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连明
(安徽省阜阳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236400)
建构主义理论最初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专家皮亚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充分揭示了人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在这一理论体系强调的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换言之,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建构主义中的辅助者、推动者,并只是单纯的知识提供者、传授者或是灌输者.学生是知识加工的主人,是意义建构的主体,并不是知识的被迫接受者及强制灌输下的主要对象.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倡的是知识是由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或是文化背景中,通过其他同学或是教师的帮助与辅导,运用相关的学习材料,按照意义建构的方法得到全新的知识.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大量的内容,但其中心思想则强调的是教学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原则,这样的教学模式注重的学习,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在整个教学当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及推动者.因此,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积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僵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尽可能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化学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运用课余时间查找有关资料,在正式上课期间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讲解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及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其他学生可以随后对其加以补充.这样的教学形式,有效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沉闷状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够营造出良好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采用因材施教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应注重认知的同化与适应两个关键阶段.研究高中化学实验当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就是一个同化与适应的过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些能够在该过程中,会无形的将已掌握的知识有效应用到新学习的知识上,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则不具备知识转移的能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按照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去构建全新的额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探究高中化学实验应打破以往将学科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将实验的基础原理及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重新整合化学实验项目,精心挑选验证类的实验项目,同时也要适当加入综合类的实验,由此,构建多层次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由于许多高中通常都是将理论课程安排到具体实验之前,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验教学时间会缩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无法更好的因材施教,导致许多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丧失信心,自尊会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将会对化学实验操作课程产生厌烦.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因材施教的实验环境,要全面掌握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及学习的具体情况,将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统一指导、帮助他们,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神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3.实施开放实验教学
从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分析,想要真正建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就应转变以往过于保守的教学模式,逐渐实现化学实验教育中心在实验内容、所需设备及时间上的全面开放性.以综合类的化学实验为例,学生在综合类的实验中心,能够完成整合、检测、表征等相关实验步骤,但由于内容过多、时间较短,独自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些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高中化学实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课余时间去主动查找实验相关的资料.开放性的实验中心,应构建完善的开放型管理制度,保障实验中心开放活动的有序开展,且要明确规定针对学生开放的化学实验项目及其具体设备,准许学生按照教学详细要求及个人主观意识在特定的范围内,根据实验设备与内容,设计出完成的化学实验方案,进而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整个实验.高中化学实验开放中心应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及学生特点与需求,及时引进最前沿的技术,采取选修与必修有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并要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验教学当中.在实际教学时,化学教师应要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学生间的差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内涵,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等有效途径,构建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雪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例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7):165-166.
[2]王海.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6(15):109-110.