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菊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预处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11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 根据手术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6例)、B组(13例)、C组(26例)、D组(65例)。A组采取套扎线圈将宫颈峡部套扎, B组给予20 IU催产素行子宫肌层注射, C组给予10 IU催产素行子宫肌层注射+套扎线圈将宫颈峡部套扎, D组给予12 U垂体后叶素行子宫肌层注射, 比较四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出血量為(187.48±44.32)ml, B组的出血量为(122.84±34.09)ml, C组的出血量为(98.98±28.07)ml, D组的出血量为(23.79±8.79)ml,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手术预处理可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 对患者十分有利。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预处理;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33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可能引起一系列症状, 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较为完善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 但进行手术预处理降低出血量也是必不可少的[1]。本研究观察4种不同的手术预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 根据手术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6例)、B组(13例)、C组(26例)、D组(65例)。A组年龄27~46岁, 平均年龄(31.8±9.6)岁。B组年龄28~48岁, 平均年龄(31.4±9.5)岁。C组年龄27~47岁, 平均年龄(31.7±9.6)岁。D组年龄28~47岁, 平均年龄(31.1±9.4)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及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在手术预处理后, 使用单极电钩将子宫肌瘤正中位置纵行切开, 深度达到肌瘤处, 使用大抓钳将肌瘤夹住, 牵拉固定, 将子宫肌层进行钝性分离, 完整的将肌瘤剔除。术后1给予10 IU催产素进行肌内注射, 3次/d, 持续3 d。①A组手术预处理方法:使用套扎线圈将宫颈峡部进行套扎。②B组手术预处理方法:给予患者20 IU催产素, 行子宫肌层注射。③C组手术预处理方法:给予患者10 IU催产素, 行子宫肌层注射, 套扎线圈将宫颈峡部进行套扎。④D组手术预处理方法:给予患者12 U垂体后叶素, 行子宫肌层注射, 使用钳轻轻压住针孔处约2 min, 促使药物吸收。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出血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为平滑肌瘤, 术后1个月进行B超复查, 子宫均恢复正常。四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 是中年妇女常见的疾病, 子宫肌瘤可能对组织产生压迫, 因此部分患者有必要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 但虽然其效果显著, 恢复快, 仍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手术预处理, 以减少手术出血, 因此对手术预处理方法的探讨十分重要[2, 3]。
套扎线圈是以往常采用的预处理方法, 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仍然较大, 因此预先使用药物成为较流行的手术预处理方法;催产素是一种可收缩血管, 促进宫缩的药物, 手术前于子宫基层注射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并且减少术中出血, 但单独使用催产素效果仍然不佳, 后加入了专用于治疗子宫出血等症状的麦角新碱, 提高了手术预处理效果[4, 5], 本研究结果中也显示, C组采用催产素联合套扎线圈, 手术平均出血量较A、B组更少, 并且有助于排气, 但在手术预处理中, 垂体后叶素表现可能比套扎线圈和传统催产素更好, 垂体后叶素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 对平滑肌收缩有显著作用, 并且可更好的作用于子宫肌层以及血管, 因此作用效果较传统药物更好, 并且无需大剂量的使用[6-8]。本研究中使用了12 U垂体后叶素收到了显著了临床效果, 结果中显示, D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A、B、C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预处理可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出血量, 对患者有利。
[1] 丁艺, 粟胜勇, 李永录, 等. 电针预处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针灸临床杂志, 2014(7):4-6.
[2] 赵霞, 方向明. 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8):1293-1295, 1309.
[3] 胡惠英.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3):381-383.
[4] 殷美静, 张纯溪, 张萍, 等. 大孕周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后 GnRH-a 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 2016, 56(45):62-64.
[5] 杨瑞英, 王安杰, 侯懿, 等. 改良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30):5288-5290.
[6] 曹建芳, 卢烨. 曲普瑞林在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使用的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3):417-419.
[7] 张荣环, 张令浩.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子宫动脉预处理的临床价值.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3):283-285.
[8] 王英红.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探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6, 32(2):148-150.
[收稿日期: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