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秋静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新时代的新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表现出新矛盾。新时代,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老师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清晰地认识思政工作中的新矛盾,拓展思路,积极投身新的实践探索,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代 新特征 新矛盾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学校学生教育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新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转变,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新的特点和矛盾。同时,新的特点和矛盾也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善于运用新方法、新“平台”解决目前工作中的新矛盾。
1 新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1.1 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多样性和互通性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日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课堂、实验室、微博微信、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组织等都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协同机制逐步显现,工作阵地呈现多样性。同时各个工作阵地具有互通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个阵地的施教者具有互通性,例如,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可能是学生科研的指导老师;素质选修课的老师可能是学生的辅导员老师,或是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而微博上与学生互相关注的有可能是这些阵地中的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时,各个阵地的工作内容具有互通性,不同的阵地针对同一件具有思想政治工作意义的具体事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加以强化和巩固。
1.2 辅导员角色的多样性
正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多样性与互通性,带来了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角色的多样性。除了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可能同时承担课程教师、社团指导老师,心理辅导员、网络管理员等多重角色,对辅导员工作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充分和不平衡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关注的重点领域,除学习以外,主要集中在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社团与学生组织活动、网络游戏等方面,对国家大政方针,时事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些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的关注度和学习认知的主动性极不充分,且关注程度在个体上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导致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与学生不在同一“话语体系”的境况,从而导致思政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1.4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学生回应的阵发性与抵触性
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也导致了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应存在阵发性甚至是抵触性。学生往往只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才会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回应,而对于某些教育的回应,尤其是涉及价值判断时,学生有时会因为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和辅导员老师对某一事件的反应不及时,没能及时引导丧失“话语权”,从而导致学生对教育引导工作的抵触。同时,学生对传统宣讲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存在极强的抵触性。
2 新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矛盾
正是由于新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特点,决定了新时代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一系列的新矛盾,具体表现如下:
2.1 思想政治工作的抽象性与大学生具象化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为召开班会、座谈会宣讲政策,或在本年级开展主题讲座或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和内容都具有抽象性,但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具象化的,他们需要辅导员老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具象化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国家大事,国际要闻,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是社会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学长学姐。具象化的教育载体更具有说服力,效果也更为深远和持久。但就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采取传统教育方式的仍然居多,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2.2 工作阵地多样性和角色多样性与辅导员个体“知行统一”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多样性导致辅导员老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也存在多样性。可能是辅导员老师,也可能是任课老师、课题指导老师、或社团指导老师等,虽然所有的角色最终承担的都是思想政治工作,但也要求辅导员在不同的角色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但辅导员作为一个工作个体,又具备“知行统一”的特点,即一个角色一个认知一种工作。二者的矛盾就可能导致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可能产生“混淆”,可能在社团指导中采用了任课老师的教育引导方法,反而导致思想教育工作事倍功半。
3 面对新特点,解决新矛盾,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
面对新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矛盾,我们要善于在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和把握自我的基础上,善用新特点,解决新矛盾,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3.1 常常借“事”用“势”,树身边的榜样,具象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阵发为常態”,变“不充分不平衡为主动”
当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是具象化的,这也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具象化地开展工作,也就是将工作融入具体的人和事中去。因此,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借“事”用“势”,树立身边的榜样。例如,向所带学生推荐好的新闻类App,并每周在年级微信或QQ群中用五分钟时间回顾上一周发生的“大事”“大势”,每个月和同学一起开展“时事小论坛”“传统文化我来说”“小区大事”“名将之约”等主题多样、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将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回应的阵发性变为常态性;梳理学生身边的“榜样”,如借助已经毕业并在支教、精准扶贫第一线的优秀校友院友资源,通过“视频会,走基层”的活动,使学生对榜样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通过具象化的榜样走进基层,从而引起学生主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3.2 把握多角色,以一个角色为统筹,多维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多角色,可能会给工作带来矛盾,但把握好多角色,也会给工作带来突破。在工作中,辅导员老师要把握好工作的多角色,始终明确“辅导员”这一居于统筹地位的角色,以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内容为中心,在其他角色中,多维度地做好“輔导员”角色的有益补充者,将传统思政工作方法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多维度的工作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辅导员个体身上实现多“平台”多阵地的教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这种统筹,在不同的育人体系中,辅导员也能明确自身的位置,做到与其他系统的工作相辅相成。
3.3 学会融入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并占据思政工作的“话语权”
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主要集中于网络,并常以网络的形式展开。所以,辅导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融入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在融入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政工作的“话语权”。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有敏锐的思政工作“嗅觉”,对于已经或者将会在网络上有所争议的社会问题、具体事件要及时发现,并善用微博微信对学生进行引导,牢牢占据思政工作的网络阵地,多渠道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还指出:“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要培养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上靠得住最为首要!”所以,辅导员老师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清晰认识思政工作中的新矛盾,拓展思路,积极投身新的教育实践探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育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47.
[6]沈壮海,王启刚,段立国.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