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域分析高校德育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018-04-03 03:31:2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视域德育工作德育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0.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许多挑战与难题。首先,网络的大众化,让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变得模糊、迷失方向,增加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困难,其次,网络技术为德育工作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将网络技术应用到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根据以往具体应用的效果来看,许多高校只是将网络技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有效的载体,并没有真正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在互联网+视域下,网络技术已然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推力,并完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单纯的应用,而是从技术到思想、观念及实践上的全面创新。

1.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陈旧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单调。当前高校主要通过“两课”来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主要课程,它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德育的教学效果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但由于网络逐渐在学校中的蔓延,并且学生的主观意识日益强烈,高校以往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无法提高他们对“两课”的兴趣,同时,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理论的教育停留在表面,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对主体对象的具体实践重视度不够。此外,德育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其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尽管很多学校在课堂中,应用了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育教学,但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在应用时进行精心设计,创新网络教学模式,课堂氛围依旧没有改变以往沉闷的状况,学生整体的积极性仍旧不高。

其次,高校德育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内容的陈旧表现最为明显就是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侧重点在思政教育上,而对于学生的家庭观念、社会道德、理性辨别力以及民族意识等方面的教育相对存在不足,这些陈旧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致使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口若悬河、对理想的人生高谈阔论,但对于内涵修养却张口结舌、吞吞吐吐,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对于理想主义,缺少实际精神。德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品行教育,没有基本品行学生将来就无法立足与社会,会造成人格上的缺失,当前高校德育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品行的教育与培养上,还存在较大的缺口,整体教学内容陈旧而落后。

1.2 网络意识不强、利用效果较差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建立起自身院校的官方网站,也有了专门的德育校园网,但从实施及运行效果来看,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运行稳定、网站相对比较成熟的数量不多,整体质量偏低,许多高校的德育校园网主要是由校内党委、团委或是及学生委员会负责的,可现实中的这些网站却华而不实,只是作为形式出现,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将其当成学校的宣传载体,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德育的真实作用。其次,大部分高校的德育教师对于网站的使用不是太过熟练,更很少有教师会建立有关德育教育的公众账号,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教育形式单调而死板,更多情况下,德育教育只是利用网络技术宣传学校相关的工作。高校德育对于网络技术这样低的利用率,不仅影响了教育效率,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卢布尔雅那是一座喜爱“龙”的城市,不过这条“斯洛文尼亚龙”和我们的“中国龙”长得可不一样——它有一对大大的翅膀。在古城内的建筑上,经常可以看到以“龙”为元素的装饰物,而最著名的“龙”,是始建于20世纪初的龙桥——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

1.3 网络体系缺失、管理制度落后

首先是网络没有相对严格的管理体系,造成网络信息混乱,环境持续恶化。在网络中,人人平等、言语自由,信息多元化、平台开放,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致使网络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并且当前并没有具体网络环境管理的详细规定,管理体系缺失,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环境的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网络信息的内容繁杂,各种虚假广告、谣言散步、色情、神教信仰等不良信息弥漫在网络当中,左右了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事物基础的分辨力越来越模糊,同时,西方文化抓住了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借机大肆传扬本国文化的、国家属性等,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信仰。其二则是网络互动性所产生的行为扭曲,在网络的世界中,人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并且不需要暴露自己的样貌,还能及时与人在这虚拟的平台中,进行交流、沟通,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逐渐转向为网络虚拟的交际,这种情况会对网络交流带来不良影响。虚拟的网络互动逐渐会削弱基本的道德意识,使得不利的网络信息加以传播,进而影响更多人的价值判断,使得网络环境更加鱼目混珠、混淆大众视听,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2.基于互联网+视域高校德育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 树立全新德育教育观念

高校过去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利用校园环境,对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思政教育,规范其基本行为,纠正其不良思想,德育教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教育空间比较狭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开放性,且不受到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或查找到更多的讯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德育教师应将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有机结合,理性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有目的性的协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中、思想上的困惑,若信息封闭、理论脱离实际,那么高校的德育教育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实施开放式的德育教育,并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政策,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立足与爱国情怀、树立宏伟的目标,立志于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高校应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性,使其真正能发挥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原有的德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以强制性的灌输为主,局限于教师、教材、教室三点一线的呆板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阻碍了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而在互联网+视域下,信息的改革促使着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发生巨大转变,现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更加感兴趣,他们的追求个性、崇拜潮流、思维活跃、主观意识强烈,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渴望挑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抓住并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将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作为德育的重点基础工作,并要树立自我全新的德育教学观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在参与中体现主体对象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全面的接受教育。

2.2 充分发挥德育共力作用

发挥高校德育的共力作用,所谓共力主要指的是学校与家庭的德育教育,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体现出主体的重要影响力。高校应加强德育网络模式的建设,网络中有大量的德育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真实需求,对这些资源进行严格分类,区分出积极与消极,与此同时,要积极建设并完善校园德育教育网站,突出网站的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的关注,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日常使用率较高的社交软件,建立德育的QQ群、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提高学生的德育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高校应充分重视网络对德育教育的优化作用,可以根据学生对于美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美化德育的教学内容,将传统的文字形式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其次,是要强化互联网+视域下,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往往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逐渐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很多家长由于对网络比较生疏,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的真正效能发挥。因此,要充分加强激发家庭在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要全面冲破当前学生、学校及家长之间的交流的屏障,将家长力量加入到德育教学团队中,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教育合力,构建双向德育教育体系,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2.3 构建网络德育新型模式

高校要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创新优化德育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机制,高校德育的有效性评价是实现有效性的重要基础。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科学全面、公正公平、客观人本原则对德育教学的整体过程及最终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真实有效的结果,定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对于德育评价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要将人本思想作为评价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德育教学的评价更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重新审视当前机制中的不足,高度重视评价中的主体对象,将学生、学校、家庭以及家庭全部加入到评价的主体中,评价的内容应主要含有对主体接受践行效果的评价、教师教学方法及模式的评价、校园德育范围的评价,此外,还要坚持定值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想要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应充分证实当前网络时代下,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相关不足问题,要积极正视这些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将其融入到日常教育中、网络建设中、评价机制中,从而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积极性,进而也创新了德育教育模式及方法,有效提升了教育效率及有效性,从而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视域德育工作德育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