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又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腾冲翡翠雕刻工艺作为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体现了翡翠的文化价值,又融汇了腾冲地方文化的传统与智慧。本文对腾冲玉雕技艺的传承模式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对玉雕技艺的保护提供思路。
关键词:腾冲玉雕 传统技艺 文化传承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变迁,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逐渐成为构建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方式,它们不仅带来了经济价值,而且还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产业,重新模塑了地方文化。这既是一种文化转型,也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特征。对腾冲玉雕技艺传承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玉雕传统技艺保护实践的成效性。
1 技艺与传统
传统技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经济、政治和教育价值,并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玉雕技艺是腾冲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的传承来源于中国的玉雕工艺。腾冲翡翠加工业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翡翠开采最初使用的是焚烧之法。清代薛福成所撰的《出使日记续刻》中记载:“采玉之法,先掘地见石,乃伐薪以火攻之,使石裂然后采用,可谓笨伯矣。”[1]翡翠加工作坊中,分解、大荒匠、小荒匠、打眼、细雕和抛光等各道工艺已有明确分工,艺人已能正确地利用工具把艺术和玉雕巧妙地结合起来。明清时期,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视和开发,众多手工业者和商人移民腾冲,从而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腾冲的玉器制作工艺臻于成熟。清嘉庆末年,腾越知州伊里布得到一块翡翠玉料,请玉匠精心设计雕琢了一只鹦鹉,嘴壳朱红透亮,羽毛翠绿欲滴,爪子为黄色,系一根雪白色的链条,雄赳赳地站在暗绿色的架子上,极尽天工。[2]翡翠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在地方志中亦有相关记载。
腾冲的翡翠加工技艺既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技能,又与建立在当地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基础之上的观念信仰密不可分。而且,在历史性的社会生活中,对于某一具体个人而言,它具有一种不受其主观因素任意左右的“客观性”。这种“客观化”的规范和秩序,就是我们称之为“传统”的那种东西的一部分。[3]对于一代又一代的腾冲玉人而言,从寻玉到解玉、磨玉和雕玉,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地方性知识、经验和技术。这种蕴藏于实践和经验之中不易习得的知识,是人们对复杂环境的经验认识,斯科特将其称之为“米提斯”。斯科特提道:“新形式的米提斯也在不断地创造出来。不管在现代社会或落后社会,米提斯都是普遍存在的。”[4]对于技艺与传统来说,任何技艺都不仅仅是一种造物的手段,它不但包含了技术本身的知识和行业组织形式,而且还包含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和文化模式。
2 腾冲玉雕技艺的传承模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批又一批的玉雕传承人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开发与创新。这些传统技艺不仅反映了腾冲人对世界的认知,而且还承载着地方的歷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历史上,腾冲传统玉雕技艺的传承,一直以家族亲缘关系为技艺传承的主要脉系,以家庭宗祖掌握的玉雕技术为技艺传承的核心内容。有的在玉雕的艺术造型上有独特风格,有的在选料、解玉、磨玉、雕刻、抛光等几个步骤中有祖传绝技。这些技艺的核心内容只在家族内部和亲缘关系中传承。家庭作坊型的技术和工艺有原生态的格局和独特的文化风格,但是也有保守、落后的弊端。因此,既要尊重和保护家族传承方式,也要适当拓展其文化视野,拓展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这种传承方式能在现代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作坊型家族传承方式的保护就是对玉雕文化的原生态传承状态的保护。但就社会这一人类共同体来说,通过沟通交往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需要永远存在,即使是由个人发现或发明的技巧或技术,在产权意识和包括产权在内的自由产权制度形成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总会经由学习、模仿和交流或快或慢地传播开来,从而使技术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东西。[5]
企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种规模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技艺传承的过程。技术从个人技能转变为社会力量,需要经由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表现出其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技术的发展告别了单个人的发明创造阶段,不断向知识、经验集成和合作研发阶段发展。在腾冲,汇集了一批集翡翠产品加工研发、收藏、销售、玉雕技能培训及翡翠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文化企业。这些企业在腾冲本土玉雕工艺及文化基础上博采各家之长,吸取我国南北派玉雕的精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玉雕工艺。它们独创的“腾越派玉雕”玉雕风格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而且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都采用先进的玉雕机器设备,并配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同行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优势。
珠宝学院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传播翡翠知识的职能,还成为一种文化赢得市场的硬件条件。翡翠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可以从珠宝学院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窥见一斑。珠宝学院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专业认知实践、珠宝文化体验、珠宝鉴赏实践、珠宝设计实践、珠宝拍卖实践、专家论坛及互动体验。课程实践主要通过介绍、参观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玉器首饰在民间的传统设计主题和设计理念,并收集相关设计素材,提出创意设计思路。珠宝学院开设了工艺美术设计和宝石材料学两个专业,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庭、企业和加工基地等非正规教育的不足,通过专业、系统的院校教育培养珠宝产业应用型领军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腾冲玉雕的非遗之路
在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刺激下,很多传统技艺难以应对市场的冲击,时刻面临着传承危机。但是,在人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文化是新文化发展的基础与资源。腾冲翡翠传统技艺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现代翡翠加工技艺是对原有文化的重构与再生产。站在这样的角度,我们就会看到,六百年的翡翠文化是祖先们留给腾冲的一笔财富,它不仅塑造了腾冲的文化形象,还可以转化为经济、文化建设的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玉雕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对腾冲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意义,也是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需要。腾冲人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将翡翠雕刻技艺塑造为区域社会的人群“共享的过去”与“共同的财产”。
对于腾冲而言,翡翠玉雕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在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包含了隐含在其中的历史、民俗、审美、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的符号价值和意义模式。现代翡翠加工技艺只有建立在传统、历史与以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唤起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本土性的现代化也才能够最终得以实现。另外,由于翡翠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需要通过生产工艺环节来体现。因此,传统技艺只有回到生产和生活中,才能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维护其“活性态”并得到有效保护。这种生产性保护不仅符合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能使传统技艺在“生产”中自我造血。通过生产性保护,可以使传统技艺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为其传承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 结语
技艺是一种理性实践和知识归纳的产物,技艺与艺术活动、制作活动、职业活动等社会范畴紧密相连。腾冲翡翠加工技艺中凝结着地方社会的文化信息和民族审美情愫,反映了腾冲人民在创造技能和文化认知方面所达到的历史高度。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玉雕工艺,均包含着理性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是后天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并且可以通过实践练习和学习传授进行传递。腾冲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无论是人的传承还是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自身形式,依靠其本身的传承中产生的效益来保障自己适应时代的变迁。
参考文献:
[1](清)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 卷二[Z].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62.
[2]腾冲县志编纂委员会.腾冲县志[Z].北京:中华书局,1995:288.
[3]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548-549.
[4](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王晓毅译.国家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31.
[5]司汉武.知识、技术与精细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92.
责任编辑 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