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品德与社会》的探究式学习指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并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分析信息,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进而激发道德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方法。笔者以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课《地球上的人们》的第一个话题“不同的肤色,人人平等”为例,谈谈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追根求源,明白道理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追寻其背后蕴含的“道”与“理”,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了解世界主要人种的外貌特征及成因上,而是推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人种的问题。具体开展了两项活动:一,评选最有魅力的人种。通过分组推荐“最有魅力的人种”并陈述理由,学生感受到了各种人种的体征虽有不同,但大家的进化历程是基本相同的,大家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因此,大家都是最有魅力的人种。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消除种族歧视,追求人人平等”的问题。这项活动基于第一项活动,教师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种人种都具有自身的魅力后,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他们知道每一种人种中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人种没有优劣之分,不同人种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坦诚相待。这样,人类才能和平相处,世界才会和谐发展,地球村才会更加美好。
过程体验,生成智慧
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言表达,亲历知识获取的过程,探寻知识背后的规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形成道德认知与行为。
教學“不同的肤色,人人平等”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到不同人种的外貌特征区别很大后,学生产生了很多疑问:“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为什么外貌特征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不同人种的人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些疑问引发了学生对人种成因的探究。于是,有的小组探究地球上气候带的划分及其气候特征,有的小组讨论不同人种在各个气候带的分布情况,有的小组研究生活在不同气候带的人的外貌特征,有的小组探讨不同人种的生活方式,等等。最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世界地图、相互探讨等途径,明白了地域气候的差别是形成不同人种、不同肤色的关键原因,感受到了不同人种的人适应气候、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加深了对教学主题的理解。
回归生活,完善自我
学生在品德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价值观等,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碰撞、融合后,才有可能逐步内化成他们的观念,进而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抽象的情感、价值观等回归学生的生活,以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行。
比如:教学之初,不少学生认为“种族歧视”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有关种族歧视的事例后,学生发现,原来种族歧视问题在当今世界上仍然大量存在,甚至于在我们身边也有可能存在这种问题。这种发现极大地冲击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在反思中生发出“反对种族歧视、追求人人平等”的道德情感。
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了“生活对于我的意义”和“我对于生活的价值”,而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在这样的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净化。
(作者单位:秭归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