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敏
( 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
根据Schiffrin (1987)、Fraser ( 1996、1999)、Traugott & Dasher (2002)等研究,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也称句子连接词(sentence connective)、话语标记机(discourse signaling devices)、语义连接词(semantic conjuncts)、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语用构成要素(pragmatic formatives)、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话语操纵语(discourse operators)、语用表达式(pramatic expressions)、线索短语(cue phrases)、语用小品词(pragmatic particles)。它是口语和书面语篇中十分常见的话语成分,“有独立语调的、编码程序信息用来对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表达式”①殷树林:《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和定义》,《外语学刊》2012年第3期。。话语标记是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从形式上看,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小句,经常出现在语言组块的边缘部分,实施建议、告知、提醒、解释、劝告等言语行为,或者标志说话人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序列关系的观点,或者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进而促进话语听话人对交际过程中各个不同语言要素间连贯关系的接受与理解。它们不突出概念意义,只有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不突出真值条件意义,对所在话语命题的真假并不构成影响;它们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承载的是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其取向是说话人而非句子的主语,是说话人对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语义关系的主观判断。
近些年来,话语标记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学者话语分析、语用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和重要内容。受西方语言学界的影响,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以冉永平(2000)和刘丽艳(2005)的研究最为系统。冉永平从认知与语用的角度着手,对汉语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展开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分析了汉语话语的基本类型,阐释了话语标记存在的理据;刘丽艳则尝试廓清了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的范围,并明确界定了话语标记的内涵与特征。除此之外,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焦点投放到话语标记个案的深度剖析方面:董秀芳分析了“谁知道”和“别说”这两个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指出它们作为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并概括了话语标记形成中的一些规律;*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方梅论述了弱化连词作为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组织与言语行为方面的功能;*方梅:《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冉永平以互动式会话语料为例,研究了汉语中的“吧”在语境条件下的语用推进功能、语用缓和与商榷功能、语境顺应性等;*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现代外语》2004年第4期。卢英顺以典型的话语标记所具有的连续性、可选择性和非真值条件性等特征为参照,对“这样吧”进行了分析;*卢英顺:《“这样吧”的话语标记功能》,《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5期。陈一、刘丽艳考察了话语标记“我跟你说/讲”的虚化轨迹、基本功能,并与话语标记“你知道(吗/吧)”进行了比较分析;*陈一、刘丽艳:《话语标记“我跟你说/讲”》,《中国语言学报》2010年第14期。冯光武讨论了汉语中的话语标记,指出它们在话语中的作用主要是语用的,并从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了它们的语用意义。*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现代外语》2000年第1期。不过,上述研究大都是揭示独白体语篇中某个具体的话语标记的功能及形成过程,一方面比较分散,尚未对汉语话语标记使用中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还相对局限,缺少对对话体语篇尤其是电视访谈语篇中的话语标记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廓清电视访谈话语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电视访谈语篇的语篇特征,系统分析电视访谈语篇话题推进的特点与基本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与阐释话语标记在电视访谈语篇中的价值体现。
电视访谈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介展示的一种以访谈作为内容与形式的电视节目,是舶来品,在国外被称为“talk show”,译为“脱口秀”。电视访谈节目是我国电视节目中盛行较早的主持人节目类型。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是我国内地最早的访谈节目。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实话实说》一炮走红,引领了一股强劲的“访谈风”,随之而来的是各个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电视访谈节目。电视访谈节目是“在电视主持人引导之下,节目嘉宾、主持人和来宾( 直播节目还包括打进热线电话的电视观众和互联网站同时直播中的网上提问者),在演播室或者室外,以交谈、对话形式讨论某个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进行沟通并解决问题的一种电视节目”。*刘静敏:《访谈类电视节目对话语篇的动态建构过程探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电视访谈节目是由主持人和嘉宾等共同完成的模拟自然对话的即时性对话节目,那么电视访谈话语则是“发生在电视从业人员与具有新闻事件或被认为具有其他传播价值的、由电视台指定的嘉宾之间的交流,是职业背景下的大众传播和话语互动”*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5-26页。。电视访谈话语是电视从业人员与嘉宾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是职业背景下大众传播和信息交流的结果。电视访谈话语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口语化。口语与书面语是相对的。书面语中,句子结构比较规范、严密,富于逻辑性,语句上多选用完全句和长句,关联词语用得比较多;口语的句子结构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在语句的使用上也以短句和省略句居多。与其他电视节目话语相比,电视访谈话语的口语化特征尤为突出。原因在于口语化的表达更容易使深奥的东西变得具体,更容易拉近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等之间的距离。二是对话性。对话是指人们之间用言语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特定的交流和沟通方式,电视访谈节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互动交流,电视访谈话语以主持人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为主要话语特征,是在荧屏上对自然环境中言语对话的某种形式的再现。三是表演性。这里的“表演性”并非虚构人物、情节、对话的影视表演,而是就电视访谈话语的特征而言。电视访谈是模拟自然谈话而形成的非自然谈话形式。既然是模拟自然谈话,那么电视访谈依旧是一种即时性谈话;既然是非自然谈话,那么电视访谈是一种限定时间、限定谈话者和限定话题的谈话,这种谈话的实质是表演性的谈话,是展现给电视观众看的谈话。限定谈话者除了限定参与者人数外,还要限定谈话人的角色,——主持人是提问者、控制者,嘉宾是回答者、配合者,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外壳,也就使得电视访谈话语呈现出一种非自然的、程式化的特征。话题的限定,既是指主持人掌控着话题制造与话题引导的权力也是指主持人实际并不能随心所欲制造话题,而是要根据电视观众的喜好来设置话题、选择话题、梳理话题并及时调整话题。
到目前为止,尽管语篇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关于语篇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Haliday和Hasan把语篇看作是一个语义单位:“一个语篇最好是看作一个语义单位,即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Ha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2,4,5,7.Quirk等人从语义性上给语篇下定义,认为语篇是“是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恰当的连贯性的一段语言。这就是说,该语篇在语义上和语用上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语境‘相一致’,而且它在内部或语言上也具有连贯性”*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the Engish Language.London:Longman,1985,1 423.。Brown和Yule把语篇看成对具体言语行为结果的记录:“语篇是交际行为的文字记录”*Brown,G.&G.Yule.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9,153.,并将语篇按生产方式分为书面语篇(writtentext)和口头语篇(spokentextl)。在我们看来,语篇是具有交际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所有有效的交际性超句单位都看作是语篇。语篇“是一个既包括口头语语篇,又包括书面语篇的,具有交际意义的超句单位”。*刘静敏:《访谈类电视节目对话语篇的动态建构过程探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作为对话体的电视访谈语篇,它具有动态性和连贯性两个突出特征。
1.连贯性
“有意义的话语总是连贯的。”*李勇忠:《论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语篇当然也不例外。Reinhart(1980)认为,连贯的话语应该具备3个特征:(1)连续性, 即话语中相邻的小句要么彼此照应, 要么由某个连接成分使它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2)一致性, 即后一个句子与前一个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3)相关性, 即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既与所在的话语话题又与话语的上下文彼此相关。其实,语篇的连贯不是话语字面上的衔接, 而是话语深层的语义关系,是话语意义的连续,它不仅依赖于话语内部的各个语言要素, 同时也依赖于话语外部的诸多因素, 如听话人的百科知识、社会经验和认知心理状态等。换句话说,语篇“具有内在的连贯性,这一连贯性既包括语篇内在的语义连贯性,又包括与外界语境上的连贯”*刘静敏:《访谈类电视节目对话语篇的动态建构过程探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听话人无法将话语的内部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起来,也就无法建构话语的语义连贯,交际就不能成功,访谈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可见,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是交际的首要目的,正因为如此,为了交际的成功,为了使访谈取得预期的效果,说话人(尤其是主持人)往往会借助话语标记设法把话表达得更清楚,而听话人则会利用这些标记设法从话语中推导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2.动态性
“动态性是言语交际的一个语境特征。”*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现代外语》2004年第4期。任何一个完整的电视访谈语篇都是众多因素共同参与而构建起来的。而每一个因素在语篇的构建过程中都是发展、变化的,同时要做出相应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为了使交流进行下去,说话者受即时性的严格限制,他在说出语句时就要密切关注刚才自己所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否有益于所要表达的意图,同时迅速地构建下一个语句,而且这个语句应适合整个交流系统框架,同时还要关注听话人的接收及回应状态。这种选择是根据整篇的语义做出的。电视访谈语篇变化性强,思维性强,与人的认知、意识紧密相关,同时人的心理活动、性格、情感、内在的知识结构,以及当时的心态都影响言语交际,电视访谈语篇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地进行选择的顺应过程。
“话题”作为一个术语,具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指词汇意义上的句子话题(sentential topic),通常居于句首,用来标示语义信息的传递方式,并与述题相对;二是指语篇话题(discourse topic),是由荷兰语言学家范戴克提出的,范戴克并且将其定义为“如果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概念结构(命题)能够把一个序列的概念结构有机地组织起来,那么它就能够成为话题”。*Van Dijk.T.A.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vol.2,Dimensions of Discourse,London:Academic Press,1985.本文分析的是后一种意义上的话题。
作为一种对话语篇,电视访谈语篇的话题往往并不单一,而是不断地接续和转换,形成不同的层次,从而推动访谈向前发展。电视访谈语篇的话题是由节目主持人确定并引出的,主持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始终占据较多的话轮。他们通过向嘉宾提问使话题向前推进,或者不时将嘉宾偏离的话题拉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电视访谈语篇的表层结构是在话轮转换的过程中动态建构起来的。不过,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衡量,电视访谈语篇则是在时间顺序中展开的结果,对同一话题不同方式的述谓如果在时间的线性序列中展开便形成了话题的推进。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无论是话题推进、述题推进还是综合推进,都始终围绕话题进行,述题推进是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话题推进、话题分裂为几个子话题,或是话题发生改变,不管怎样,它们都是围绕话题进行的。其话题推进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一是出现在一个话轮内部的单话轮话题推进,二是出现在话轮之间即语对中的跨话轮话题推进。例如:
(1)而沉默往往导致(家暴)爆发。多年来,我们已经见到很多因为家庭暴力而引发的极端案例,很多女性被殴打致残致死。而2005年,我们曾经采访过河北石家庄女子监狱,十几位女犯都是因为无法忍受家庭暴力而将丈夫杀死,而被判重刑入狱。专家认为,这是暴力得不到干预和控制的典型结果,在国际上被称为“受虐妇女综合症”。但即使恶性事件频发,不少社会舆论对于家庭内部暴力的态度依然含糊和暧昧。(《看见·一次家庭暴力事件》2010年9月25日)
(2)主持人:其实有时候目标越高、越远,它给你带来的失望可能就越大。当时有没有过在追逐事业的这条路上,碰到过什么样的坎坷、荆棘?
张嘉译:我觉得我挺顺的。
主持人:挺顺的?
张嘉译:对,其实我是一个特别能够化解这些的人,我做什么事情可能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努力了没有,如果你真是尽力了没有做好我可以原谅自己,我会承认我能力不行,那么你再去修炼你自己的能力。(《艺术人生·简单的幸福》2011年4月11日)
从内容上看话题是建立话语连贯关系的重要依据。作为一种信息单元,对话体的电视访谈语篇,同样具有自己的话题结构与述谓结构。而着眼于话题角度,对同一话题不同方式的述谓,如果在时间的线性序列中展开便形成了话题的连贯,这样,电视访谈语篇也便是由其中所包含的话题在话题连贯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而动态建构起来的。其实,在电视访谈语篇的动态建构过程中,它的话题推进发生在两个层次,一是发生在话轮内部,二是发生在话轮之间,但是,无论单话轮话题连贯还是跨话轮话题连贯,作为对话体语篇的动态建构方式,其本质上是一样的。话轮和话题并不总是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话题这一着眼点出发,电视访谈语篇的话题推进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话题延续,二是话题延伸,三是话题转移。
话题延续是话题与述题之间的关系,是指针对前一个表述中的话题,继续采取不同的述题加以述谓。在话题延续的过程中,尽管话题没有发展变化,但是,随着述题的动态发展变化,话题不断接受新的述谓,接纳新的信息,因此,话题以零形式的态势不断向前延伸,而电视访谈语篇就在述题的信息增量过程中动态建构起来。例如:
(3)星云大师:日本兵来了以后,杀人放火,他们把我外婆推倒在一个稻草里面,正在要点火烧她的时候,后来又来了一个日本兵,不晓得要讲什么话,他没来得及放这把火,就匆忙离开了。我的外婆逃了一命。没想到的是,逃过了火灾,却还有水难在等着她。近60岁的外婆,又被日本人抓去煮饭,结果在寒冬的季节,被日军残忍地扔到了河里。(《天涯共此时·台海记忆:星云大师(上)》2013年12月31日)
这里,话题与述谓在时间的链条中展开,几个时间词语形成一个参照时间链,后面的时间以前面的时间为参照,生动叙述了星云大师的外婆遭受日本人残忍迫害事件的发展脉络。
(4)2013年10月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由总政治部联络部建设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正式落成,广场正面是5组浮雕,再现了当时隐蔽战线的5个突出战斗场景。浮雕前是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为原型的英雄塑像。1949年前后解放军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由于叛徒出卖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枪杀的有1100余人。而在这个广场的花岗岩墙壁上刻着的就是经各方查找发现的846个烈士英名。(《天涯共此时·台海记忆·红色特派员魂归故里》2014年1月21日)
这里,话题按照话题与述谓的一般逻辑顺序在空间上依次展开。描述事物的性质或呈现的场景、状态时常常使用的此类话题延续方式。它主要是围绕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展开详细描述。
(5)柴静:我记得汶川地震之后你曾经说过,说尽量不要捐现金,尽量捐物资,那么即使有人贪污这些物资,他家里面无非储备两袋大米,他装不了更多,但是现在你又说如果捐物资的话太多了,堆积在那儿是没有办法处理的。
李连杰:每一个历史时期不一样。因为那个时代,因为壹基金的结构问题,你捐了现金它不能够及时地反射到灾区去,所以更多的是需要物资来去直接地给予。那现在这次是国家大量的水,大量的物资调上去了,民间的一罐的两罐的,这么的,您就别送了最好。因为它所占用的志愿者和分拣所有这些东西会造成一个承担,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在情感高涨的这一个月当中去探讨,要理性了以后,大家都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探讨。所以有时在开玩笑,你不能够在说一句非常理性的话在感性的时候,在感性的时候说了一个很理性的话,你就会基本上被骂翻了。(《看见·独立的滋味》2013年5月20日)
这里,话题与述谓是一般按逻辑顺序展开的。它是解释或说明事物之间关系时常用的话题延续方式。
(6)旁白:懂得感恩,让看似瘦弱的高秉涵拥有一颗强大而温暖的心灵,带着对故乡的思念,带着对承诺的信守,他用自己奔波在海峡两岸的身影诉说着海峡无法阻隔的亲情和对故乡的依恋。他曾经说:“过去他们牵着我的手,从家乡逃到台湾。现在,我抱着他们的骨灰从台湾回到家乡,这是回馈,更是感恩,这是义务,更是责任。”能够回到故乡的游子是幸福的,海峡阻隔的历史一页已经翻过,当我们穿梭在大陆和台湾时,不应该忘记曾经有那样的一群思乡的游子,思乡却不能回家。(《天涯共此时·台海记忆 高秉涵 回家之路》2013年10月15日)
这里,话题——述谓按照一般逻辑顺序展开,主要评论了台湾老兵高秉涵令人感动的送战友回故乡的善举。
在上述四种不同类型的话题延续方式中,叙述性话题延续和描记性话题延续由于均是用语言表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时的常用的方式,因此两者在话题与述谓结构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时间性特点,而说明性话题延续和评议性话题延续都不是对现实事态的表现,所以它们的延续方式是非时间性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上述四种不同类型的话题延续既可能发生在单话轮内,也可能发生在跨话轮内。
话题延伸是话题之间的派生关系,是指从上一个表述中的话题或述题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引出相关的子话题然后进行述谓。通常把派生源自的那个话题称为“母话题”,由母话题按一定规则派生出来的次级话题是“子话题”。话题延伸主要包括:
一是链式延伸。链式延伸中母话题的述题派生为子话题,子话题的述题又派生为次一级的子话题,依此类推从而构成一个话题推进链。其特点是第一级小句的述位变成第二级小句的主位,并依次推进。例如:
(7)蔡健雅:我是一位非常害羞的一个女生。站在舞台上对我来说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情,要和那么多陌生人说话。所以我常常就带着我的吉他,用音乐和大家说话。
主持人:你是说你用音乐跟大家说话,可以找回那份自信是吗?(《艺术人生·原创音乐的力量(上)》2014年3月6日)
在嘉宾蔡健雅的话语里,“女生”在前一分句中是的述题,在后一分句中成为“要和那么多陌生人说话”的话题。
二是框架延伸。这一类型即一个话题的述位分裂成几个子话题。同派生延伸一样,每一级的延伸都至少生成两个子话题。从主位述位关系来看,框架延伸实际上是一个较高层次的小句的述位分裂成为次一级小句的主位。例如:
(8)王刚: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因为就我个人的体会,我自己凡是经历过这个的,都上过当,受过骗,但是我还能承受得起。但是我们好多的工薪阶层,花了自己几乎半生的积蓄,买了一大堆赝品啊,太惨了。我曾经有一期,我以为把一个藏宝人,给砸神经了呢,康熙五彩,最后一个藏宝人,一个康熙五彩,荷塘鸳鸯纹的笔洗,一般来讲砸了以后,对方都是惊愕,或者沮丧。还有的女孩子都掉眼泪了。(《艺术人生·十年》2010年6月29日)
三是裂式延伸。这一类型是指母话题从内部发生分裂,从而派生出若干子话题。裂式延伸形成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从主位述位角度看,裂式延伸是由一个超主位或上义主位分裂出一组下义主位。例如:
(9)画外音:从1992年开始,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同乡们完成回家的梦想,实现人生最后落叶归根的希望。有时,他把兄弟们的骨灰交托给在大陆的亲人,但很多人已经无亲无故,他只能找到一片玉米田,或者一颗大槐树,把骨灰撒在村里的土地上。(《天涯共此时·台海记忆 高秉涵 回家之路》2013年10月15日)
在这里,母话题发生裂变,从“想尽一切办法”到“把兄弟们的骨灰交托给在大陆的亲人”和“把骨灰撒在村里的土地上”,母话题分裂为两个子话题,各自构成独立的话题——述谓结构。
四是蕴涵延伸。这一类型即由第一级小句的话题直接派生出下一级小句的话题,两者的关联在于子话题是母话题的语义内涵的一部分,或是母话题的蕴涵。蕴涵延伸中母话题与子话题是一对一的关系。例如:
(10)记者:你提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要中央政府加大财政的投入来向农村倾斜才可能做得到,有人说这中国这么大的地盘要多少钱?
毛丰美:这个也是事实,中国农民一多半,像我这么说的都能解决的话,可能国家财力要拿出一半,但是你不能因为多,就不加大投资。
记者:也许有人觉得说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讲,农业占GDP的比例并不大,即使对他投资不大的话,也不太影响国民经济。
毛丰美:他那个事是这么说,要是没有农业,这国家还瘫痪呢,这证明农民重要。是不是就要农民这块加大投入。就当作战略。我也知道中央心思挺着急,我看出问题了,年年帮吵吵。 (《看见·言者老毛》2010年3月18日)
在这个例子中,记者在第一个话轮中的母话题是“所有提案都是中央政府应当向农村加大财政投入”,它派生出了下边的子话题“中国农民人口多”,接着又派生出了一个子话题“农民很重要”。三者的关联在于三个话题语义内涵的蕴涵关系。正是由于“中央政府向农村加大财政投入”这一母话题才会引出“中国农民人口众多”,然后又引出“农民的地位”这些子话题。
五是聚合延伸。聚合延伸指多个话题共同综合成一个新的话题,或者由一个话题的完整述谓充任新的话题。例如:
(11)解说:毕业分配形势不好,以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靠关系”。家里八辈子务农,没有任何背景。他也从来不知道领导的家门在哪里,甚至忍受不了送礼的时候,心里做贼的感觉。于是陈生被分配到了广州教育学院。(《看见·北大屠夫》2013年4月22日)
“就业形势不乐观”的话题是由“毕业分配形势不好”和“家里八辈子务农,没有任何背景”两个子话题构成,紧接着,有两个子话题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话题,即陈生“被分配到了广州教育学院”。在这里,聚合延伸是通过 “于是”完成的。
话题转换指的是在说话中开始一个新的话题而原话题自然关闭的现象。话题转换是语言使用者作出的选择,符合语言的变异属性,话题转换的发生往往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和动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话题接续固然是一种强势的话题发展格局, 但是人们也常常由于某些原因转换话题。尤其是在电视谈话中,因为在绝大多数电视话语的话题推进过程更需要很多次话题的支撑。不过,为了使由众多次话题构成的话语结成一个连贯的有机体,在话题推进的过程中, 话题相关是非常重要的,即所有的次话题或者次话题的次话题都要围绕话语话题从不同的角度铺开。话语话题就像风筝线一样控制着电视谈话的话题。范戴克在谈到话题转换时曾指出,一个连贯的话题也会呈现“不通”和“变化”, 是话语发展的一种类型。他运用“宏观结构”这个词涵盖各次话题之间或话题框架内各表达式之间的转换。
电视访谈节目一般每次都有一个核心话题。不过,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交际的时候,谈话人总会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次话题展开。这时,电视访谈语篇的多个次话题之间便会出现并不相同的排列和推进情况。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
一是连贯式话语转换。连贯式话语转换是按照理想的语言线性特点在时间链条上展开,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前一话题关闭后一话题开启的语篇发展模式。例如:
(12)记者:他们说,妈妈临终前还是很惦念你?
高秉涵:对,弟弟跟我讲,他说大哥自从你离开家以后,我们家里几乎已经没有笑声。除夕晚上这一餐,妈妈几乎没吃过饭。都是泪流满面在桌子上坐一下,在妈妈旁边餐桌上放一个碗放一个筷子,留给我。“春生,不管你活着没活着,过年了,你就陪妈妈再吃一餐吧。”然后说完,妈妈再捣个东西放在碗里擦了眼泪就走了。
记者:你妈有你的照片吗?
高秉涵:就是小时候的照片,光头照片,那个照片是妈妈死了以后,在妈妈枕头底下发现的。(《看见·归去来兮》2012年4月22日)
从这组对话可以发现,主持人的提问使话题从“妈妈临终前对儿子的惦念”到“妈妈保存儿子的照片”,从而导致话题不断向前推进,同时嘉宾的话轮中也不断显示着次话题的转换。
二是并进式话语转换。并进式话语转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次话题同时展开,但受到语言线性特点的限制,这两个次话题只能一先一后交错进行,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例如:
(13)嘉宾一:你说的这个我对农民的看法,我就发现,比如说, 家在农村的人不一样。最近网上流行一个可能在北京读大学的研究生写的一篇文章,写他的家乡。他就说武平县这个地方,你看,为什么六合彩那么兴盛… …
嘉宾二:农民,农民的赌博的这种性格, 为什么会赌成这个样子呢? 其实两点。第一点就是我觉得大家不懂算数……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社会不平等的地方,贫富差距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出这种事。(《实话实说》2009年9月26日)
由此可见,作为对话体的电视访谈语篇,不管是在单话轮中还是在跨话轮里,大多是借助于话题关系来实现对话关系实现语篇连贯的,究其原因,恰恰在于对话语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意义单位,它是说话人个人观点、思想的载体,要想实现两个不同语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必须首先依赖语义的相关,而话题的延续、延伸、转移则是语义的相关的重要体现。
对话体的电视访谈语篇具有连贯性和动态性等显著特征,它是动态建构的结果。而电视访谈语篇的动态建构发生在两个层次,即话轮内部和话轮之间两个层次。由于跨话轮关系中说话者和受话者不可能对共同的话题直接推进,这需要两个话轮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连接以保证对话体语篇的正常动态建构,话语标记则成为实现电视访谈语篇连贯性和动态性的重要手段,体现出重要价值。
语篇组织功能是指说话人通过话语标记把零碎的不连贯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的话语,它体现了交际主体对交际活动自身连贯性的关注。在语篇组织方面,话语标记的功能与内容连贯、形式连贯都密切相关,其中形式连贯尤其彰显出话语标记语篇组织的突出价值,它对整体形式连贯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交际进程中各步骤的组织功能,表现为整个交际进程的连贯有序, 话语标记对局部形式连贯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所在话轮的控制和维持功能,表现为所在话轮的连贯有序。
1.整体形式连贯功能
话语标记对整体形式连贯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交际进程中各步骤的组织功能。可以分解为标记起始、标记终结和示话轮的转接和延续三个方面。
(1)标记起始
(1)朱军:好!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当中来到《艺术人生》的演播现场。今天来到《艺术人生》做客的这位嘉宾来自一个大城市,那个大城市非常地繁华。虽然他在成名之后去了世界很多国家,也去过许多著名的城市,但是在他心里依然忘不了那座大城市,那么这个大城市,就是他供职的那个单位所在的辽宁省的铁岭市。现在我们掌声请出本期《艺术人生》的主人公,铁岭民间艺术团的演员赵本山。(《艺术人生》2015年1月1日)
(2)标记终结
通常情况下交际活动不会戛然而止,而是由意欲中止会话的一方运用某些手段来示意对方交流即将结束,而“好了”“好吧”“行了”“得了”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标示交际活动结束的话语标记。例如:
(2)白岩松:好,非常感谢袁主任今天给了我们非常详细的这样一个解答,的确,今天就像教育部的陈宝生所说的,他真的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高校的高考揭晓了,五年后又会是什么样呢?在这要祝贺所有入选的高校,同时其他的高校,加油。(《新闻1+1》 2017年9月21日)
(3)显示话轮的转接和延续
一般而言,口语交际中说话轮次的分配并非事先派定,在交际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冷场或重叠发话等影响交际连贯性的现象。为了避免该类现象发生,说话人通常会使用话语标记。话语标记的转接功能可以分为抢夺式转接和非抢夺式转接。抢夺式转接指上一话轮说话人还没有完成话语之前,标记使用者用话语标记来打断对方。非抢夺式转接通常发生在后一话轮说话人应承上一话轮说话人的期待而发话的时候。例如:
(3)白岩松:嗯,袁主任,下一个问题是是否到五年后,五年后这个名单他不是终身制就会有变化,你想想这学校非常在意自己的荣誉,因此地方也会很在意和在乎这样的荣誉。我们来看一个啊,高等教育双一流的施工蓝图,北京市预计要投入100个亿,广东省省市各级财政三年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河南省投入31个亿,等等等等……,这全是这个数字,你看这个四川也是要有了宏伟的目标,上海也同样如此。会不会展开一场宏大的军备竞赛,五年后为了让自己留在这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让我们担心的事情发生呢?(《新闻1+1》 2017年9月21日)
话轮延续通常指同一说话人对他在前面话论中言语行为的继续。用于话轮延续功能的话语标记虽然也用于句首,但与作为话轮转接手段的话语标记使用的语境不同。在发挥话轮延续功能时,谈话的另一方仅仅是随声附和,并非同等投入。用来标示话轮延续较为常见的话语标记有“然后”“那么”“接下来”等。例如:
(4)主持人:但是我能为了自己的生命负责。在旁边坐着的人,他不会为我们的生命负责。所以有些时候就尝试做雷锋嘛,我有时候也经常会提醒别人关手机。那是另外的话题了。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关注如何让航空公司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愿意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为乘客来主动提供这方面服务。继续关注。(《新闻1+1》 2017年9月21日)
2.局部形式连贯功能
由于人们在认知和口语交际能力上的局限性和对交际过程中未知信息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在叙述过程中很难一气呵成,形成一个意义高度连贯的整体,这时说话人通常会使用话语标记来控制和维持当前话轮,实现其局部的形式连贯。话语标记在语篇的局部形式连贯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占据话轮功能和延续话轮功能。一是占据话轮功能。占据话轮功能是指说话人由于某种原因通常表现为暂时性思维中断或思维混乱等而造成了话语的暂时中断,这时说话人为了保住对该话轮的支配权,同时给自己提供思考、修正的时间,通常会用话语标记来占据话轮,直到找到合适的话语形式或内容为止,有时也会以失败告终。一般说来,用话语标记来占据话轮所用的时间基本上等于说话人用来思考话语内容、组织话语形式的时间。如例(5)中说话人用“呃”来占据话轮。
(5)邹建军:呃,我记得,但没有这个话题之前就曾经看到过空中wifi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商机问题,事实上现在的这种移动智能已经是说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东西,如果连接wifi的话,的确它会带来巨大商机,所以我个人认为行货其实动力应该会是挺大的,因为除非他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那么你可以看现在,比如说像国外一些航空公司,那么他就是简单的wifi收费他也可以带来一个相应的一个比较大的利益。(《新闻1+1》 2017年9月21日)
二是延续话轮功能。延续话轮功能是指说话人通过话语标记来保持所在话轮的连续性。例如:
(6)石钟琴:也是为了表现喜儿到白毛的这个年度的跨线,就是春夏秋冬由四位演员扮演,喜儿黑毛,黑,灰,白这样来完成。它当然不会像戏曲这样,变脸变那么快,它是每一段有一个独舞,然后回到这个挡片后面,再出来一个演员,最后,当然是舞剧的最后,就是白毛出来,这样很漂亮。
主持人:我明白了,其实就是,最早的时候是喜儿,在家里做女儿的时候是喜儿,后来到山里就变成了野人,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黑毛灰毛变成白毛,我觉得是不是跟咱们舞蹈本身,这种艺术形式有关,无论是演电影还是唱歌剧,它可能从头到尾在体力上,是能够支撑的,舞蹈可能就不太容易,这么大一部舞剧,那么重的角色,一个人跳下来是不太容易吧?(《艺术人生》,芭蕾舞剧《白毛女》2017年6月9日)
电视访谈活动是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之间之间的互动过程。对说话人来说,交际是一种保证取得关联的明示行为,对听话人来说,交际是一个识别说话人意图的推理过程,以扩大双方的相互认知环境。在电视访谈活动中,说话人尤其是主持人总是随时监督自己阐释或解释话语的方式,并同时意识到这种人际商讨的永恒必要性,意识到阻塞这种商讨的障碍在哪儿。话语标记的人际互动功能体现了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间的相互关注,即交际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提示,共同作用于交际。
1.强调主体评价,强化命题信息
尽管每一个语言单位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固定的,但是在语篇的层面上,语言单位的实施及其信息的表达则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表现在说话人的表达意图总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话语层面上语言单位所呈现出来的出来的信息。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当话语的信息强度低于交际层面上说话人拟定的强度时,说话人便会设法通过话语标记来提高其强度,以明示的言语手段加强信息的来源,起到确证命题、不容置疑的效果。例如:
(7)主持人:什么都没写。其实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写,在写之前,很想知道,您在今天,当代,当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况。
徐克:我觉得生命是很短,我曾经写过一个剧本,是讲一个细胞的生命,细胞的生命是在我们体内,新陈代谢,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它的,对它的过程里边,也许觉得因为它太小了,不重要,我们也是很小,在宇宙里面,我们真的是看不见,我们比一个细胞更看不见,可是里面我们经历的东西,都是我们一辈子觉得,很重要的事情,生命很短,你会突然间发觉,这几十年过去,当你躺在床上的一刹那,跟我讲的时候,你总结之后,你一辈子做过什么,你开心吗,值得吗?我认为,每个时候,你生活中的每一秒钟,你都会回答这个问题,你觉得到最后,还是没有辜负你自己,生命就是这样子,生命是你做任何事情都好,你必须要认为,你在最后一刹那,你对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觉得满意的话,就对了。(《艺术人生》2008年12月12日)
例(7)中,话语标记 “我认为”可以省略而不影响语义表达,语句本身便是阐明作者的观点,但使用了标记语以后,无疑更加强了作者主观的意见强度。
2.顾及对方感受,弱化命题信息
在电视访谈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达到使听话人更顺畅地理解、接受内容并为之所吸引,必须时不时地站在听话人的角度考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当说话人意识到一些语句的信息强度过高,可能会使听话人到不快,甚至伤及听话人面子时,便需要及时地利用话语标记语来弱化信息强度,调整语言表达。例如:
(8)白岩松:你看啊,陈宝生部长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您觉得会开始什么?您别说我在看到今天这个名单之后开始关注,哟,对学校的这个学科特别在意了,这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校可能并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可你“一招鲜”,在某一个学科完成了一种突破,就像羽毛球最开始是女双先拿了冠军,才有了后来五块金牌都拿,是不是鼓励大家去做这种“一招鲜”?(《新闻1+1》 2017年9月21日)
3.表明主观态度
表明话语组织者态度的话语标记语有助于语篇的连接。借助这些标记语,话语接受者可以不甚费力地接收到发话人的主体评价,推出相关语用意图。许多由言说动词构成的标记语本身便隐含着对后续观点的态度,如“恕我直言”“实话实说”“严格地讲”等,多表明主观上觉得后续观点较难接受,提醒受话人做好心理准备。也有部分标记语在反复的使用过程中增加了主观态度义,如话语标记“应该说”。
(9)主持人:好的,其实我觉得说到这儿,应该说我们的祝福,都在姜昆老师的这个祝福当中送给了杨澜。那我们还是为了明天的美好,今天也确实该悠着点。(《艺术人生》2013年2月3日)
可以说,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是帮助话语听话人认识并建立起与话语内容相关的认知语境。语用过程、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均是高度依赖于认知语境的信息处理过程。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它不是听话人预先确定的,而是在话语理解中不断选择、调整并最终构建的结果,他们会在交际过程中利用百科知识、逻辑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去生成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假设,从而推导出交际话语的内在意义。
电视访谈语篇是具有连贯性和动态性的对话体语篇,话语标记是其实现动态建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话语标记可以参与这种特定语篇的组织、推进话题、唤起听话者的注意、表明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连贯的话语、维持交际的正常进行。本文从语篇理论出发,探讨了话语标记在电视访谈语篇的话题推进方面的作用,并且从功能的角度, 详细地分析了话语标记的语篇组织和和人际互动功能。话语标记的研究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话语标记的功能也远非一篇文章所能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