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霞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语文古诗文编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C17010931)研究成果。
摘 要: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对教材古诗文学习为基础,在知识拓展和复习总结阶段,打破教材原有的编组原则,着眼于编组的可比性、迁移性、交叉性,以新的议题多角度多思维把文本重新组合,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议题;编组;可比性;迁移性;交叉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阅读要求,践行统编教材的新思想,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新鲜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在知识拓展及复习总结阶段,引导学生选择新的议题,重新组合部分古诗文,让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下面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例,探讨初中古诗文学习的编组策略。
一、基于可比性编组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學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同一议题的多个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把背景、作者、内容、情感、写法、风格等方面有一定联系的多篇文本集中起来,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求同存异,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体悟,进而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提升。
如,《<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第四单元第15课。《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拓展学习或复习总结时,可以打破原有的单元编排,把这两篇文章以“修身治学”为议题进行编组,从教育后人如何修身、学习、为人处事等方面,比较探求这两篇文言文的共同点,进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文本内涵,提高自身修养,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基于迁移性编组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学习,就会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背景、作者、内容、情感、写法、风格等对教材内文本加以揣摩、体会,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进行迁移学习,提升对文本重新编组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真正落实“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
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则故事同属儿童智慧类,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是《世说新语》中记录的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智慧故事中的著名两则。《咏雪》中“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与“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儿童对雪的比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机智应对友人的率真与方正,都突出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才智。由此,可以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出自《世说新语》的另一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因为,这也是一则记录孔融小时候的轶事,表现儿时孔融聪慧机智的故事。
再如,在教学《诫子书》时,还可以补充其他名家教育劝诫子女的作品,如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和傅雷的《傅雷家书》等。
三、基于交叉性编组
“交叉”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②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的意见。”有的文本在编组时,因选择的议题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编组体系。如同一文本在依据背景、作者、内容、情感、写法、风格等方面与其他文本编组时,会出现重复、交叉现象,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本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确定根据某一方面的议题编组更有利于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品位,就选用该议题编组学习。
如,七年级上册共有课内外古诗词12首,以作者为议题编组,可以探讨李白的两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峨眉山月歌》,了解李白在不同时期的情志与思想;以怀人为议题编组,可以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了解用不同意象传达情感;以思乡为议题编组,可以揣摩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及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从而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浓浓乡思这一永恒的主题。
总之,在知识拓展和复习总结阶段,教师根据上述的编组策略,打破教材原有的编组原则,选择一定的议题多角度多思维把文本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训练重点建立古诗文的知识体系,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通过比较探究写法,引导学生体会编组后文本体现的情感和写作技巧;通过拓展阅读的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资源库,以厚积而薄发;通过对新编组古诗文的鉴赏,使学生充分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亦可察古鉴今,彰往知来,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梁云堂.古诗文立体化教学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7).
4.刘艳梅,赵凤丽.高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编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