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治民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我国黑龙江省绥化市,有两大陶艺最具有寒地黑土地特色,一种是黑陶,另一种就是泥陶。黑陶的成品是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距今已有4600年的历史。还有一种陶,是黑陶发展的一次嬗变,当地称作它为“泥河陶”。这种陶就产在泥河本地,又称为“土陶”,颜色有四种:红色、灰色、黄色、黑色,使用的土是黑龙江小兴安岭流经绥化泥河冲刷河床沉积地下十多米深的泥河河床土配以一定比例的页岩黄钙土,经晾晒、粉碎、和泥、搅拌等多道工序完成。黑陶的发明与使用,对人类整个文明的过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人类能动地综合运用自然界中的水、火、土等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改变其物质理性而创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新产品。泥河陶在传承中嬗变,在发展中创新,如今泥河陶作品在设计理念上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人文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制作泥河陶的材料——泥河河床千年沉积于地下的黄土淤泥,其坚实、细腻、柔韧,独具特色。制作泥河陶有一套独特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取土、晾晒、沥泥、揉泥、盘条、修坯、塑型、雕刻、阴干、一次烧结、二次烧结还原等20余道工序。特别是在解决北方陶土烧至700℃—800℃时变成砖红色的难度上,泥河陶传人陈枢经过反复烧造,将陶体还以泥土自然而高古的色彩,实现了泥河陶质朴、拙雅的现代人审美取向。
泥河陶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花鸟鱼虫,又有人类本身的风土人情、人生哲理,这些都是泥河陶所要创作的对象。“花开富贵”“风生水起”“龙运盛世”等系列,创意新奇,文化意义深刻,时而手法夸张润泽如玉,时而妙手偶得,对艺术形态的捕捉高度体现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作品上泥河陶呈现出“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
泥河陶的装饰手法不拘一格,主要采用:泥塑、浮雕、镂空、雕刻、压、划等方法对作品进行表面装饰。器物表面常用现代表现肌理衬托着雕刻的主题,手法有紧有松,有张有合,形成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泥河陶的整体装饰手法摒弃了传统中器物表面装饰手法的程式化、规律化、合理化的特点。泥河陶的现代装饰用绘画的语言可以这样形容,有油画的厚重,有版画的简洁明朗,有装饰画的飘逸以及有中国画的精致典雅。器物与装饰互为增辉,雅俗共赏,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涵,并以其装饰手法的精湛、构想的新颖、技术的成熟,支持着泥河陶艺的整个生命,在延伸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泥河陶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单纯、动态、精巧,细腻与整体、粗与细、大与小等对比,在视野上有着强烈的冲击力,赏心悦目,带给你庄重与舒适之美感,宁静而致远。泥河陶作品艺术特色明显,抽象作品表现出随意与自由,选择与控制,简约时尚。具象作品是艺术保持生机的动力之一,对作品的把握与设计达到了人与人的默契,获得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它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它注入了时代的审美理念,将艺术引入了生活。一组“人物风情”别开生面,它是泥河陶发展的一个新拐点。人物造型夸张,面部表情传神,形中有意,把人物的形态表现淋漓尽致、富有活力、凝练生动,泥河陶的人物创作不同于平面绘画,它必须符合主体概念,符合多视觉的形态审视。这些作品给人强烈感受的同时,有的作品给人带来一种新的希望,作品“绳锯木断”在纯真精美的刻意追求下,其构思却以一种残缺的美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作品的残缺虽是一种遗憾,但不失其精彩,观赏者完全可以用想象去复原失去的部分。它超越了自身符号,诱发作品与观者的心灵对话,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鉴于泥河陶独特的影响力及其巨大的审美价值,目前泥河陶已被列为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河陶作为绥化市北林区文化产业的一支奇葩,先后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等。2010年,泥河陶艺在黑河举行的中俄文化集贸展销会上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深受欢迎。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龙江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获《创新艺术产品铜奖》。2013年5月,泥河陶作品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并有10件作品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2016年,绥化市将重点推进泥河陶艺文化艺术公司发展壮大,将泥河陶全力打造成特色文化名片。
北林泥河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沿革,亦可上溯到史前,距今至少有5万年的历史。原始的土陶只是匠人们烧制的土罐,用做生活器皿,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土陶的式样由实用慢慢变为欣赏进而成为工艺美术品。
公元1880年,清光绪年间,山东省武定府海丰县陈家庄陈枢的曾祖父陈凡增开始,建起了陶器烧造家庭作坊,烧制红陶和灰陶等器物。
公元1900年,陈枢的祖父陈才,子承父业,在家庭作坊烧造一些盆盆罐罐等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公元1940年,陈枢的父亲—陈奇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举家搬迁至黑龙江省绥化,为了维系生活,重操父业,在现绥化市宝山镇平顺村下沟屯建起了一处陶窑,烧制陶器养家糊口。在继承祖辈在山东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原料取材主要是选用了泥河河床土,烧制一些火盆、花盆、烟囱筒等器物。新中国成立后,陈奇被招入政府水务局工作,陈家制陶工艺一度中断。
改革开放以后,春风送暖,百业待兴。陈奇虽年事已高,但不忘记初衷,其最为割舍不下的就是把陈家的祖业——陈氏制陶工艺传承下来,他希冀的目光落在了陈枢身上。陈枢当时已是10多岁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他自幼热爱书画,其作品曾先后在省地获奖,凭着其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在祖辈继承下来的制陶基因,从父亲手中接过制陶技艺。
作为泥河陶的第四代传人,陈枢现任绥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北林区文联主席。多年来,陈枢以他对泥河陶执着的爱,以他艺术家的想象和追求,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有机结合,使得泥河陶这一传统工艺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他走南闯北,先后到西安半坡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宜兴紫沙文化学习,对国内定瓷、汝瓷、哥窑、钧窑、青瓷等古代五大窑系进行了深入考查。到过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陕西半坡遗址等地考察学习,通过不断研究,使陈氏制陶技艺日臻成熟,并定型为泥河陶手工技艺。
泥河陶经过陈枢的不断总结创新,现已形成了“悟道人文系列”“花开富贵系列”“龙运盛世系列”“人物风情系列”等系列作品。泥河陶已不再是早期的呆板、单调的瓶瓶罐罐等生活日用器物,而是现代生活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一件件赏心悦目的观赏品和收藏品,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陈枢将民族文化融进了泥河陶艺,在他的这些瓶瓶罐罐中,极具传统文化的写意表现:《绳锯木断》《风生水起》《月下双行》……这些组成了“悟道人文系列”“花开富贵系列”“龙运盛世系列”和“人物风情系列”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极具本土特色,充满了乡土的气息。泥河陶成为了促进黑土文化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对寒地黑土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雕刻设计,每一件工艺美术精品都蕴含着陈枢对文化的感悟。他在作品立意时大多都取材于诗词歌赋寓言传说、名人名景、民俗乡风,如,《绳锯木断》《风生水起》《月下双行》《玉兔流》《金蝉脱壳》《给力自由》《花开富贵》《蟠龙双戏》等等[1]。
泥河陶工艺,最大的突破是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采用各种肌理装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塑在陶体上;又结合现代派画家创作技巧,采百家之长,使传统工艺的美和现代艺术的美有机结合。谈到泥河陶的特征,陈枢说,取其形,造陶艺之视听;取其意,铸陶艺之魂魄;取其巧,扶陶艺之灵气;取其广博,创陶艺之大美。泥河陶纯手工制作,集泥塑、镂空、浮雕、等手法于一身;其造型独特、古朴典雅,每件作品都是经过大胆创意、巧妙构思、精心制作而成,形成孤品。其作品在大俗大雅中,彰显出艺术家古朴豪放的艺术情怀。
多年来,陈枢执着于泥河陶艺,为了泥河陶艺造型和烧制技术达到完美,特意在绥化市经济开发区宝山镇平顺村下沟屯泥河岸边建起了一处占地1800m2的“陶源结艺”陶艺工作室。其陶艺工作室内,地上、桌上、墙上到处摆放着泥河陶艺品,大多数以罐为主。其作品在造型装饰上古朴典雅,构思巧妙,每件作品都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创意上的独到和设计上的新颖,彰显出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作品的艺术真谛,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现在,陈枢的陶艺工作室已成为省内外艺术家切磋陶艺的聚集地。他的泥河陶传统制作技艺,也被列为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近,他的《沧海一粟》《黑土奇葩》《水墨丹青》等10件精美泥河陶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陈枢的泥河陶艺与以往的土陶有很大的区别,他独具匠心,突破了传统手工拉坯工艺,纯手工捏制而成,是集泥塑、雕刻、镂空、浮雕大写意手法于一身的艺术品。一个个造型独特、古朴典雅的泥河陶艺作品,将“形美”与“神美”结合于土陶的方寸之间。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土陶作品,为现代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泥河陶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其中,个人投资18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贷款120万元,在原有地址投资建设新的厂区和馆所,建成两栋二层新楼,占地3000多m2,建筑面积2200多m2。同时建设了泥河陶艺陈列馆、泥河陶艺体验馆和泥河陶艺研究所。泥河陶艺体验馆位于西楼一楼,面积200多m2,主要用于泥河陶艺爱好者现场体验制作陶艺,陶艺大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泥河陶艺研究所位于东楼,面积200多m2。泥河陶艺陈列馆位于西楼二楼,面积400多m2,陈列当代泥河陶艺术品500多件,历代传承的陶瓷片200多件,主要接待各级领导、相关部门、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同业同行以及陶艺爱好者视察、检查、指导、参观、交流。西楼二楼还有北林区书画院。面积100多m2。该项目建设将带动绥化市乃至全省创意产品的发展,同时必将带动泥河陶、影雕、陶艺、旅游等项目的发展,不但能增强企业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更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也将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该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生产泥河陶艺术品20000件,经济收入可达200万元,利润60万元。
目前,泥河陶艺已经走出黑土地,进入了更大更高的层次和空间。近几年泥河陶作品参加各项国际、全国、省、市等展览,屡获大奖。他的泥河陶艺作品《笔筒》《沧海一粟》《蟾缘》《单耳罐》《韵》等十件泥河陶艺作品,被国家一级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同时,泥河陶艺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首肯以及媒体的好评,原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人大副主任单荣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副部长赵德信、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绥化市、北林区委等领导都对泥河陶艺给与了极大的关怀和重视。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著名画家吴团良先生,中央工艺美院副院长、著名陶瓷设计名家杨永善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建军先生,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宏图先生等诸多专家学者都对泥河陶艺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美术网、新华网、新浪网、东北新闻网、黑龙江日报、绥化日报、绥化晚报等新闻媒体先后采访泥河陶艺,参观陶源结艺工作室,报道泥河陶艺。相信在领导们的关怀重视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以及媒体的关注下,泥河陶艺的前景必然会更加广阔,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它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1]陈枢与北林泥河陶[EB/OL].绥化新闻网,2017-09-10.
[2]泥河陶:黑土地上绽奇葩[EB/OL].东北网,2017-09-12.
[3]泥河陶:绥化泥河陶首次亮相哈洽会[EB/OL].东北网,2017-09-30.
[4]塑泥成艺沾得泥魂——访泥河陶艺传承人陈枢[EB/OL].黑龙江新闻网,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