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看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转化

2018-04-03 08:38刘晓颖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电影剧本小说作品刘恒

刘晓颖 谷 磊

(1.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3.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影视作用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学作品紧密相联,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到目前为止,中国现当代电影改编自小说作品的数量也已数不胜数,电影剧本与小说文本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进入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被搬上电影银幕的现象更加明显。然而研究这类现象的研究专著却不太多,研究个别现象的论文或是期刊还比较多,本文将着眼于中国的现当代,分析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的过程中,文化的转化现象和历程。

1.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

如果只是单纯的叙述故事情节,这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通俗小说。类似于侦探小说、言情小说或者是武侠小说等类型。一部真正优秀深刻的小说,光是叙述故事是不够的,也不能算得上深刻,很难让读者动情并深入到小说中。

对于写作者来说,不能单单沉醉在生活中去描述生活,更是要站到更高的角度去理解生活,理解自己,并将其融会贯通,加以升华再去放到小说中去。当然,一部优秀的小说同样也离不开流畅的语言,精准的措辞,以及作者自身独特的见解和观念,尽量做到不说废话和套话。由于人的语言自身的特性,因此它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呈现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小说就是由这样的语言组成的也导致了小说的呈现方式千千万万。一部优秀的小说,必定是在意识形态、风格、意象、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小说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之后恍惚,回味无穷,忘记今夕是何夕,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电影的艺术形式与小说有很大的差别,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或者是想象力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电影则是一种视听语言的艺术,利用画面和声音给观众带来一个生动的故事,不需要观众调动太多的想象力,因此电影相对小说来说对更加简单快捷,由于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决定了它不能过多地展现心理活动和独特的意象表达,虽然在表达上不能像小说那样那么全面,但是能够能给观众带来更加强烈的冲击力,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于电影的这一特质,电影剧本对小说文本的改变也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小说和电影之间的本质、特点以及其各自的艺术特色得以看出小说作品和电影的剧本之间有着相似的文学性都是为了讲述故事、叙述故事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内涵。首先,从文学作品的构成来看,讲述一个故事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重要部分,小说作者从选择题材、安排情节、塑造人物、再进行剪裁、加工和修理,电影剧本的改编者也是按照小说中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情节和人物,为能够在电影银幕上更好地表现而改变和再创作。其次一点就是,故事的深刻内涵和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作者思想、感情和观念以及它所创造出的社会价值这几个方面都是电影剧本改编者在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虽然小说作品和电影剧本都是文学作品,但是这二者之间在创造手法、变现艺术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我们只有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地了解到从小说到电影之间的文化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2.现当代作家小说的电影化想象

朱国良在自己的书中记录着对作家刘恒的采访,当时记者采访刘恒时问道:“刘恒在艺术创造上你现在已经拥有了桑格头衔,也就是作家、编剧和导演,那么你感觉这三种工作有些什么不同?”刘恒听后说他认为自己虽然有作家、编剧和导演三重身份,但是自己只有在做作家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因为不受限制和管束,做编剧的时候,内容要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修改或者是创作,所以他认为做编剧是有些羞辱的,做导演也是类似于编剧,要受投资人和购买人的束缚,无法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艺术探索和追求。虽然做导演的独立性不如作家,但是导演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导演只是清唱一嗓子就可以吸引很多观众,而作家千辛万苦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有几个人来阅读。

刘恒的这一番回答,我们能够看出,刘恒在小说与电影以及剧本之间的转换中看到了只有在创作小说时才是独立自由的,不受束缚和限制的,他一方面对于编剧收人限制很不习惯,一方面又因为导演的身份从而获得了大量的观众群体,也正是由于刘恒的这三种身份的重合,以至于他的小说作品最终走上影视化的道路。因为他创造的小说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也因此刘恒所创造的小说也更加适应电影银幕,更加适合改编成电影剧本,这样的小说不仅更加的畅销,由于原著积累的读者粉丝,在小说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也会更加吸引受众,电影的观众也会选择原著来阅读,二者的创作同时也将商业结合了起来,相互促动,相互影响。例如在刘恒早期有一部小说名为《黑的雪》,导演谢飞十分欣赏,让刘恒改编成了电影剧本,电影也随之改名为《本命年》,电影上映后,获得了不小的成功。随后又促成了刘恒与张艺谋导演的合作,从《伏羲伏羲》写到了《菊豆》,又完成了《秋菊打官司》、《白色漩涡》、《四十不惑》以及《画魂》的电影剧本。之后由刘恒创作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也被拍成电影电视,随着刘恒的发展,刘恒也开始着手改编其他人的小说,如凌力的《少年天子》,后来这部电影拍摄也是由刘恒担任导演。刘恒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地将小说与电影相结合,也奠定了刘恒的小说具备作家的电影化想象的风格。也是当时那个时期,大多数小说创作者的风格。

苏童也是现当代中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代表作家之一。例如苏童著名的小说《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之后创作的小说《红粉》、《米》、《妇女故事》等大量的小说也都经过改编之后被搬上了电影银幕。通过阅读苏童的小说以及观看经过改编之后的电影,人们会发现,苏童的小说故事性极强,小说情节流畅,让人回味无穷,电影也与小说紧密相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者可能在创作小说原著时就将其赋予了电影化的想象。但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是否将其以电影的形态进行创作时我们无从得知,作者自己本身也否定了这一点,他更是不愿意自己的小说与电影有丝毫的关系,然而他却不能拒绝导演对自己小说的欣赏和对其进行改编的要求,无法拒绝电影时代以及商业时代对文学作品的改变。

3.“影视同期书”——现当代小说剧本式写作的热潮和现象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的现象愈演愈热,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影视同期书”。“影视同期书”之所以大热,是因为一方面它大大的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和期待,另一方面也给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出版社以及电影都带来了更多的利益。电影的素材也是大量取材于“影视同期书”,因此它也被称为“剧本式小说”。剧本式小说与传统小说有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是像剧本一样侧重于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缺少传统小说中的包括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气氛烘托、以及背景介绍等等描写,缺少一些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剧本小说由于缺少这些元素,因此在人们阅读起来也相对简单一些,往往人们会认为这些剧本小说也就是剧场故事或者是电影故事。像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海岩电视小说书系、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影视同期声·小说系列”等作品都是属于剧本式小说的范畴。当然剧本式小说与电影剧本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剧本式小说并不能成为导演拍摄的依据,所以剧本式小说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小说,读者阅读这样的小说也就是像读故事一样。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文化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在人们都开始追求快餐文化的时候,剧本式小说也应运而生。这种小说模式之所以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是由于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愿意花费心思和精力去探求长篇小说背后深刻的意义和思想,因此剧本式小说成为了文学上的快餐文化。电影的上映和宣传也离不开剧本式小说,因为剧本式小说不仅包括着电影中大量的故事情节,还含有大量的电影剧照以及宣传广告。

随着剧本式小说现象的越来越热,剧本式小说的额创作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定义、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的安排上都有了规范式的要求,这种文学模式也逐渐进入到一种类似于工业化生产的创作模式。有相关的专家曾说过,一个作者的作品若想真正的适应时代的要求,要自动地适应商业化的模式,将影视作品的改编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努力达到这个要求。让小说的主题与电影的主题一起发展和进步。具体体现在:首先是二者之间都与意识流形态相向,体现社会的现实,选择主旋律题材,像是陆天明的《大雪无痕》以及周梅森的《人间正道》等作品。其次就是,要做到现当代的电影尽量展现出消解政治的意识形态以及启蒙式话语的态度,要确保政治的正确性,探索人性,反思历。这类作品的典型范例有余华的《活着》、刘恒的《伏羲伏羲》以及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子啊有就是以爱情犯罪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最后一点就是,作品侧重于日常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和琐碎小事,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手机》等作品。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剧本式小说的发展前景并不被看好。这类小说的质量并不理想,很多作者都是先创作出剧本,再按照剧本的情况改成小说,为了宣传效果,而使小说与电影同时发布或上映,这样对创作者来说,时间如此之短,很难创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质量上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成为了追求利益的纯粹的商业炒作。小说作品很容易成为毫无意义以及思想内涵的对话堆砌。在出版上,剧本式小说为了销量,必须要借助于电影以及出版社对其的宣传才能完成销量目标,因此小说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限于出版社以及电影,很容易失去小说自身的价值和特色,为了出版和销量而进行删删改改,失去了小说原有的价值和创造意义。

4.从小说到电影的影响

在中国的现当代时期,小说作品受到商业大潮的冲击,小说走向边缘化带来的危机感,迫使作家们不得不改变创作策略,在小说到电影的创作模式中寻找出路和机会,当然小说创作在这条道路上所进行的文化的转化过程中,我们看到利弊是共存的。一方面市场经济,决定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的商业化,小说必须要与电影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经济的驱动,也是精神上的高额收获。小说因电影出名,作家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粉丝受众,同时小说也可以大卖,这同样能够激励作者继续创作,使作者名利双收。当然了,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背后也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和奋斗,刘恒曾提出,你要是想使你的小说能够大方光彩就必须做出一些取舍,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在小说和电影两个领域中游刃有余。

5.结语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和电影都有着百年的历史,这段历史也见证了从小说到电影之间的转换过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转化,小说作品为电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电影对小说的借鉴也推动了小说的创作激情,创造了小说创作的新模式,为作者带来更多的价值。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中,我们也看到了文化转化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怎样促使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中如何实现更好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当代流行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之接受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刘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现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5.

[3]高辉.互文视角下《呼啸山庄》(2011版)的改编与重写[D].海南师范大学,2014.

[4]刘婧.当代影视改编的叙事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3.

[5]王天娇.中国现代小说经典的当代电影改编[D].辽宁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电影剧本小说作品刘恒
知识追踪综述
电影剧本创作的艺术性分析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莫让语文空对月
论述小说人物语言的翻译问题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悲剧意味分析
“张爱玲电影”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聚焦“特色”,定点突破——新课标教材小说作品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