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需求的高职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8-04-03 08:3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写作知识写作能力院校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11)

公共基础课改革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其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反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多集中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为了密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让应用写作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在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本课题展开研究。

1.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发展

1.1 专业发展要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是人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所需的必备能力,高质量的应用写作能够将工作问题更加清晰化、将工作问题的解决更加具象化,同时应用写作能力是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应用写作能力的提升,能够为人才带来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基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人才实现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需要展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实现对人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探究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途径,合理确定课程定位、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基础课和专业密切配合,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健康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1.2 专业发展现状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出现课程边缘化等现象,有些专业没有开设应用写作课,开设的周课时两节居多。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和专业学习没有太大关系,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就业也无关紧要。另外,这门课程的教材门类繁多,在内容上往往突出普适性,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为专业服务,学生普遍觉得内容枯燥,兴趣不高。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加强课程实用性目标,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了有用、学了会用。因而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开展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最优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策略研究,实现应用文写作与专业课有效链接是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2.高职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方向

2.1 知识技能培养

应用写作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对学生展开理论应用、理论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基础环节。传统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具有“大而统”的特征,学生难以认识到应用写作知识的应用价值。应用写作理论知识应切合学生所在的专业,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在强化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重用性的基础上,使应用写作能力更加契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使应用写作能力成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对写作范畴进行针对性拓展,让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更加具有全面性,如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外贸函件写作、计算机专业开展大数据分析与统计报告等应用文写作。在应用写作理论知识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应用写作知识的系统性。对应用写作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都必须有效传递,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灵活应用。

2.2 应用写作素养培养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对学生传授基本的应用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更应该发挥应用写作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内素质提升,实现高职院校总体人才培养战略。应用写作课程直观上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但是应用写作能力是一种内在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综合性素质的体现,所以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当中,应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写作素养进行提升。学生在具有一定的应用写作逻辑能力和写作素养并具备基本的应用写作知识后,学生才具备真正的应用写作能力。这一能力在实际环境当中不仅具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性,而且具有灵活应对的可变性。所以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当中,必须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应用写作素养进行提升。

2.3 可迁移能力培养

应用写作能力在实践当中需要具有较强的可迁移能力,以应对实际工作当中的变化需要。可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发挥在变化的实际工作环境当中,利用应用写作能力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任务。可迁移能力是实践应用能力在应变层面上的强化,基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公文学习时,通过组织学生去各机关团体搜集素材,参加校庆、校园招聘会、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撰写会议通知、通报、通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文本,使得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3.高职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3.1 职业化情境教学

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应用写作能力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职业需求,而是学生综合能力构成的一部分。在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强调应用写作能力与学生所在专业的对应性,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长需求,使其更加职业化。情境模式的构建关键是与学生所在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需求能够对应,所以教学情境应具有学生专业的职业化色彩。使学生在掌握了应用写作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未来的职业环境有所了解。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所在学科的专业知识,也能够通过其专业知识更好地认识应用写作知识。在情境式教学的融合作用下,应用写作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相互促进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应用写作知识并巩固了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

3.2 以职业活动为课程规划

基于专业需求而构建的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应以学生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为根本导向。使应用写作知识能够针对性更强地满足学生专业知识成长需求。学科专业知识课程的规划与构建具有独特的学科知识逻辑性,将其与应用写作课程完全的实现对应着实难以实现,而且也失去了应用写作课程本身的内在教学逻辑,所以教师需对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找到每个专业所对应岗位需求。针对具体的职业特点构建应用写作课程。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成长进行阶段性划分,分别在职场初期的适应阶段、职场中期的过度性阶段以及后期的职场高阶阶段设立对应性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成长与应用写作能力的成长形成统一的系统,并能够实现知识层面的相互促进。

3.3 应用实践性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当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融入到模拟职业场景当中。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较强的职业化特征,能够与学生所在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较高的契合度。学生能够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习得两门学科知识,同时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案例当中真实职业环境下的知识应用方法和职场原则。在案例教学当中,最好能聘请当前在职的具有较高职业水平的企业人员来校进行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内容,而且能够向学生传递教师所有没有的职场经验,使学生更加理解书本知识的实践意义。

3.4 以职业标准为教学评价依据

课程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形成与提升至关重要,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给予教师和学生准确而全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帮助教师能够找到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教师可行性的参考依据完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自我反思,使学生能够不断自我调整。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基于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在基于专业需求背景下的应用写作课程评价当中,评价的标准应以真实职业环境需求为衡量准则,进而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渐形成,逐渐树立起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评价趋向应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结果转变为知识或能力的形成过程,从学生的知识形成性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评价方式首先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再为了应付考试而展开学习活动,真正地将专注力集中于学习过程当中,从而间接推动了学生学习质量上升。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对高职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进而得出,为了实现知识技能培养、应用写作素养培养以及可迁移能力培养的应用写作课程人才培养方向,需要以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职业需要为基本对应点,展开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面的优化与调整,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与综合能力相融合,推动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提升,形成高职院校人才的系统化、专业化、职业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1]董农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建构[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42-45.

[2]张长辉.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04):85-90.

[3]王梅.基于大学语文课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写作能力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182.

[4]吕松洋.高职应用写作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4):81.

猜你喜欢
写作知识写作能力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评丁丹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写作教学应致力于写作知识的选择与开发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