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的确定关乎阅读素养之提升

2018-04-03 03:14钟振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眼力寓言寓意

钟振裕

(厦门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1)

语文教学内容是指在语文课程目标指引下,由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以呈现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意义范畴。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主观性以及不确定性;而教学重点的确定更是见仁见智。纵观当前不少小学语文课堂,部分教师在教学重点内容的选择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杂乱甚至错误的现象。正如福建省特级教师陈日亮曾说过:“语文课改面临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至今还根本没有解决的‘教的是什么’。”[1]

细究这些出现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对语文课堂教学重点的认识不清晰,选择不科学。由此带来的则是诸多课堂乱象:重学习课文内容而忽略了阅读思维发展,重理解分析语言而忽略了文体特征教学,重教师讲读分析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活动。这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其表而失其里,握局部而失整体,处被动而失主动。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区分“语文本体性教学知识”(语文课程独有的、反应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以及非本体性教学知识(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个学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的主张;倡导一线教师要明辨“是”“非”,科学选择、提炼语文课堂教学重点。[2]笔者深以为然。笔者曾经多次听不同的教师上人教课标版第八册《纪昌学射》,发现有些教师在确定该课教学重点时,或隐或现地存在着如下问题:

1.过度分析故事情节

以寓言的故事情节为重点,把第一次注视梭子、第二次盯着虱子的场景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来串讲。

2.过度挖掘人物形象

以还原纪昌人物形象为重点,深究人物有关的言行及心理活动,运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想象补白。

3.过度主导道德学习

以教师为主导,重点引领学生研习人物精神,并要求学生迁移到学习、生活之中。

下面拟就《纪昌学射》这一课教学重点的确定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立足学力发展,重点培养阅读思维

《义务教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实则提醒教师注意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在该课的内容理解方面,不少教师把重点放在纪昌是如何坚持练习以及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等内容上。丰富人物形象固然是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但实际上该课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一个思维训练的“点”——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如果教者能够站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待教材,就会发现该题包含了编者如下三个训练意图:

一是概括,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出飞卫安排的“两门课”——注视梭子和盯着虱子;

二是联想,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课文和生活,明白注视梭子、盯着虱子和射箭“百发百中”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是比较,飞卫为什么“先”安排练眼力而不是先教“开弓放箭”呢?

而因为这样的发现,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特别是在“联想”“比较”环节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注视梭子?注视其他东西可以吗?进而继续追问:注视梭子对射箭有什么好处,这和“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如果先教开弓放箭再练眼力又会怎样呢?学生们在疑问和相应的解答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被“隐藏着”的内容——注视梭子是为了锁定目标,确保有的放矢;盯着虱子是为了放大目标争取一箭取要害,这两者是“百发百中”的前提,因此必须“先”练习。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于“练眼力是要练好基本功”这样似是而非的粗浅层次上,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将因此得到拓展。

二、紧扣文体特征,重在实现一课一得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3]那么,课文是什么例子呢?笔者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具备该课文体特征的文章的范例。《纪昌学射》 是一则寓言,那么读懂寓意、学习推理寓意的方法理应成为该课寓言文体教学最重要的“一得”。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1.以课后习题“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为引子,组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启发,形成小组内的意见,把探究出来的比较一致的两个关键词写在带磁卡片上,贴到黑板上。

2.根据“求同存异”原则,请学生上台整理各组意见,合并“同类项”,把不同的看法留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能够支撑黑板上词语的相关语句,自由讨论、汇报。

4.引导学生拓宽视野,重新审视全文,思考:课文在叙述“练眼力”这个内容上用了多少篇幅?“开弓放箭”又用了多少字呢?

5.进一步引发思考:这样的详略处理是为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尤其是习作经历明白:寓言虽短,犹有详略;详略之道,存乎一心。这个“心”就是“意”,也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练好基本功,才能学到真本领。

6.在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对“先练眼力”——亦即先练好基本功的倾向之后,教师还需将其与故事结尾——“百发百中”联系,使学生彻悟推理寓意的好办法——观详略,联结尾,推寓意。

掌握了推理寓意的方法,今后学生在面对其他寓言时,根据文体特征,自然可以用“观详略,联结尾,推寓意”的方法进行学习,该类文体的学习方法自然就掌握了。

三、关注文化传承,重视引导主动实践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进入了新时代,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大众的共识。核心素养的形成理应以学生的主动实践为基础。目前学术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基本界定为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是从战国流传至今的优秀经典文化。像这样的寓言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渊源优势,教师完全可以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引领学生多多实践。

1.溯本求源,激发传承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

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让学生初知课文出自《列子·汤问》,其作者列子是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学完课文之后,则可以将原文与课文结合阅读,既可积累语言材料,也可通过比较,发现古今文之不同;更可遥想与古人同读一文的神奇,油然而生文化自豪感。

2.群文阅读,感受掌握学法自主运用的乐趣

在引入文言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用刚才所学“观详略,联结尾,推寓意”的方法进行尝试阅读,推理寓意,验证学习方法的科学性。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惊喜地发现文言文对纪昌“练眼力”的描写和课文一样很详细,甚至还有些内容比课文更生动,如对第二次练眼力的效果,文言文中还用“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4]等语句进行描绘;而对于“开弓放箭”的内容,文言文中甚至连一句都没交代。学生在古今两文的对照阅读中再次验证了之前学法的科学性,更可感受到前人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一举而多得,学生的主动实践必然带来其语文学科素养的扎实提升。

总而言之,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元的。教师应当在吃透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从促进思维发展、学习文体阅读、引领主动实践这三个维度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精确妥当地设计实施,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

[1]陈日亮.呼唤严谨求实的语文学风[J].中学语文教学,2006(3).

[2]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列御寇.列子·汤问[M].北京:二十世纪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眼力寓言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寓言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模仿老鹰的乌鸦
考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