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杰
高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集聚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历来是国内外社会思潮争夺的主要阵地,国内外各种思潮也都会在高校寻找“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是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效果的“晴雨表”.近年来,尽管高校在占领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成绩斐然,但其中也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高校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工作,重点强调立德树人,育什么样的人是其核心,因此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尽管如此,但它首先也具有一般工作的特征,要遵循工作的内在要求,按规律办事,即要遵循业务的规律性.这是高校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共性.但与此同时,高校工作以传递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从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即使是后勤工作、实验室工作,也会传递一种价值判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坚守正确的立场和方向.亦即,高校工作是业务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具有双重性质.
当前,部分高校工作者认为,占领与坚守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事,与具体的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无关.甚至更有极端看法,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校党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或学工部)的事,与理工农医类无关.这些都是典型的没有深刻理解高校工作性质,缺乏“大思政”格局意识的表现.
首先,我国高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样的大学根本不能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这样的大学育出来的人还能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吗?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既是在强调我国高校工作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又是对我国高校性质的说明,我国高校不是其他什么学校,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其次,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条战线,不是哪一级、哪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党共同的责任.只有坚持“一盘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合唱”,才能搞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党组)按照中央要求,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指导和推动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融入各项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这当然也包括高等院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诚然,对于高校党务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识形态性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1]因此,占领和坚守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务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分内之事、义不容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包含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再生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聚焦在宣传方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再生产是国家领导或上级领导部门或理论家们的事情,下级只管宣传普及就行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久而久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引领作用就出现了“走形”胜过“走心”的局面.即使是“走形”也显得有些无奈,因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占领并不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2]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走心”的工作,需要受众的接受和认同.而做到要“走心”,就必须在遵循中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各部门具体实际情况特别是受众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高校的受众主要是青年学子和教师.高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切合青年学子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为前提,这就需要对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进行具体化,有时甚至会呈现出一些个性化特征,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五大体系”转化:目标体系→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在线性转化中各环节联动作用,且其间还充满着曲折和反复.从理论上讲,由于这“五大体系”具有各自的逻辑系统和演绎进路,无论哪两个环节间的转化,没有创造性再生产是不可能做到的.如:要把目标体系转化为理论体系,就要进行复杂的逻辑建构;而要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除了要吃透理论体系之外,还要研究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无疑都需要进行再创造.从教学实践看,这“五大体系”间的转化实际上是不同话语系统间的转化,且还要考虑受众在各环节的反应情况.如:理论话语和教材话语的规范性要求较强,但如果教学话语的规范性过强,课堂就会显得沉闷,学生接受的意愿可能会降低,从而价值目标就难以达到等.从整个“五大体系”的转化进程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创造过程,其转化演进路径体现了强烈的再创造脉络和要求.亦即,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很难搞得好,进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会受到较大影响.[3]
据调查,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相当部分人根本就不清楚有这“五大体系”,更不要说它们间的联动转化了,绝大多数人只知道要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但即便如此,也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视为一个“传话筒”过程,根本谈不上再创造或创新.于是乎,就经常抱怨学生不喜欢思政课,而很少进行自我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运用新媒体的多元化形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深挖思政课教学内容,注重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思政课的上座率还是很高的.这就是说,新形势下,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搞好思政课教学.
上述情形也在高校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所显现.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在宣传技术、宣传方法、宣传路径方面有所创新,以更加切合被需要的形式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党委话语权是指高校党委掌控舆论的权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党委话语权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主动引导思想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高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党委话语权还有待强化.一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仍然习惯于用中心工作规避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致使高校部分党员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较为模糊,抓思想政治工作就像“瞎子摸进稻田里”,不知头绪在哪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也不够.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上有所加强.但在没有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忧患危机意识.据《环球时报》统计,2012年以来,仅由境外情报机构实施、证据确凿、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的网络策反境内大学生案件,就有近30起,遍及中国大陆十余省市.[4]然而,大多高校领导对此还没有切实感受到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人心的威胁.三是高校党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凸现出来.高校党校是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以培养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校中之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基本职能.但目前的高校党校不论在工作运转、开设的课程内容,还是在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的力度上都需要完善提高.如:有些高校党校课程设置刻意回避各种社会思潮和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而在意识形态斗争如此激烈的大背景下,刻意回避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实问题,肯定是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联动工作模式,是取得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实效性的根本保障.针对上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拟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开展工作.
高校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高校党委首先要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全面掌控思想政治工作,极力纠正去意识形态化态度,主导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向,既倡导学术争鸣、百花齐放,又要摸清思潮形势、控制走向.其次,高校党委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工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主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使学校改革发展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展开.
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培训全员化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需要.高校是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是引领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渠道.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与我们争夺青年大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高校所有教师(包括工勤人员)都要警惕起来.而只有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全员培训,才能增强和提高高校所有教师的警惕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联动特征需要全体动员,积极参与.而既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培训主要集中于党务人员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师资,其他工作人员和理工农医师资不在培训之列,尽管这种培训增强了针对性和业务性,但也明显忽略了高校工作的业务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特征,不利于网络时代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统筹兼顾,既要注重重点,也要关注全面.这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多元化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力争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培训全员化.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就高校工作的业务性和意识形态性互渗问题举办专题讲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高低与其工作者的创造力直接相关.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当前,通过激发宣传和再生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力,对持续占领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可在两个方面采取激励措施:一是对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具体业务工作不限);二是对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优惠或适度放宽条件,并使这些措施制度化.
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党校要敢于担当,有针对性的开展对教职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特别要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大张旗鼓的批驳“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同时,还要在师生中引领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关于“坚持四个自信”、关于“苏联解体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关于“西方民主输出与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等问题的讨论,力争抓住入党积极分子这个“关键少数”,并通过他们的正能量思想去影响身边的人,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7-12-10].http://news.xinhuanet.co 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 m.
[2]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4.
[3]刘吕红.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创新的“五个转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67-69.
[4]环球时报揭境外间谍策反中国大学生招数[EB/OL].[2017-12-10].http://bbs.tiexue.net/post_7460168_1.ht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