平不均衡的主要原因[1]。通过青少年校园女子足球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安徽省教育部门对校园女子足球运动现状有一个准确认识,及时发现女子足球训练模式、比赛竞技模式以及训练条件等多个方面的不足与弊端,帮助安徽省教育部门探索出一条新的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策略,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管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安徽省女子足球运动广受资金、人力以及体制的制约,女子足球运动普及过程中的深度与广度尚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4]。所以本文认为安徽省在该阶段应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这一良好机遇,通过对安徽省主要地市的校园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的分析,及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合理解决政策,进一步推动女子足球运动在各地级市学校的普及程度,并要通过改变社会传统观念及完善训练竞赛体制,来进一步加强女子足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3]。
校园是每个人在青少年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该阶段的教育成效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其目的不仅在于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同时也对强健青少年体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可以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学校应充分利用足球运动独特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各学校女子足球队伍建设及培养力度。
青少年足球训练在本质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教练员不仅要为运动员在训练中教授专业技能与知识,同时也要对运动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鉴于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与男子运动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这便对各女子足球队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练员在足球运动发展中的输出连续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徽省校园女子足球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5]。本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安徽省校园女子足球队的教练员年龄结构在25~45岁之间,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在足球训练中由于受到教练员经验限制,所以大部分中青年的教练员需要不断通过再教育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再者,足球队教练员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依旧难以满足足球运动高度普及的需求且女性教练员数量匮乏。
青少年已成为国家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主要对象,其关系到我国女足在未来的整体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安徽省部分中小学、高校足球队教练员进行了走访,有近65%的教练员认为生源匮乏,整体布局依旧不合理,各地市只有在少数足球运动水平较好的重点学校有相应的自主招生政策,长此以往便造成学生生源和师资力量的两极分化,不利于校园足球的均衡发展。学校的足球训练,竞赛也存在着明显不足,有的学校因为生源问题参加足球训练的女学生屈指可数,组不了队参加不了比赛,拿不到成绩有的学校干脆放弃女足的开展了。对于青春期女生的足球训练,需要贯彻“慢工出细活”的理念,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训练计划,脚踏实地的发展。不能过于注重竞赛质量而忽略该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外调研中发现仅有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能够常年组织女子足球队的训练,大部分高校的女足队伍都是为了应对比赛临时组建的。本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训练时间较短,30%的学校每天训练时间仅在1h以内,80%的学校每周训练时间仅3h,大部分足球运动员得不到系统的训练,而且近50%的运动员表示对于训练缺乏热情,很多教练员的训练模式缺乏创新,导致运动员在训练阶段体会不到足球运动的激情和乐趣,所以安徽省校园女子足球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水平也亟待创新提高。
安徽省教育厅针对青少年女足常年组织的赛事仅有“安徽省足球传统学校比赛”,“安徽省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后者自2015年以来在参赛队伍上有了很大扩充,所以这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较为滞后,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男子足球运动的普及,但很少有专门组织女足比赛项目,绝大多数比赛都是将女生混入男子组参加比赛,这一局面也证明了安徽女子足球运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江苏省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工作与竞技水平是处于国内一流的,很多校园女子足球队在国内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取得了显赫战绩,这与江苏省完善的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向江苏省借鉴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安徽校园女子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再者,本文对学校管理者与家长也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管理者与家长表示非常支持女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处于青春期的女生一般都是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健康成长,所以家长自身态度会对运动员的培养产生极大影响,这也是在日后相关研究中无法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如何打破安徽校园女子足球运动在该方面受到的桎梏,也关系到安徽女子足球运动在新时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基于对安徽校园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在遵循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以下几个途经来进一步提高校园女子足球运动员培养质量,确保通过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来满足国家女足发展要求。
认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定位,是实现安徽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其战略内涵有一个准确认识。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上升到国家足球战略地位,教育主管部门要紧握住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这一机遇,足球运动回归校园已成为中国新一代优秀足球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各学校要彻底打破女子足球运动“规模小、质量差”这一现状,进一步推动足球运动在各级学校女生群体中的高度普及,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安徽女子足球运动的高度普及在于如何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彻底跳出传统社会体育意识形态对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精神束缚,所以本文提出要进一步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在校园足球运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女子足球训练、竞赛等管理体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教育部门在新的管理体制中兼顾中等教育特点而成为其主要管理者,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政策来让学校、家长认识到女子足球运动的战略地位,引导更多的女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再者,女足的高度普及需要财政部门、宣传部门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并要在政府主导部门的支持下来充分协调好参与各方的关系,为安徽女子足球运动的快速普及奠定良好基础。
现阶段足球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女子足球发展要求,所以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足球师资力量建设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并要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来不断加强各地区足球专业教练员的师资力量建设,确保其在教练员这一软件资源配置上可以适应校园女子足球运动发展要求。足球教师作为足球运动一线的组织者,其自身整体素质水平与技术能力会对整个队伍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本文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师资质量,通过制定“足球师资特设岗位计划”等形式吸引足球专项人才投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并且要对各地区教育部门现有的闲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一些闲置的足球教练、退役运动员等专业资源,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师资力量可以满足现阶段女足的发展要求。
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各地市校园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受到软硬件资源的严重制约,其主要表现在当地政府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当前要在政府宏观政策的主导下来彻底打破这一局面,让更多人认识到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对实现我国足球强国梦的重要性。足球运动的普及旨在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所以该项活动在开展中具备公益性、基础性等一系列特征,在本质上应该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的范畴之内,所以要求各地政府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合理制定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启动政策来确保其资金投入可以适应其发展要求。所以安徽省政府应引导各地级市政府出台一个公共财政投资政策,通过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女子足球专项资金,来满足安徽省各地区女子足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资金需求。再者,女足发展无法脱离各类社会投资的渠道,所以政府要进一步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社会投资与社会资源融入到女子足球运动中,对实现安徽女子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安徽校园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是站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和国家女足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高度,所以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其有一个准确定位,虽然在发展中有着众多桎梏,但是本文相信只要在省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可以帮助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有力的冲破重重壁垒,为中国女足在世界足坛中的再次辉煌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田立山.中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李龙化.中、韩两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
[3]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赵升,张廷安.北京市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6):14-18.
[5]龚德贤.我国中学女子足球发展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