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2018-04-03 07:28冯秋霜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动画片智力康复训练

冯秋霜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动画片作为一种集美术、数字传媒、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依托电视网络的普及和动画片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影视读物,极大的丰富了儿童的生活。[2]当前,研究者已经成功将其应用到学前、语言、动漫、美术等方面的教学活动中。近些年,动画片以其特有的童趣性、娱乐性、教育性等优势逐渐在特殊儿童的干预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与潜力。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动画片作为教学辅助资源促进智力障碍学生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品格养成、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发展。

一、动画片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理论基础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形成操作新行为的编码,这一编码引导着人们在以后的场合中形成现实行为。”[3]研究表明,观察学习在人类的学习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儿童的多数行为是通过对现实或象征性榜样行为的观察、学习、模仿而养成的。动画片具有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活泼的配音、生动的情节以及与儿童的较为契合的价值观等特点,是儿童观察学习的重要载体。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还指出:“人们具备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促使个体通过观察人、事、物而习得大多数的知识或行为。”[4]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动画片作为教育资源应用到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文献并结合实践,将动画片作用于儿童的心理过程概括如下:首先,智力障碍儿童在观看动画片时,将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于动画片中他所选择的榜样上,并对榜样的的形象、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进行观察。然后,智力障碍儿童把他所提取到相关的榜样信息进行编码,并将这一编码作为表象储存在他的记忆系统里。最后,在一定的场合中,智力障碍儿童将在动画片中观察到的榜样信息转化成他的现实行为。

二、动画片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的优势

(一)生动形象,提高效率。动画片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是去成人化的,服务于儿童想象力的建构,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又高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些形象,有些是突出了功能的夸张,有些则是将各种功能进行了组合,加上强烈的配音效果、明快的故事情节、简单的角色关系、鲜明的动画色彩,儿童在观看这样的动画片时,视觉、听觉、动觉都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智力障碍儿童处于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的重要阶段,生理和心理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感官刺激,将动画片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应用到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多通道刺激的需求,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活动,提高教育与康复训练的实效性。

(二)创设环境,改变训练。动画片将轻松的游戏、明快的情感贯穿节目的始终,满足了儿童天真、活泼的心性需求,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理念。如《花园宝宝》《米奇妙妙屋》《大耳朵图图》《小猪佩奇》等动画片,所呈现的就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或成长过程中积累有趣经验。将动画片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应用到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引导他们观看动画片的时候,智力障碍学生认为自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所以神情专注,思维活跃,倾于模仿。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他们通过与动画片中物象的积极“互动”,进行感知、移情、模仿等活动,在得到愉快体验的同时,其语言、动作、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榜样示范,寓教于乐。[5]健康的、优秀的动画片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它传递着正面能量,为儿童提供榜样示范,帮助儿童在语言、情感、思维等方面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而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比如,动画片《米奇妙妙屋》是一部旨在促进儿童语言、思维、数学与逻辑分析发展的卡通动画,该动画片通过呈现米奇和他的家族朋友们之间的互动,引导儿童使用形状、尺度、数字等常见的工具解决问题,这对激发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又如,《狮子王》这部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为儿童讲述的是只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奋斗,终将会取得成功的道理,这对鼓励智力障碍儿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困境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动画片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一)巧用动画片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障碍,其语言表达能力相较一般儿童而言,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6]因此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与康复训练时,尤其应该注重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的后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他们对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有利于他们思维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回归主流。[7]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身的障碍,对词汇量的掌握不是很多,语言表达的能力也不是很强,[8]而动画片极具生动活泼的场景、充满童趣的对话以及富有乐感等,是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潜力资源。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智力障碍儿童观看动画片,帮助他们增加词汇量,引导他们合理模仿动画片中的对话,从而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片时,可以采取定格观看的方法,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大胆描述动画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场景等;也可以在引领学生对动画片进行完整观看或局部观看后,引导他们借助记忆用自己的话讲述所观看到的内容。把动画片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巧妙设计,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对动画片中的语言活动进行适当模仿或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助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巧用动画片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一般儿童的人际交往受兴趣的影响,智力障碍儿童也不例外,共同感兴趣的动画片可以为他们提供友好沟通的契机,其中动画片中“主人公”之间的语言交流或社会交往还为儿童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9]智力障碍儿童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受到这种行为模式潜移默化地作用,逐渐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例如《爱冒险的朵拉》,每一集动画里,主人公朵拉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她的同伴及朋友都会积极地帮助她,如“老鹰帮助朵拉修补好了破损的桥面”和“鹦鹉帮助朵拉成功找到了寻宝树”。在冒险的过程中,朵拉常常会面对电视观众真诚地说“我们需要你的帮忙”或者“xx朋友需要我的帮忙”等等,这些充满团队意识及合作意识的话语,可以引导智力障碍儿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体验。又如《大耳朵图图》中,图图班上的同学之间相处很和谐友爱,他们喜欢一起探索未知、喜欢互帮互助学习、喜欢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对智力障碍儿童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正确处理同伴关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巧用动画片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如今,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都是千般宠爱,智力障碍儿童更是由于存在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受到万般怜惜,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溺爱的教育容易使孩子们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畏惧吃苦、害怕失败等不良品格。这为入学之后,教师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动画片通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情感、童真的语言引起儿童的共鸣,从而实现对儿童的影响和引导。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动画片资源,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这比我们传统的说教、耳提面命效果要好。例如动画片《巧虎岛之培养孩子好品格》系列卡通动画,这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的,通过呈现巧虎和他的伙伴们之间发生的各种童趣的故事,演示拥有好品格的重要及怎样培养好品格,旨在引导儿童通过观看、学习、模仿,发展日常生活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内容。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观看学习,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

(四)巧用动画片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良好道德认识。智力障碍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与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宣扬真、善、美等正能量的动画片,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可模仿的榜样及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向善的价值观,促进道德认识的发展。比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和灰太狼是正反两个鲜明的形象,智力障碍儿童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发现,只有像喜羊羊那样勇敢、机智、乐于助人,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而像灰太狼那样狡猾、捣蛋、专搞破坏则会遭到大家的憎恶和远离。教师巧用动画片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情境,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比较、探索发现,发展良好的道德认识。

四、动画片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动画片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各项研究数据和案例以及与同行长期探讨,发现动画片在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特殊教育需求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由于动画市场监管存在问题致使动画片资源良莠不齐,使得智力障碍儿童的文化环境受到冲击。其次,动画片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科学的、规范化的指导措施。再者,智力障碍儿童缺乏控制能力,容易沉溺于动画世界脱离现实生活以致影响身心健康。最后,智力障碍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看待榜样的言行。[10]为了充分发挥动画片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严格删选合适的动画片。市面上不乏一些充斥着暴力镜头的动画片,观看这类动画片有可能会使智力障碍儿童形成暴力合理化的错误认识,以致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也模仿动画片采取暴力解决。要想充分发挥动画片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应有的教育作用,趋利避害,最重要的一点是严格把关,为智力障碍儿童筛选合适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为此,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反复观看备选的动画片,详细了解动画片的情节内容,而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大众评判就来做判断。健康的、优秀的动画片,应该是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发展特点的,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儿童的周围环境进行加工、创编,充满童趣性、创造性、知识性、教育性,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二)科学使用动画片辅助教学。目前动画片应用到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教师对动画片作为教学辅助资源的解读偏向于认知价值忽略了其它价值,使动画片失去了它本身的特色,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二个误区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放养”,即在运用动画片开展教学活动时,仅仅是给学生播放动画片,不对他们进行任何引导。要走出这两个误区,达到将动画片应用到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预期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教育与康复训练需求,参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深入发掘动画片的教育价值,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动画片辅助教学。注重在组织智力障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地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发散思维、思考讨论、学习模仿。

(三)合理分配看动画片的时间。长时间观看动画片会影响智力障碍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知,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由于长时间观看动画片,户外活动的时间及机会相对削减,且长时间盯着电视或电脑屏幕观看动画片,对他们的视力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更有些智力障碍儿童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饭或边看动画片边写作业的,这些不良的习惯对他们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11]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合理分配观看动画片的时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将智力障碍儿童每天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并且在智力障碍儿童观看动画片时,要有成人陪伴以及正确引导。

(四)引导儿童辩证观察模仿。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缺陷,在分辨力、判断力方面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无法清楚地区分现实生活场景与动画虚构情境,以致他们有时会不分时间地点地做出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对于很崇拜的榜样,智力障碍儿童会全盘接收学习模仿他们的言语、行为、动作,对此教师和家长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正确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对信息进行加工、自我建构,鼓励他们适当的对动画片中的价值观做出评价,辩证地看待榜样,启发他们认识到所选择榜样的闪光点,也认识到所选择榜样的言行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诸如模仿超人从高楼或窗户飞出的危险。

结语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领域,动画片作为动态教育资源,有着传统教育资源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今后的实践或研究中,可以深入探索创新解决动画片资源的筛选、指导措施的制订、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分配以及如何引导儿童辩证观察模仿等问题,深化开发动画片的教育价值,优化动画片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1]张莉.动画片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12):40-41.

[2]郑志群,曹欢欢.刍议教育动画在智力障碍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研究,2014(19):146-167.

[3]艾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60.

[5]张雅洁,居全伟.探析儿童动画片的寓教于乐[J].电影文学,2010(12):58-59.

[6]张巧明,杨广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8.

[7]李欢,高伟超,周莉,等.智力障碍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述评[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7(5):42-48.

[8]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3-88.

[9]王淑宁.动画片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2):42-44.

[10]吉执来,刘梦磊.动画片对幼儿的不良影响与解决对策[J].教改教法,2017(11):90-91.

[11]许秀芬.从观察学习视角谈动画片中不良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4):13-15.

猜你喜欢
动画片智力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推荐一部动画片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