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岗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教学,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教室里真正学习的声音?
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教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的历练,我对教育功利之心日益消减,对教育功德之心日益增长。一消一长间,我开始远离教育的表演与喧嚣,我开始明白教室里静悄悄的革命是对自我成长的不断否定,是在自我反思之上的自我救赎,是终于可以在教室里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谓的“真实”即是那个无知的自己。多年以前,我总以为自己是教室的最高权威,每日端着教师的架子,总是站在教室的制高点(讲台)上,以最大的声音向全体学生发号施令,对学科知识专横独断,唯我独尊。其实,抛去那一丁点儿的学科知识,我还懂什么呢?即使是这一点点学科知识,也存在某一时段或某一点上的无知。我太关注教的知识,太无视学的知识。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学习在学生的头脑中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学生经由怎样的过程将知识拒之门外或是纳入自身认知。因此,我总会不经意间问出诸如“你们听懂了吗?”这样低教育含量的伪问题,学生“听懂了”的整齐回答并非真正学习的发生,只是迫于教师这一身份权威的压力,对我提问的无奈反馈而已。
教室里静悄悄的革命首先革的应该是“教师”的“命”!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不是说教室里不需要教师,而是革掉“教师”这一身份的“命”,将教师这一高高在上端着的身份从学生心目中革掉。首要的,教师要有革掉自己“教师”身份的觉悟。把教师的身份革掉,教室才可能充满学习的声音。
那么,学习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声音呢?我想绝不是全班整齐划一地高呼“我懂了”的声音,更不会是略带窒息的呼吸之声。应该是会心一笑的笑声,应该是眨着恍然大悟的明亮雙眼并伴随“哦”或“哇”的声音,应该是一名学生突破难点时引发的周围的惊讶之声,应该是学生内心“咯噔”一下的顿悟之声……
为了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更不能高高在上地端着自己的身份,如果继续高高在上地端着,我们将永远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为了听到这样的声音,学习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学生。如果学生是教室里学习的唯一主体,那教师就游离在学生主体之外,就成了旁观者,成了看客,成了评价者,其实是权威者的变异,换了一副伪善的面孔而已。
为了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就应该参与进去,不是指导者、权威者、评判者,而是作为倾听者、提问者、分享者。所以,教室里的师生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共同经历学习的探索、冒险、顿悟,共同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书写方式。课堂应该是共学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学就能倾听到彼此内心的声音,就能一起发出体验、分享的声音。
为了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要选择与学生一起创造共学课堂,互为师生,聚焦成长。
(作者系四川省阳光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新华文轩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