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明
(晋江市池店镇鹤浦小学,福建 晋江 362 2 12)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是阅读理解,且过分重视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固定思维的局限,很难真正体会到文章中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另外,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一般局限于语文教材,完全忽视课外阅读训练,使得学生没有从小养成广泛涉猎的好习惯,相关的文学积累非常少。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策略,通过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内涵。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天性好玩、好动,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而兴趣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能力,为小学生选择最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例如,笔者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认知能力,同时对未知事物、或者逻辑思维、故事性强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选择故事性的书目,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也可以推荐与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相关的书目,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其次,可以选择教育部推荐的相关书籍。教师应当结合学习情况,为学生推荐适当的课外书籍。最后,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课外阅读延伸教学,为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书籍或者课文作者的其他书籍,加强与课本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文章,比如《故乡》《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不管教师为学生推荐哪方面的课外书籍,都应当严格把控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避免学生阅读不适合的低俗读物,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书刊的影响。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那么不管阅读多么经典、多么适合的课外书籍,也很难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课外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所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技巧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读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选择一些篇幅适中的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通读文章,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总结文章的大意。此步骤主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获取文章信息。其次,再要求学生细读文章分段,圈出其中的关键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再次,教师讲解文本,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分析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最后,教育引入课外文章进行适当的延伸,提出几个延展性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度理解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及其内涵,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充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再次遇到相关类型的文章时,就能迅速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大幅度提升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除了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外,还可以锻炼写作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要求学生在阅读以后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懂得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如何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某种写作技巧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底蕴有限,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技巧。最基本的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以后,摘抄其中的精彩句子,并且背诵其中一些经典的句子。然后是让学生以仿写、随笔或者摘抄的形式,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写出一篇小短文。比如在学生阅读书籍《小王子》以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童话故事,可以在写作后比较自己的故事与《小王子》的故事有哪些不同。最后是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重点要求学生写出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有效的交流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阅读分享交流会,比如类似于书友会这样的活动,组织全班学生分享近期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籍,并且交流自己对于这本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活动,在班级中掀起一股课外阅读风气,增加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另外,不同的学生即使阅读同一本课外书籍,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悟,那么通过在交流会上彼此之间交流阅读心得,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他人的观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加深入地认识课外阅读书籍,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优秀的阅读方法或者阅读经验,从而更好地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