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涛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西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称。[1]加之近代历史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近代反帝反封建活动,在山西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印记。这些都造就了山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但是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讲,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在全国的位置相对落后,这与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巨大的反差。根据山西地理环境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重新整合转化为产业优势显然刻不容缓。
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山西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构造了大量雄伟壮观、吸引眼球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除了没有海洋、沙漠以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自然景观,并且独有的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等自然景观,其他省份基本没有。在开发时应该关注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等等。人文景观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也别有特色。这与广泛分布在山西各处的旅游资源有关,除了浓厚的人文风情和特有的自然景观外,山西省内的民居、饮食、艺术、信仰、节庆、文学等文化旅游资源都是进行全域旅游开发的切入点。
山西的旅游资源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另外一方面体现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独特。山西位于北京和西安两大历史名城的交通枢纽带上,同时,太焦线、同蒲线等主要铁路干道为其交通提供了方便。山西北部可以吸引来自京津游客游览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等。南部可以招来沪、苏、闽等沿海地区的游客游览关公故里、红色旅游景点等。经过近些年发展,山西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渠道拓宽,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时代的进步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充分利用其他投资发展旅游的同时,各级政府的发展计划和支持也为山西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从当前的开发现状来看,开发水平不够,许多具备潜在优势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目前,仍以观光游览为重点,科学探究、休闲度假等方面的旅游产品远远不成熟。旅游产品档次还处于较低水平。[2]在开发上没有充分体现山西鲜明的旅游特色,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本着山西自身的地理条件进行系统开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资源得到最优化。
在山西经济建设过程中,旅游业已经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市场正在逐步培育、成型。因此对山西旅游合理规划显得非常必要。[3]山西旅游涉及不同的地域,利益关系复杂,地理区域旅游状况受到重视。
晋北主要的精品旅游景点有云冈石窟、五台山、五岳之一恒山、应县木塔等。这些景点在山西属于级别较高的旅游地,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对这些旅游景点开发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应县木塔、五台山古建筑的修复,云冈石窟的风化、侵蚀等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加以关注。资源进行开发时,切不可一时冲动,要多个方案进行比较,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不应该开发,有时不开发反而是对资源自身的保护。大同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煤源基地,平朔是最大的露天煤矿生产地,以及机动车厂、电厂等知名企业,都可列入开发工业旅游行列,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旅游景点,还可以促动清洁生产、改善生产环境。除此之外,本区的宗教文化资源可开发为最大的旅游亮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具有极大的魅力,对此开发不仅体现其独特之处还可成为当地的品牌标识。
晋中旅游区是每年吸引游客最多的地方。晋中以太原为中心主要有29处旅游景点。晋中的旅游景点是山西旅游的龙头旅游区,是旅游综合性发挥最强的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平遥古城、晋祠古建、晋商大院、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种娱乐休闲场所等。尤其要提到的是大寨作为中国第一村近年来的旅游发展越来越快。刘胡兰纪念馆也可开发作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杏花村也有待进一步开发为当地特殊的旅游景点。在本区的旅游开发中要注意突出地区特色,有重点地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同时注意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针对该地区旅游景点分散的问题,目前尚未将这些景点相互连接,资源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区的旅游设计应该突出市场导向型。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但却未被列入古城名单,原因在于在建设过程中遭到了破坏。虽然晋商大院成为旅游热点,但更应该注重大院质的提高,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加强该区旅游消费开发,把该地建设成为山西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
山西省东南部的旅游景点在全省中开发较晚,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我省开发旅游的重点地区。该地区自然景观较为丰富,山峦起伏,奇山异石较多,山谷曲折幽深,比较著名的有老山顶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大峡谷风景区、蟒河自然保护区等。山上植被覆盖率较高,山中还有各色溶洞,是人们躲避喧闹城市的理想之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东南部是抗日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保留至今的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旧址、黄崖洞兵工厂等重要的革命遗址和抗战纪念馆。这些革命遗址再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无数先辈的革命精神。成为晋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开发成为革命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开发时可以通过在线革命场景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追忆战争的岁月,同时也让年轻人体验红色革命的艰辛。另外,在山西除了东南部以外的自然环境整体偏差,围绕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同时应注重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山西西南地区是游客的主要集散区域。该区主要以人文景观资源著称。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河东大地。目前已经发现的文化遗址多处,其中距今约180万年的著名的文化遗址——西侯度文化遗址,在其中,发现原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比北京猿人用火的时间还要早,这是对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贡献。还有著名的尧庙、舜庙、禹王城等众多的文化遗址都位于这一地区。从该区旅游资源特征分析,其旅游文化主要以华夏文化遗址为主要开发重点,以华夏文化定位产品,形成旅游带,带动其他景点的发展。在开发时应以黄河风貌、访古开发为主,同时加强与河南、陕西的联动开发,形成三省黄金三角旅游区。
总之,山西旅游地理规划应该树立全局思想,统筹开发,打破区域界限,构建无障碍旅游模式。进一步整合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涉及旅游要素的相关产业。[4]
山西旅游开发必须根据山西固有文化特点进行发展,把地理条件与固有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不应该违背地理环境进行人为的划分和构造。同时山西旅游开发同样应本着生态旅游开发的理念展开。所不同的是,由于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开发时应以本地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刻挖掘区域文化,并通过物化的形式加以展示。[5]目前,山西旅游各地的本土文化“馆、所”仅限于地级以上城市,而在一般的旅游区却缺乏这样的设施,以至于很多传说靠导游的口述,很难与实物与之对应。本土馆所规模不一定要大,小型旅游地可以建设“乡土资料室”,这在西方国家非常普遍。
山西的地上文物古迹居全国之最,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分散文物资源的立体保护。经济转型的战略给山西旅游业的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政策和经济的刺激难免会把较为散落的资源客观遗弃,而把本来已有知名度的景区资源过度进行开发。这并不利于整体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因此,山西还需要根据其特有的地理特征以及其上依附的人文资源,重新整合开发旅游精品游线。其次,要防止对原始性旅游资源的商业化扭曲。近年来,山西的旅游产业化进程发展较慢,在没有整体开发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在客观上确实对资源的原始性起到了保护作用。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旅游产业在山西的产业结构中地位会大幅向前推进。这样,很难想象不会重蹈旅游过度商业开发地区的覆辙。文物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山西旅游必须发挥文化的地方特色,才能以地域内特有的文化事项来吸引游客,只有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山西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山西的文物资源优势才能真正转变为旅游产业优势,进而内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再次,山西需要探索一种旅游产业平衡稳妥发展的利益均衡管理机制。山西地理区域内的文物等各类旅游资源理所应当属于现在山西人的祖辈,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条件下,山西的后人同样难免会拿老祖宗的家产来兑换经济利益。因此,山西在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文物旅游资源时,要把本区域内居民的开发热情和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他们不仅要有旅游经济的热忱,更要有保护老祖先文化遗产的觉悟。
参考文献:
[1] 高玉玲,李 旭.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及其战略构想[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2] 李 强,海 香. 刍议旅游线路优化——以山西省为例[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6).
[3] 张慧霞.山西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性研究[J].经济地理,2003(6).
[4] 赵 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山西旅游产业新发展——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同志[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4(3).
[5] 梁修存,安虎森,郑柄熊,李圣哲.山西省旅游开发模式的反思[J]. 生产力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