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锋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音乐培训机构中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结合自身器乐教学方面的经验,分析音乐培训机构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杜威的音乐教育观点出发,探讨社会音乐培训机构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并且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小型学校 小型社会 学校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地方 社会 杜威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82-02
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学目的,即是教会学生某一种音乐技能,让这种技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培养音乐人才的目的,但是培养音乐人才绝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因此,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在它的发展和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音乐培训机构需要理清它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的。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要从教学的方式入手,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服务于教育目的。
一、音乐培训机构的定位
(一)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
学校音乐教育在校园内进行,而社会音乐教育在校外的环境中进行。要给音乐培训机构进行定位,应当要理清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培训机构中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同点。无论是在哪里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都是在做与音乐相关的教育实践,从功能、影响上来看,这两种音乐教育方式都进行了音乐活动,传承和传播着音乐文化,为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努力着,因此音乐培训机构和学校音乐教育在大方向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
学校中的音乐课,教师的教学对象在数量上往往是远远超出校外的音乐培训课的,并且这些学生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异,包括在音乐素养上,音乐天赋等许多层面的差异。但学校音乐教育多数情况是以集体为教学对象的,因此,尽管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使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着非常广的覆盖面和一定的深度,但是音乐课堂还是比较难做到对一种音乐内容的深入学习,这也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且不局限于此。校外音乐培训课程则不是如此。校外的音乐培训课程由学生自行选择,多数是对单个音乐技能加以学习,并且这个学习的周期一般较长,对技能的挖掘比较深。从音乐教学内容的广度上看,学校音乐教育广于校外音乐培训课;从多个单一内容教学的深度上看,校外音乐培训课则深于学校音乐教育。
因此,音乐培训机构进行的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学校音乐教育必不可少,但是如果人们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只有一个,必定不利于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笔者认为,音乐培训机构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作为音乐人才的基地,与学校音乐教育相呼应
学校音乐教育主要通过校内音乐课以及各种校内音乐活动来开展,我国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学校音乐课程紧紧围绕着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兴趣以及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为目标,其中也包括了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等。在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中,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往往是在挖掘单种音乐技能潜力,并且深度一般高于校內音乐课。在这里,有着较高天赋的学生经过长期的受教育,常常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并且在这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那么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校的音乐课中,也会是课堂活跃的力量,能够发挥组织、带动其他同学进行音乐活动的作用。“学校与近邻环境的这种密切关系,不仅丰富学校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动力,而且还能增强给予社会的服务”。杜威指出,学校与社会是互相作用的,地方之于学校作用在于丰富学校活动,增强学校动力,增强给予社会的服务,学校也影响着社会,影响着地方生活。
(三)作为特殊小型学校
一般情况下,音乐培训机构在规模上是小于学校的。在学校中,进行着各类的教育活动,学生们不仅仅接受这音乐教育,也接受这各种类别的文化教育。而在音乐培训机构中,大多是以实践型的艺术活动为主。一些培训机构单一地发展音乐方面的教学活动,一些培训机构则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集中为一体。但是细看,如果一个学生在培训机构中学习器乐演奏,那么多数情况下,他能比较全面接触到的也就是学习同一器乐演奏的同学或者学习其他音乐技能的同学,较少情况会与美术、舞蹈等学习者有多的交流。那么这样看来,学生在学校里所接触到的人和学习到的技能要远比在培训机构里的多,但是无论是音乐培训机构还是学校的音乐教室,都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活动,两者都是学生学习的园地。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培训机构就是一个小型的学校。而这个小型的学校又不完全是一般学校的缩小,因为在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远远丰富于音乐培训机构。音乐培训机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是一个以音乐教学活动为主的基地,音乐技能的教学是核心,它也是培养音乐人才的基地,因此,与学校相比,功能上具备着特殊性。因此,音乐培训机构是一个小型的特殊学校。
二、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发展策略
音乐培训机构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作用需要得到更好的发挥。音乐人才的层出不穷也使得音乐培训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能绝对有利于社会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相反,过多的培训机构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一)把握公共性和非公共性的平衡
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有学多培训机构存在教室不足、拥挤,教学工具不完善等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常常是管理者、经营者不愿意拿出足够的经费来支持教学设备,甚至有的培训机构为了盈利,开设过多的课程,招收过多的学生,从而出现了教室不够用,学生在拥挤的教室里活动,甚至临时没有教室,只好调整到其他时间上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进行。
在有些地区,当地政府为了推广大众音乐教育,会建设一个非盈利的公共性培训中心,这种公共性的培训场所可能是当地的群众艺术馆,在这里,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免费的音乐培训。这种举措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群众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这个角度看,它所产生的作用是积极的。然而,杜威认为,商业性的关系是真正传授知识的前提之一,因为在付费的场所中,“学校倒能真正地传授有关增进社会福利的学说,”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技能,公共性的非盈利场所则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认为公共性的机构是“财力比他们富裕的人为他们准备的”。从这个角度看,公共性培训场所则有着一定的局限。这个局限并非没有解决办法,比如,公共性培训机构可以将学生免费学习的时间设定成有限的,这样既能发挥推广音乐教育活动的作用,又能提升教学成果。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校外的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常常过于单一,其中一个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在学校中,学生学习的音乐内容更为丰富,而在培训机构中,多数是以某种单一技能为教学内容的。比如,学习钢琴演奏或者其他乐器演奏,这必然导致了学生在这个场所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一定是围绕着钢琴演奏或者乐器演奏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进行一对一授课,较少一对二一对多的授课。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长期的维持可能会导致学生兴趣的消褪,不利于教学的进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重奏课、齐奏课、合唱课、重唱课等都是可行的办法,这种多人课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的交流。从杜威关于儿童本能的解释来看,儿童具有着四个方面的本能:语言的本能、探究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艺术的本能。这四种本能在儿童的音乐学习中都不能忽视。交流能够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和反思,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的探究,每个学生都有艺术的本能,有表现的欲望,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表现发挥的重要力量。
三、结语
社会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也使得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不能任意发展,随波逐流,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并且积极改善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小型的特殊学校,需要培养出音乐人才,与普通学校互为补充,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方面,要平衡好金钱利益关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音乐培训机构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磷,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