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2018-04-03 08:29
山东工会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劳模中华民族精神

李 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工会学系,北京 100048)

劳模是全国亿万职工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弘扬正气,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建国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劳模高度评价,称赞他们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之所以给予劳模非常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们的身上体现着非凡的时代价值。

一、劳模精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劳模精神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劳模在劳模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是劳模品牌所创造的文化资本。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仅2001年,全市劳模就实现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45项,创造经济价值1054.6万元,占全市301项优秀创新成果的60%,劳模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人。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模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本,他们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都对企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劳模精神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同样如此。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白衣圣人”吴登云,他们都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为广大群众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全国劳动模范、“王牌工人”王亮是大连起重集团的一名电工,他从一个职高学历的普通工人成长为新一代知识型、复合型的高级工人技师,他以企业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为己任,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勇挑重担,努力赶超世界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超的技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成为全国同行业知名的电气调试技术专家。自1990年至今20多年间,王亮和他的伙伴们四海为家,风餐露宿,每年有300多天转战在祖国各地,先后参与了100多台(套)大型机械装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并代表中国企业与英、美、法、日、韩等外国专家同场合作,同台竞技,解决了诸多疑难棘手的高端技术难题,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在国际工业自动化控制高新技术领域,展现了当代中国工人精湛的技艺和崭新的风貌。王亮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成为企业的品牌,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重要砝码。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亿万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广大劳模的创新拼搏和追求卓越,他们的身上体现着伟大的劳模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一步一步引领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繁荣。

二、劳模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劳模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的结果,劳模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劳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劳模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国、敬业、守信,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关爱他人,这些饱含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美德,已经像血液一样在每个劳模的身上自然流淌。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在长达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堕,并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在于从漫长历史发展中积淀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支撑和引领。中国哲学大家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思想精粹,它集中表现在《周易》中的两个命题上,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5000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高度凝炼和概括。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动力源泉。

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华民族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民族精神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例如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产生了一批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1]。这些人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的结果,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三、劳模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的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培育的结果。全国知名劳模、水稻专家袁隆平曾说:劳模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品牌。以国家权力建立起来的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人物选拔表彰机制,在全社会崇尚劳动价值,弘扬奉献精神,倡导高尚情操,从而影响和改造社会的主流风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

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也集中体现了热爱劳动、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劳模精神,他们很好地诠释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大字,无疑是劳模精神的真实写照。在劳模身上处处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不论是新中国艰苦创业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一步一步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以人为本、崇尚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理念。劳模是时代价值的标签,是广大职工群众的集体缩影,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以“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为代表的劳动模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带动群众投身人民解放事业;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激励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蓝领专家”孔祥瑞为代表的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赵占魁、王进喜和孔祥瑞等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及其身上体现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四、劳模精神隐含着人类理想的光辉

劳动是第一生产要素,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无数的实践已经证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1956年,刘少奇同志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的历史,是生产者的历史。生产是永远处在发展变动的状态中的,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地代替着旧的生产技术。因此,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生产部门中,总是有少数比较先进的生产者,他们采用着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着比较先进的生产定额。随后,就有愈来愈多的生产者学会了他们的技术,达到了他们的定额,直至最后,原来是少数先进分子的生产水平就成为全社会的生产水平,社会生产就提高了。如果有重大的生产技术的发明,就要引起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带来生产的巨大高涨。因此,先进生产者是人类经济生活向前发展的先驱,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先驱。”[4]刘少奇同志的这段讲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阐明了劳模产生的条件和历史地位。

劳模精神最基础的内涵是热爱劳动,在广大劳模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的真、善、美。在劳模的身上也集中体现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自我解放的渴望,对美的创造的渴望,这也是整个人类的理想。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人类也一直沿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寻着自我解放,这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从王进喜、孟泰、时传祥,到雷锋、焦裕禄、邓稼先、蒋筑英,再到今天的袁隆平、钟南山……从这些劳模身上,我们强烈感受到的不仅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更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的光辉、人类理想的光辉,即对幸福生活的创造、对自我解放的追寻、对美的创造,他们努力做到极致,成为模范。

2009年,中国工人形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时代周刊》的评论是:“在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工人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他们坚毅的目光,照亮了人类的未来”。中国工人成为世界的“劳模”,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承载着人类未来的理想,照亮人类的未来,透过他们坚毅的目光,是中国劳模精神的光芒,是人类理想的光芒。正如劳工专家艾君所说:劳模精神,实际它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思维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的思想与情愫[5]。这是从时代和民族两个方面来总结劳模精神的价值意义,如果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劳模精神隐含着人类理想的光辉,这也是中国工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劳模”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劳模中华民族精神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