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205)
高校入馆教育是从大学新生开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随着阅读推广在高校越来越普及,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也不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加有效地发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高校中的作用,就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入馆教育无疑可以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入馆教育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有集中讲座、观看视频、参观游览和在线平台等多种类型,根据相关的调查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以互联网的视角来看,入馆教育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
(一)线下形式。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即集中讲解、实地参观、发放读者指南等[1]。集中讲解形式的培训讲座是目前高校入馆教育里普遍采用的用一种形式,开展培训的场所大部分是在图书馆进行,当然也有部分是直接深入各院系进行。入馆参观体验、实地参观是大学新生真正接触图书馆的开始,由图书馆馆员带领新生进行参观,现场讲解指导,新生通过近距离的了解图书馆,亲身体验图书馆的设施、服务,实现快速熟悉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的宣传折纸和使用指南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汇编而成的折纸和手册,以便于新生随时携带,随手查阅。宣传资料的发放时间一般是选择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有极少数是与录取通知书一同寄给新生。此外,还有一些线下的形式,如将入馆教育纳入素质课程、开设宣传栏等,只有极少数图书馆采用。
(二)线上形式。线上形式有静态页面浏览,入馆在线考试系统和虚拟图书馆等类型。静态网页宣传是将图书馆的相关内容信息制作成不同栏目的静态网页,一些高校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上设置了新生专栏,为新生提供一站式的入馆教育信息引导。比如,上海大学图书馆新生季专栏,在这个专栏里,图书馆将新生指南、学术资源门户使用指引、新生第一课、自助借还书、自助选座、讲座信息、资源服务便览等链接内容集成在一个页面里面,新生可以自主的点击相关链接,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入馆在线考试是以入馆教育的内容为考题来源,构建题库,采取随机考题或者固定考题的形式进行考试,并与借阅证的权限、激活等服务挂钩,在正式开始考试前,读者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相关资料(如在线视频、参考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虚拟图书馆给新生提供了高效、直观的入馆教育形式,以游戏通关的形式,寓教于乐,达到入馆教育的目的。
(一)传统的途径与手段分析。传统的入馆教育形式多为线下开展,如,在培训讲座、集中讲解等活动中,使用PPT、投影仪进行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的讲解和展示,又或者在图书馆的视频播放设备上,发布图书馆的视频短片,又或者在宣传栏张贴海报、在大厅摆放易拉宝等宣传推广形式,基本上都是借助于一些传统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说,传统技术手段,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包括对人员的组织和安排,特别是对新生进行集中组织安排和引导等,而且传统的技术手段不利于后期对入馆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对于开展入馆教育馆员的临场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好的临场表现力、掌控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二)新媒体、新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与途径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拓展了手机、ipad终端等传播渠道,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视频的社交网络平台和新媒体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手段,引入动画、虚拟三维技术,甚至通关游戏的理念到入馆教育中。新媒体、新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迎合新生的偏好,有助于入馆教育的内容被新生接受,同时也有助于与新生的互动交流,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为开展入馆教育的大数据分析等,提供了广泛的数据信息来源。华晓琴等通过对中国“985工程”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发现74.36%的图书馆利用视频方式宣传和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利用移动图书馆和微博进行推广的也分别占69.23%和58.97%。[2]在新媒体平台的欢迎度上,重庆大学图书馆通过调研发现38.6%关注了微博,44.6%关注了微信。[3]
影响入馆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如,硬件设施、社会环境等等,从入馆教育涉及的要素来说,影响入馆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入馆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和形式。
(一)影响入馆教育的主体因素。入馆教育的主体是入馆教育的实施者,泛指图书馆,具体的说是开展入馆教育的图书馆馆员。图书馆作为入馆教育的主体,对于入馆教育效果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图书馆客观条件的制约,即硬件设施、人文环境等的影响,如,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应用,都会对大学新生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吸引力。如果图书馆设施先进,布局合理,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等符合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入馆教育,特别是入馆参观体验会更容易吸引新生眼球。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的影响,即馆员的因素。入馆教育的主体是图书馆,但最终的实施要归结到馆员。馆员是图书馆最具有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要素,由于直接的面对新生,馆员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爱好倾向等会通过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而在入馆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安排等等,更是会对入馆教育产生直接影响。
(二)影响入馆教育的客体因素。入馆教育的客体是大学新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新生代大学生更容易就接触到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也敢于尝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而且伴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他们信息获取方式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习惯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利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获取信息和各类服务,这也使得他们对于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内容、落后的技术设备和思维理念等缺乏兴趣,因此,在某些程度上或者某些方面,新生代的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的实现与否,就会最终表现在入馆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上。
(三)影响入馆教育的内容因素。入馆教育作为高校图书馆针对新生开展的一项入学教育活动,其内容框架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活动实践中已基本固定,都是以推广宣传图书馆使用为主题,围绕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向高校新生进行教育培训,除了图书馆自身发生新的变化,入馆教育的内容需要微调外,基本上每年差不多,所以,从内容体系上讲,入馆教育的内容细节设计的好坏与否,就成了影响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如图片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文字的表达、网页布局、视频的拍摄角度等等,都会对一个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产生比较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如生动、出彩的内容会更容易让新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空洞、平淡缺乏针对性的内容难以吸引新生识记,并且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到下一次入馆教育内容变更之前。
(四)影响入馆教育的形式因素。入馆教育的形式,无论是传统的线下形式还是方兴未艾的线上形式,作为入馆教育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入馆教育内容的表达,进而影响了入馆教育的效果。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入馆教育形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入馆教育内容,只有合适的形式配以合适的内容,才能有效的发挥入馆教育的作用。如传统的入馆教育方式,无法很好地展示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建设成果,比须通过后续的多个专场培训,才能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及其利用方式[4]。有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以讲座形式为例,网络在线培训是读者最喜欢的培训形式,占45%;其次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占30%[5],由此可见,不同的形式在培训群体中的接受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
当前高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开展得如火如荼,极大的提升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以及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阅读推广也在不断的刷新广大学生对于图书馆的认知,并越来越吸引广大学生进入图书馆。入馆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吸引力问题、参与度问题、内容形式僵化等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阅读推广存在着相似之处,因此,从阅读推广的视角来看,提升入馆教育的效果,需要多措并举,创新发展。
(一)以馆员素质提升和长效机制建立保障入馆教育。加强入馆教育馆员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进行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馆员能够认识的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负责任的馆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耐心细致的为新生提供辅导帮助。其次是业务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和完善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的开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周密部署和安排,调动新生的兴趣和热情,为新生提供优质的入馆教育和服务。三是建立入馆教育馆员引导帮助的长效机制。入馆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次培训、一场活动上,应该是贯穿于大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在大学生任何一个求学阶段都能及时给予指导,就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图书馆,每一位新生配备一名研究馆员,帮助他们完成任何涉及图书馆及其馆藏、学习空间或项目科研的学术工作[6],这种馆员工作会一直伴随直到毕业。
(二)以新理念、新技术开拓入馆教育新模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促使着图书馆的服务和各种应用在不断的升级换代。入馆教育作为图书馆的启蒙教育,应该充分把握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机遇,积极的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和手段,推动了传统形式入馆教育实现快速升级,构建以平台技术为依托、以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为导向的新型入馆教育模式。同时,由于目前培训讲座依然是最主要的入馆教育形式,因此,开展入馆教育的教学研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升入馆教育的培训讲座效果,就显得尤为必要。如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理念,实现入馆教育培训讲座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三)引入学生协同合作多元化入馆教育形式。引入学生和学生社团的力量来开展入馆教育,让学生在入馆教育中担任一定辅导角色或陪伴角色,让学生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帮助学生,如采用导生制、同伴教育或类似形式,实现图书馆服务效益与教育功能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共赢[7]。由于身份、位置等的不同,馆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是比不上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因此,通过学生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来把握学生的心理,可能要比单纯依靠入馆教育馆员自身的工作更为有效,因此,通过让学生来协助馆员开展入馆教育,并在其中持续的扮演一定的角色,能够比较有效的增强入馆教育的实施效果和亲和力。
(四)以数据分析提高入馆教育实效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进行信息挖掘、评价等的重要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让我们将一些潜在的信息展现出来。就如卡耐基梅隆大学教育学院简介中写道:“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8]入馆教育的宏观数据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入馆教育的整体情况,从而对入馆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提升入馆教育的有效性;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则可帮助图书馆了解个体的学生的教育状况,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如,笔者所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2016年针对学生获取图书馆资源的途径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图书馆主页占42.94%,学生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占25.53%,老师推荐则占12.94%,从这些宏观数据分析可以大概的看出学生获取图书馆资源信息的途径倾向,这为图书馆今后开展入馆教育的平台选择和教育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参考。
(五)以激励机制增强入馆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入馆教育中引入一定的激励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这种方式已经被相对一部分高校所采用。综合起来看,新生入馆教育的激励措施大概可以分为几种形式,一是与学分挂钩。一些高校将新生入馆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环节,只有完成了新生入馆教育的学生才能取得相关的学分。二是关联图书馆的使用权限。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与图书馆的借阅证的办理和借阅证权限关联在一起,只有完成了入馆教育,才能拥有图书馆赋予的某些权限和享受某些服务。三是建立积分制。图书馆为每一个完成入馆教育的学生提供积分账号,并给以一定的积分,积分可以累计,通过参与图书馆举办活动以及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等都可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一些有偿服务或奖品。总的来说,新生入馆教育的激励措施,在某程度上有效地提高新生入馆教育的参与度和受众面,确保新生入馆教育的效果。
在阅读推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到图书馆各项活动中,并开展了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的利用。入馆教育的指导、帮助和培训等功能,有效缓解了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进行资源获取和利用的难题,从某种程度来说,入馆教育为读者有效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有效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推广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入馆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研究,不仅是入馆教育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阅读推广有效开展的必然手段。
[1]方都蓝.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研究——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28-30.
[2]Xiaoqin Hua,LiSi,XiaozheZhuang,WenmingXing.InvestigaGtionsaboutnew methodsoflibrary marketingin Cineseh“985”Project Uiversities.Librarn y Management,2015,36(6/7):408-420.
[3]王彦力,刘芳,杨新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30-35.
[4]王小强.新生入馆教育形式的转变及自助开通借阅权限的实践——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56-59.
[5]陈琴,周建芳.微视频在高校图书馆培训讲座中的应用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4):88-93.
[6]Yale University Library.What is the Personal Lib-rarian Program[EB/OL].http://www.library.yale.edu/pl/.2016-12-29.
[7]陈善礼.新生入馆同伴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15(4):48-53.
[8]黄萧萧.以互联网思维重塑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