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与成因分析

2018-04-02 07:00李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临床特点肝硬化

李松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成因。方法 12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顧性分析。结果 126例肝硬化患者中,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9~78岁, 其中年龄>60岁27例, 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 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 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 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9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 肝门静脉内径(12.41±2.46)mm、胆囊壁厚度(3.84±1.31)mm、血浆白蛋白(42.45±8.24)g/L, 32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 肝门静脉内径(14.29±2.13)mm、胆囊壁厚度(5.28±1.73)mm、血浆白蛋白(36.12±7.23)g/L, 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 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2例(2.1%),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5例(15.6%), 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 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 加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诊断, 及时治疗。

【关键词】 肝硬化;胆囊结石;临床特点;成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22

肝硬化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疾病, 病理特点多为肝脏纤维化与肝细胞结节增生, 由此造成肝脏形态与功能发生异常。此种疾病的形成, 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胆囊病变, 且表现为胆结石或非特异性炎症[1]。肝硬化并胆囊结石主要是肝硬化并发症, 并不是胆结石引起。并发症的形成, 会加重对患者肝脏损伤, 以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由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病情复杂, 与多种因素相关。为更好的治疗, 有必要了解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发病原因。本文研究分析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成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的判断标准。其中男74例, 女52例;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42.5±11.8)岁。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 确定胆囊结石发生情况。观察患者肝功能情况, 如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 观察肝硬化并胆囊结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发病情况 126例肝硬化患者中,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9~78岁, 其中年龄>60岁27例, 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 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 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 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

2. 2 肝胆检查与预后情况 9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 肝门静脉内径(12.41±2.46)mm、胆囊壁厚度(3.84±1.31)mm、血浆白蛋白(42.45±8.24)g/L, 32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 肝门静脉内径(14.29±2.13)mm、胆囊壁厚度(5.28±1.73)mm、血浆白蛋白(36.12±7.23)g/L, 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 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2例(2.1%),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5例(15.6%), 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疾病, 主要是长时间或反复造成弥漫型肝损害。病理组织主要有广泛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隔形成, 由此对肝小叶结构形成破坏, 产生假小叶, 引起肝脏变形、变硬发展成为肝硬化[2-5]。胆囊结石的产生主要是与胆道感染、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汁成分性质改变相关。研究表明, 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以及妊娠等[6, 7]。肝脏作为胆汁唯一生产的器官, 同时也是糖脂代谢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引起石性胆汁形成的主要区域。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属于因果关系, 会互相影响。

研究发现[8, 9], 肝硬化时肝脏会摄取较多的脂肪酸, 并增加外周脂解, 引起脂类代谢异常, 增高胆固醇与磷脂代谢比例, 析出胆固醇结晶, 形成胆固醇结石。同时脂肪浸润肝细胞后, 不能产生足够的胆汁酸, 降低溶石能力, 由此形成结石。肝硬化期间, 肝功能会不断降低, 引起血肿组胺、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浓度升高, 降低胆囊的收缩能力, 促进结石产生。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主要是肝脏病变对胆汁成分产生影响, 致使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 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几率不断增加[10]。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中, 选取本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6例。其中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9~78岁, 其中年龄>60岁27例, 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 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 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 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 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和血浆白蛋白等因素相关。研究分析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首先, 患者性别方面并无明显的特征。其次, 年龄>60岁的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此次研究中有

27例患者年龄>60岁。再次, 临床症状并不具有典型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部隐痛、胀满、肝部不适以及对油腻食物厌烦, 对此, 可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检查, 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 此次研究中共有17例患者有此症状。最后, 合并胆囊结石的肝硬化患者, 进一步损害肝功能, 加重患者病情, 不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 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 加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诊断, 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子晨, 张宁, 陈卫刚, 等.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分析105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 23(8):1308-1313.

[2] 李才华.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8):5772.

[3] 朱宏. 老年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36):148.

[4] 杜鹏辉, 邓长生. 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与成因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24):2456-2459.

[5] 马威, 黄雪莲, 刘军, 等. 探究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形成关系及临床特点. 中国医学创新, 2012(25):28-29.

[6] 余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分析. 苏州大学, 2011.

[7] 路欣, 张海宁.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中国综合临床, 2011, 27(1):60-61.

[8] 张晓艳.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临床研究, 2017(8):84.

[9] 郭忠良.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7):2301-2302.

[10] 王子晨.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石河子大学, 2015.

[收稿日期:2017-11-20]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临床特点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