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4-03 08:12刘雪婷
关键词:理论课环节教学内容

○ 刘雪婷

(邵阳学院 政法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加强学生学业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重大改革,不仅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分配比例上要突出增加实践课时,而且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试等教学全过程也要做出与《意见》要求相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有四门,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政课程,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思修课着重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思修课课程涵盖广,内容多,与学生互动性强,对课时、课程衔接、教师自身素养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意见》强调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实则是对课程改革重点和关键做出了重点突破的安排。

多年来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间断,各方面都有不小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够突出,着力点不够精准。《意见》出台后,以其为指导,思政课程教改从实践环节突破了困境,找准了着力点,改革成效显著。现以邵阳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结合个人对思修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体会,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该课程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邵阳学院思修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概述

第一,出台了《邵阳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改革,坚决贯彻《意见》指示,出台了《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讨论会,对教改深入探讨。改革后,进一步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对于教材内容重点讲述要求不变,教学方式则变为以综合专题形式进行授课,《意见》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第二,制定了《实践教学报告书》。以《实践教学报告书》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后作业,确定了“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总方针。《实践教学报告书》成为实践教学实行和评分的依据,统一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标准,把握了大方向,对授课老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通过集体备课、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等措施,提高教师的能力,促进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程实行集体备课,专任教师依据《实施方案》分专题制作示范性课件,统一思想,明确重点,统筹兼顾。同时,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素质。《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生普遍感到改革力度大,着力准,质量好,师生都受益匪浅。

二、个人在思修课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方法与成效

第一,按照《意见》和学校《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思修课程进行整体规划、逐课实施。在实践教学中逐项落实《实践教学报告书》的要求,尽力做到理论课与各实践环节紧密关联、环环相扣,改变了此前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相分离的状态,课堂面貌为之一新。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认识能力,加深自身知识储备,强化教学技能。上课、备课之余,笔者尽力去旁听其他老师的授课,与自身授课进行佐证,同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阅读书籍、浏览新闻、学习视频、收集文献资料、听取讲座和报告会,并努力思考、请教、讨论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学习,自身素养逐渐提高,面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环节也更加得心应手,所任教的思修课在教改后取得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教学环境、实践场地等各方面硬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根据现有条件,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简单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共鸣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深入学,尽快熟悉崭新的大学生活,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相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如在宪法基本知识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这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根据明确易懂、案情简单明了且具有讨论性的案例作为教学辅助,通过20分钟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宪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后面课程要讲解的刑法也有了一定了解。

第四,紧跟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动态,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扩大其思想格局。如对于十九大的召开,学生关注度颇高,对此笔者利用课堂播放相关视频(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小段内容进行播放)、布置实践环节相关作业、课后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看开幕式、学习报告、理解报告、追踪相关新闻,效果突出。

第五,课堂师生互动与课后互动形成互补,以信息手段助推教改的落实,使教改真正入课堂、入人心,课堂课后形成良性循环,切实贯彻思政课程的主旨。同时,在教学上更有针对性地贴合专业以及学生状况,形成较好的、融洽的教学环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尤其是在实践教学部分,更是从学生状态着手,寓教于点滴之中。学生反馈表明,这种方式效果很好。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第一,全面整合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思政课程总共四门课,想要达到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就不能忽视四门课既是独立课程又是一个大整体这个特征。四门课的教学改革不能割裂开来,学校必须出台具体方案作为依据。同时,需要完成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2]

第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教师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培训力度,组织更多更高质量的针对性培训,制定更合理的课堂互听、互学计划安排。同时,加大对教师素质提升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更合理地安排教学课程,以保证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相关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同步提升。[3-4]

第三,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增加了课时,但整体环节依然没有脱离“课后作业”的范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依然没有太大变化。从目前的实践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仍不够高,对于许多知识也仍然停留在表面认知,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可以尝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模式,在真真正正的实践当中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如,组织学生参观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应的纪念馆和旅游项目、参与相应主题的社会活动(譬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宪法宣传活动、社区志愿活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设置周期性的团队课题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理论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和变通思维模式。[5]

第四,充分调动多种力量参与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来说,想要获得显著效果,单由任课老师来满足教学过程的所有需求、独立完成整个环节显然不够现实,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如开展志愿活动,就需要团委、班级所在院系、活动地点等各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因此,需要教学部门与职能部门、各院系共同协作,统筹安排,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好地达到思修课乃至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第五,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实践教学特色活动环节。每个学生的性格、偏好都有所不同,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实践教学具体环节的设置应当给予师生一定的可选择性,既有所有学生都适用的固定环节,如演讲比赛、对于大学的思考和规划这类;也有可以自主选择合适模式、主题、内容的半自由环节,如设置志愿活动环节,可以选择更符合专业的某类志愿活动,还可以设置一些可以分组进行不同小主题活动的环节。这样既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所学内容,又切合学生的自身状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加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充分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使专业实践内容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共进双赢。[6]

思政课程是塑造人的心灵、培养人的信仰、坚定人的理想信念的育人之课,意义重大。同时,其助力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落实到细微之处,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以什么心态学习、工作、生活。思政课程的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成效。每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的任课教师,更需不断探索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辱使命,履行教书育人之天职。

猜你喜欢
理论课环节教学内容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