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丽 武 术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大学英语翻译试题的变化是:由孤立的单句翻译转向段落翻译,由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向语言的综合运用;同时也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试题设计形式也有所变化,原来是学生在已给隐含信息的基础上,只翻译一半的句子就可以,这种有理有据可查的信息实则简单;而现在却是整段文字的翻译,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在试题内容的设计上,重点考查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需要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国家文化的地道译法,在知识深度上有所增加。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在学生走出国门后,能用英语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之美德。文章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的四个翻译标准,探讨大学英语四级试题翻译问题。
传达信息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一要点。笔者着重分析了近十年四级翻译试题的文本类型:2008年6月四级翻译试题考点侧重于知识产权方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四级翻译试题考点侧重于环保方面;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四级翻译试题考点侧重于信息方面;2007年12月和2009年6月四级翻译试题考点侧重于政治方面;2011年6月和2013年6月四级翻译试题侧重于社会焦点问题; 2013年12月份四级翻译试题考点再次有所突破,转变为丝绸之路、中秋节和中国园林,所考内容均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考点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目的是使考生更多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扬,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的进程。现今新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为: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综合性人才。
四级翻译试题历经多年变革,逐渐凸显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所以考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更多的涉猎中国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将中国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的新题型为汉译英段落翻译,其中具体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历史、民俗、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等,这些热点话题无论从体裁还是从文本角度分析,均传递以事实为依据的信息,隶属于非文学文本,很少涉猎虚构的成分,所以考生在备考此类试题时,要在原题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确保忠实于原文,准确再现原文所反映的意图和目的。例如:“study”一词,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符合客观事实的分析,在下面这个句子中“Maryisstudyinginthestudy.”“study”一词我们一直译为“学习”,可是在此语境之下就不能译为“学习”,而应译为“书房”。所以正确的译文应是:“玛丽正在书房学习。”依据奈达翻译标准的传递信息理论,考生不但要准确忠实的表达原文意思,而且要结合上下文,克服语言的随意性,深入思考后方可确定其意思。
传递原作的精神和风格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二要点。翻译首先要做到保留原文的信息和原作的精神与文体风格,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文艺学、美学及文体学理论,争取做到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文完整的表达原文的信息,译文与原文在“信、达、雅”等方面做到统一。英语四级翻译试题的素材涉及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考生在翻译此类体裁时,翻译风格应是严谨的,确保译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均能传递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基于以上标准,考生备考时不应只注重听力和阅读方面,应加强翻译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等。这三种能力也是四级考试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考生要围绕这三种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教师应选取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教材,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介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的译法,例如:剪纸、中国梦和孔子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语言顺畅,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三要点。译文应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做到语法规范、用词严谨。单词意思模糊是现在考生最大的难题,学生在备考时只在乎词汇量的掌握而忽视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从而造成考生译文中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在授课讲解中,教师应对四级翻译试题所出现的具有文化特色的高频词汇进行详细地讲解,例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和习俗、历史事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词汇;通过单词的英语释义来掌握该词的准确含义。在四级翻译试题中,命题者多以短语的固定搭配为核心考点,其中包括:动词加副词、动词加名词、动词加介词、名词加形容词和名词加介词的搭配等。在授课讲解中,教师应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还要对英语基本语法进行复习,其中包括:虚拟语气、比较结构、倒装和时态等。考生如若能熟练运用这些固定搭配和语法,使其完全符合译入语的规范要求,必将提升翻译能力,使译文更加精彩。
读者反映类似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四要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译语接收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这一理论也恰好适合四级考试翻译的新题型,考生翻译出来的译文应通顺、自然和流畅,译语接受者在阅读译文时如同源语接受者在阅读原文,进而他们对文章的反应也趋于一致。所以考生在备考翻译试题时,应注意阅卷者对你译文的直观反映。
在翻译过程中,阅卷教师尤为关注的是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技术转换问题,首先就是奈达翻译理论的精确性,即是否传递了原文的信息。其次要关注的是翻译操作的自由度,即译者在保证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之上可延伸的操作空间,同时也是忠信翻译与自由翻译的转换。考生在分析翻译试题时,首先要对原文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延续。理解和表达作为完整统一体的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只有透彻地理解原文,译出的文章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所隐含的各种信息。以上的种种分析恰好吻合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即信息的等量传递,强调“内容第一,形式第二”,这种翻译理念比较适合以传递客观信息为目的的文体的翻译,四级翻译新题型恰好属于客观信息传递的范畴。
(一)课程安排方面。从我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的转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最初的注重词汇和语法,到后来注重听力和口语表达,现今又转向注重翻译能力、语篇能力、文化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这些变革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加入一些翻译方法的讲解,逐步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文化能力。教师应重新分配课时,减少读写课程的比例,增加英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时,减少课堂老师的讲授部分,增加学生自我阅读和讨论部分。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构筑自身文化理念,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倡导者和传递者。
(二)教材选取方面。以往的大学英语教材将翻译题设置在课后练习题的最后,主要题型是短句的翻译,占据了学习内容极小的比例。为适应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变化,教材也做出相应的改动。应涵盖历史、文化、科技、新闻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增加翻译习题的作业量,在质和量上都应有所提升,所以教师选取的教材也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通过对比历年四级翻译试题,积累数据,对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比例安排上给出合理化建议。
翻译能力作为现今大学英语四级中愈加重视的考核点,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本文先是简要地阐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以及适用性,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变革后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运用翻译对等理论的四个要点来指导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并对翻译试题变革后对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加以说明,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1]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
[2]殿兴.信达雅与翻译准确性的标准[C]//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4]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建忠.汉译英的翻译单位[J].外国语,2001(6).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8]杨晓容.翻译标准制约因素[J].外国语,2004(4).
[9]黄国文,张美芳.从语篇分析角度看翻译单位的确定[J].翻译季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